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中素质教育的完善

时间:2022-09-18 08:21:31

计算机课程中素质教育的完善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计算机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和体现了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课改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改变,课改就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的落实,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追求鲜活、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课堂上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精中求简,留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时间。比如说教学目的、目标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都要十分准确,同时,要严格控制教学时间,切忌满堂灌和盲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易懂的基础知识可以三言两语带过。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系统的知识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探究、表达、练习的机会。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教材不是习题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阅读课本,通过教材中的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像或图表,加强对教学内容特点的分析。

(二)注重课堂的授课实效。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善于探索创新的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使其终身受用。比如说,在概念、程序、算法的教学中,不只是要求学生将它们记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它们的来历和应用,要重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再比如,在推导一些算法结论时,引导学生去猜想,从计算机基本算法中观察算法的特点及算法间的联系,教会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实践、总结,切忌教师代为观察,然后直接总结出来,教给学生记忆。

(三)避免机械的分类。比如学好程序设计离不开编程,但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能一味地依靠程序题海战术。题海战术的一大弊病,就是把培养学生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和训练,其结果导致了学生考试时死记题型,硬套编程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在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总结,在解决问题时,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处理问题。

(四)改变简单讲授、机械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简单讲授、机械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理解确认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充分参与知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教学灵活的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将枯燥而难以理解的计算机内容,讲述得情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分层进行个性化教学。素质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学生。然而,强调面对全体学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在备课讲课时,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吃得饱,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学有专长。二是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使他们吃得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是要加大转变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力度,使他们有得吃,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动力。

二、重视计算机思想方法的教学

计算机思想方法,是计算机的精髓,没有它,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就难以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以体现出计算机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所具有的强大威力,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对计算机的思想方法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但是,相对于知识的传授,很多的计算机思维规律以及计算机的思想观点,在教材中没有做过系统的介绍和讨论,只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闪烁其辞,这就有赖于教师的总结讲授,以便学生去领悟、吸收、受用。在教学中,把计算机基础知识所反映的计算机思想方法挖掘出来,设计计算机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让学生具备这种素质,真正成为计算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的计算机教学理念十分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计算机在本质上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下的计算机教学,固然要教授学生知识,但更应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创造过程,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修养及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的讲授,介绍计算机的思维方法,而且要构建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介入到计算机的发现或创造过程。设置一些能激起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同时及时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对知识的探索。或者采取措施,鼓励并推动学生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太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地思考探索,反复钻研,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

当学生解决了或者有一定思路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思考、多猜想、多疑问、多讨论,提供学生表现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能亲自体验一下计算机的创造过程,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否则,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素质教育,仍不免是一句空话。

作者:孟晓蕊单位:洛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上一篇:流行音乐教课中素质教育的初探 下一篇:环境工程素质教育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