“藿香正气”的是是非非

时间:2022-09-18 08:45:0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首临江仙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也因此被人们广为传诵。人们常用这首词来喟叹历史长河里的英雄人物,千年过后,又有几人记得。

说到流传千年的药物,藿香正气散不得不提。它历经千年过后,依旧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良药。

现在市面上的藿香正气类中成药很多,如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胶囊、霍香正气丸等,它们的鼻祖就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名方――藿香正气散。

此方以藿香为主药,其功效能正不正之气(所谓不正之气,是指脾胃功能紊乱,发生呕吐腹泻),宋代人多将其制成散剂服用(将药物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用),于是称为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谓久经考验的经典良药。但藿香正气散在服用时要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后才能起良好效果。为了解决服用不便的缺陷,后世医家将藿香正气散制成丸剂取代之。但丸剂服用量大,口感也不太好,随着中成药制剂技术的发展,近代又制成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颗粒、藿香正气胶囊、霍香正气合剂、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多种制剂。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藿香正气类药物的是是非非。

藿香正气之“是”――能解阴暑

【案例1】

一天某公司送来两个病患,均是中暑。有一个是因公需要外出,在太阳底下行走,既不打伞也不戴帽子,刚走到办公楼的大门口,两眼一花,晕倒了;另外一个是坐办公室的,中午吃饭后觉得有些热就吃了冰西瓜,回到办公室在空调前吹风,结果不到半小时就头晕乏力,昏昏沉沉。两个患者在来之前均服用了藿香正气液。前者一点缓解的迹象都没有,后者感觉舒适多了。陪同来的同事很是疑惑,不都是中暑吗?怎么外出的那位同事一点都没好转呢?

案例解析:此案例集中展现了藿香正气类中成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藿香正气解“阴暑”

夏天,气候炎热,空气中相对湿度大,很多人贪食冷饮、冰镇瓜果,有人甚至以冰镇瓜果为主食;这个时候,街边的大排档往往生意火爆,亲朋好友相约,一边吃着烧烤,一边喝着冰镇啤酒,推杯换盏,尽兴而还;还有人难耐酷热,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并且把温度调的很低,每天用自来水冲凉。久而久之,有一部分人就会出现头痛、发热无汗、胸闷恶心、头晕乏力、昏昏沉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中暑症状。不过此中暑属于“阴暑”。也就是“乘凉、饮冷太过”导致的“外感风寒、内伤湿冷”,也称为暑湿感冒。

就像案例中那位吃了冰西瓜又猛吹空调风的患者,此时用藿香正气解暑是非常有效的。服用1次就会看到效果,往往一两天就会好转。

除了以上“阴暑”情况外,下列情形用藿香正气效果也不错。

(1)平时体寒怕冷的人,夏季进食生冷瓜果,出现胃胀、胃痛、恶心、腹泻等。

(2)经常往来于空调温度过低的室内和烈日炎炎户外环境中的人群,受寒邪侵袭所致而导致感冒也可以使用。

(3)吃火锅后由于进食大量的生冷食物而引起表现以寒湿为主的拉肚子。

2.“阳暑”吃藿香正气是火上浇油

我们把高温原因导致的中暑称为叫阳暑,是由于体内元气亏虚,夏季暑邪乘虚而入,灼燔阳明、触犯心包所致。常见症状是发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加快等。治疗方法首选补充水分。此时如喝藿香正气,那就是“火上浇油”。

这是因为藿香正气类药物属于温热型的制剂,主要成分是藿香、苍术、陈皮、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等中药,它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中医认为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伤及气阴,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也就是说,中暑就是人“伤津”了,而藿香正气本身就有“伤津”之弊,忌用于内热较盛者。这时用藿香正气来解阳暑只会加重病情。案例中的那位在太阳底下暴晒的患者,他吃藿香正气肯定是不会有好转的,反而会加重。

藿香正气之“是”――治寒湿型感冒

【案例2】

有一个人因贪凉吹空调有点感冒,流鼻涕。想着吃点热性的东西可能会治感冒,于是吃了一顿火锅,辛辣热物一股脑地进了肚皮。然而,事与愿违,感冒反而加重,一把一把的黄鼻涕,头晕,全身酸软乏力,胃肠不适,于是在家吃了藿香正气。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本来不疼的嗓子疼了,本来不发烧的,发起高烧了,说话也变得嘶哑。到医院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案例解析:此案例是比较复杂的,简单的说就是该用藿香正气的时候患者去吃火锅了,不该用藿香正气的时候他服用了。

藿香正气是“暑湿圣药”,适用于外感风寒,体内又有湿气的患者。当患者吹空调受凉流清鼻涕的时候,此时属于寒湿型感冒,用藿香正气是有效的。 但当有黄鼻涕、黄痰这些热证的时候就不能用了。

