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8 08:28:25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摘 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民办职业院校和企业的齐头并进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结合国内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成果,探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寻应对策略。

[关键词]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民办

[DOI]10.13939/ki.zgsc.2016.40.168

1 前 言

民办本科高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了一批能适应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活跃在企业第一线,起着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下,民办本科高校要想顺利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型大学,保持可持续发展,更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水平,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因此,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对于提高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现状及问题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一般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学校提供场地建成厂房,企业投入设施设备和一定资金,在校内建成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这种措施既能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又能使学生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进而切实提高职业院校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提高院校竞争力,很多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在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运行良好。但也有部分院校的“校中厂”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滞后,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教学性和生产性之间的关系,未能真正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2.1 企业参与层次不高,管理不规范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上,大多是以校为主“一头热”的建设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在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合作还没有实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企业的参与往往是基于一时需要而产生的,或者因为其他因素而合作。企业的参与较多表现为低层次,缺乏足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有机地融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参与层次总体不高。这就导致实训基地的管理无法与企业保持一致,管理模式不规范的现象。

2.2 生产计划与教学计划存在矛盾

高职教育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计划性。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则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依托,由于生产任务存在不确定性,故按现有的教学计划来安排学生生产实训,需要一段相对固定且较长的时间段,企业生产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的矛盾长期存在且无法调和,所以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达不到设想的初衷。

2.3 实训人数安排与岗位实际需求有差距

现行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故生产实训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但是,企业的生产安排及岗位的设定都是以能完成生产任务为前提设定安排人员,一般情况下各工序环节大多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仅需少量的设备维护和质量检测人员,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生产时不能一次安排太多学生,否则就不能保证正常地开展安全生产,也不能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2.4 技能训练与经济效益存在冲突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将学生技能实训作为重点,尽量满足学生训练时间,并允许实训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而企业生产则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不仅在时间上要求紧,还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学校技能训练需求和企业效益目标的矛盾在生产性实训实施过程中尤为突出。

2.5 缺乏“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

民办本科院校缺乏同时具备生产管理经验和高职教育理念的实训指导教师,校内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训指导方面均存在不足。在很多院校里,实训教师中年轻教师占据的比例较大,这些教师大都缺乏企业生产的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理论教学常常与实际相脱节,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工作。[1]同时,很多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从事实训教学的教师获得正常培训、学习、进修的机会比较少。这些导致学校的实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人员不稳定,缺乏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企业指导教师出于追求利润的目的,虽能指导学生上岗工作,但把学生当作员工进行管理和考核,要求学生像机器一样不停运作,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则不了解,对教学方式方法不熟悉,一般不过问学生是否迟到、缺勤或有无心理问题,同样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实践教学工作。

2.6 校企考核标准不统一,影响培养和生产效果

企业追求利润与学校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之间存在矛盾,导致管理难度大。企业首先想到的是成本和利润,对流水线上的每个工序讲究的是质量、速度,对其派驻人员的考核也是从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产品的质量与速度出发;而学校教学注重的是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增强其发展潜力和后劲,在实训过程中,关注的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技能,而不关心训练中所产生的“产品”有多大效益,导致在管理考核时未严格执行企业的管理及考勤标准,学生大多只凭热情或自觉在工作,工作的效果与真正的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大打折扣,也影响了企业效益。

综上可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不规范,生产计划与教学计划的不协调,实训人员安排与岗位需求的不对等,校企双方考核标准的不统一,技能训练与经济效益的不匹配,“双师型”师资数量的不充足等,成为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3 对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建议

上一篇:物流供给侧改革浅析 下一篇:顺丰在运输海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