具体来说,以下情况均不宜用藿香正气:

(1)风热型感冒。此类感冒为风热之邪侵犯人体,多表现为发热汗出、头痛目赤、口干咽痛及痰液黄稠等症状,对其治疗应该是清热解表、疏风散热。可选用银花、连翘、黄芩、薄荷等辛凉宣散之品。藿香正气胶囊由辛温散寒的药物组成,对风热型感冒治疗效果不好。

(2)风寒感冒。风寒感冒多为风寒之邪所致,多表现为恶寒发热、流清涕、头部紧痛、周身酸痛等,此时应该用解表散寒的药物治疗,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3)由于热邪、暑热、阴虚、气虚引起的胃肠不适,不适合藿香正气。比如,在高温下时间过久,引起发热、心烦、口渴、大汗淋漓,即使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也不能服用藿香正气,这有可能是暑热引起的中暑。

(4)舌苔黄厚者、舌面光红无苔者、口干舌燥明显者、心烦气燥者,即使有胃肠不适症状,也都不适合服用藿香正气。因藿香正气属于辛香温燥之剂,本身就有“伤津”之弊,忌用于内热较盛者。

藿香正气之“是”―― 治胃肠型感冒

【案例3】

7月中旬,赵大爷午休以后感觉胃有点不舒服,想着许是胃病的老毛病又犯了,休息一下就没事的,就又在床上趴了会儿。可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接着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邻居建议赵大爷吃点藿香正气液。赵大爷认为不是中暑不应吃藿香正气液,吃了点治肠胃炎的药,谁料晚上更加严重,开始出现发烧等症状。赵大爷的儿子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最后,医生诊断为胃肠型感冒。医生给他开的药中就有藿香正气液。

案例解析:胃肠型感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泻、腹胀、腹痛、呕吐等,而咳嗽、发烧等感冒症状相对较少。且大多数患者发病急,先出现胃肠道症状,随后出现感冒症状,很多患者往往在初期就先自我诊断为肠胃炎。而平常说的肠胃炎一般指大肠杆菌和沙门杆菌引发的食物中毒,是细菌引起的,而胃肠型感冒由病毒引起。此时用藿香正气液是有效的。

中医理论认为,消化系统功能就是脾胃的功能,脾胃同居中焦,湿浊中焦时,必然影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藿香正气药物当中,藿香紫苏行气调中,大腹皮行气导滞,宽中除胀,祛湿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宽中消痞;茯苓补益脾胃,渗利水湿;桔梗具有引药上行,开提肺气,疏通肠胃之效;甘草、大枣等健脾助运,恢复脾胃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总之,此方表里上下前后分消,能补能泻能散能化,温里兼顾散表,升清而又降浊,化湿并能行气,可使中焦调畅,脾胃复健,中焦之湿浊随之消除,是治疗胃肠型感冒的良药。

从临床实践来看,夏季空调症引起的胃肠不适越来越多,还有其他一些饮食不节引起的腹泻,只要不是食物中毒,均可以先尝试用藿香正气类药物。

事实上,藿香正气类药物还可用于肝胆不舒的情况。肝胆疾病目前非常高发,不管是肝炎,脂肪肝还是胆囊炎,如果患者表现为不想吃东西,舌苔白,都可以考虑用藿香正气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但是,若是细菌感染的胃肠炎和由于吃了过辣过热的食物而引起拉肚子则不宜使用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之“是”―― 外用

【案例4】

最近一则关于藿香正气水的“神话”正在网上流行:“朋友3月13日晚上高烧39℃,身烫手脚冰凉,浑身疼痛,头昏怕冷,用棉球蘸满藿香正气水放入肚脐,半小时后38.5℃, 1小时后38℃,早起37℃,没有任何不适。”

案例解析:这其实是藿香正气外用的一种方法,但把它当作一种神话确实过了。这种“敷脐”的疗法通过黏膜给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肯定不如口服的效果好。另外,此法并不适合所有高烧的患者,比如风寒、风热等感冒引起的发烧该方法不会有效。所以,外用也需对证。

藿香正气类药物的确也有一些外用的妙法:

(1)对于老人、幼儿、急症及昏迷等服药有困难的患者,夏天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敷点肚脐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清洁患者脐部,取一块干净的纱布折叠成4~6层,将藿香正气水置于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在纱布上,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

这种做法有利于燥湿和理气和中,对中风后因气滞、或寒湿阻滞所致便秘的患者,或是腹部术后气胀、产后尿潴留乃至腹泻的小儿,都有明显的疗效。

(2)湿疹: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直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

(3)防蚊咬:夏日若不慎被蚊虫侵袭,可用藿香正气水涂患处,半小时左右可减轻或消除瘙痒感。

(4)去头癣、手足癣和灰指甲: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分别对多种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而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有较好的疗效。用藿香正气水涂擦患处,每日1~2次,亦可多搽几次。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

(5)防痱子:中医认为痱子由表热夹湿引起,而藿香正气水有解表祛热除湿的功效,所以对痱子有良效,配合止汗爽身粉疗效更佳。

(6)防晕车晕船:乘坐车、船前,可用药棉蘸取藿香正气水敷于肚脐内以预防晕车晕船。

藿香正气之“非”―― 非防暑之药

【案例5】

老周是个出租车驾驶员,近日为了怕中暑,出车前便服用了2支藿香正气水。谁知还是被检测出“酒驾”。老周一听,急了,大喊冤枉,说他根本没有沾酒,肯定是检测的仪器有问题。交警见老周一脸委屈和不服,问他出车前吃了什么又喝了什么。老周告诉交警喝了藿香正气水防中暑。交警将信将疑,当即在手机里请教了一位医生朋友。一会儿,交警微笑着将老周“无罪释放”,并劝他以后出车前别再喝藿香正气水了。

案例解析:此案例存在以下几个关于应用藿香正气的要点。

1.喝藿香正气水后立即驾车易误为酒驾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酊剂,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了一定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媒,成品中乙醇含量约10%左右,若驾驶员服用后立即驾车,其中的乙醇没有挥发,如遇交警检测,会检出乙醇超标,误为酒后驾车,这也就是老周被“冤枉”的主要原因。

建议用藿香正气液或胶囊等替换藿香正气水。如果实在需要服用藿香正气水,应在20~30分钟后再驾车。

2.服用藿香正气预防中暑欠妥

中暑通常是因为暑热内侵,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以高热、大量出汗、疲倦乏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虚脱,防治当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藿香正气类药物属于温热型的制剂。藿香正气水用于预防中暑,实犯了中医“虚虚之戒”,起不到预防中暑的作用。正确的预防中暑的方法是饮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汤、苦丁茶或西瓜等解暑之品。

藿香正气确有预防作用,不过是用在以下两个方面:

(1)预防呕吐。预先服用藿香正气胶囊溶液有较好的镇吐作用,可使呕吐潜伏期延长,呕吐次数减少。出门旅游有晕车、晕船病史者,提前服用藿香正气液,可有效预防呕吐。

(2)预防疰夏。清朝的御药房,每年夏季都会为皇帝和妃嫔采购储备、加工、配制丸散膏丹和煎煮汤药。而清凉祛暑药里,藿香正气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味。疰夏(表现为:倦怠,食欲不振)可以在立夏之后开始预防,每隔15天喝1瓶藿香正气液(10毫升),一直持续到秋凉,年老体弱的人和儿童酌情减量服用。对于已经发生疰夏的人,可以每天喝1瓶,连用5天为1个疗程,也会有明显效果。

3.一次性喝2支过量了

藿香正气水规格是每瓶装10毫升,用法与用量是口服,一次5~10毫升,每天2次,用时摇匀。而老周,一次喝2支,即20毫升,属过量服药。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症状较重的患者初次用药时,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加大剂量。

藿香正气之“非”―― 服用太随意

【案例6】

张先生大腿上长了2个脓包,开始没在意,后来越肿越大,非常痛。后到医院,医院将脓包动刀,并连续输注了几天先锋霉素。1个星期后,张先生出院回家。刚回来的那天中午,开了空调睡了午觉。午觉起来头晕乎乎的,胃肠也些不舒服,想着可能是空调吹感冒了,于是服用了1支藿香正气水。收拾一下准备外出办事,结果出现天旋地转,一下倒在地上。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医生询问病情,才知是张先生输注了先锋霉素,又喝了藿香正气水,发生了双硫醒样反应。

案例分析:应用先锋霉素(也叫头孢菌素)时慎用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先锋霉素和乙醇会产生双硫醒样反应,出现脸部发热、潮红、头痛、出汗、血压下降、烦躁不安、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休克、惊厥。

因此,应用藿香正气时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应用先锋霉素前后不应用藿香正气水,可用藿香正气液代替。

(2)患者在服用藿香正气时,应少食或禁食生冷油腻及甜食,如水果、饮料、油炸食品等。最好不要吃甜食,包括水果、饮料等。因为甜食有生湿作用,而藿香正气类药是解湿的,两者作用相互抵消,药效会降低。

(3)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上一篇:非手术减压,远离腰椎病 下一篇:糖尿病友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用药13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