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经济报道中的数字关

时间:2022-09-18 06:45:59

把好经济报道中的数字关

经济报道离不开数字。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字在经济报道中非常重要。体现全局性、易懂易记的数字能加强新闻报道的力量,但堆砌大量数字或数字使用不准确肯定会削弱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因此,把好经济新闻报道中的数字关,用好经济新闻中的数字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采编人员用准数字、用好数字、用活数字,以此提高稿件质量,提高引导水平。

一 所利用的数字要准确

一篇经济报道如果没有数字,其说服力将大打折扣。可以说,数字是经济报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经济新闻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结果、原因等要素都会有数字表述。因此,丝毫马虎不得,一旦数字有误,就会出现新闻失实的问题。所以,准确表述数字湿得非常重要。下面引用某报的几篇报道作反面说明。

数字本身要准确。比如,《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强出炉》一稿,文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2.63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1.12亿元,占零售总额的29.15%。这里的数字就错了。312.63X29.15=90.66,而不是91.12。

产生数字的主体要准确。比如,《每辆出租车领取的全年补贴费用为1560元》一稿,文中说市区的出租车是1560元,而旗县区的是851.88元。

产生数字的主体要完整。比如,《房地产市场呈七大特点》一稿,文中“90平方米小户型住宅同比增长幅度较大”,是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住宅的什么增长幅度较大,是价格、成本,还是其他什么,不完整。

二 表达的意思要鲜明

有思想、有创新的经济新闻记者,要善于从数字的相互关系中去挖掘其亮点,这样,才能在报道的主题、角度、观点、结构、语言等方面显现出鲜明的特性来。还以某报的几篇报道作反面说明。

要鲜明地说明新闻主题。没有比较的数字说明新闻主题是乏力的。比如。《我市通报10月份产品和食品专项整治“战绩”》一稿,文中4个局通报的数字均没有比较数字或背景数字,说明不了“战绩”。

要把数字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比如,《2075户中低收入家庭有住房》一,稿,文中说,实际销售面积1.45万平方米,解决了2075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计算一下,户均6.1平方米,这个数字关系有问题,要么是统计口径不明确,要么是数字出了问题。

要把数字与文字的关系搞清楚。比如,《2075户中低收入家庭有住房》一稿,文中说,解决了约2075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2075户是准确数字,前面就不应该有“约”。按标题的意思,这2075户原来没有住房,现在有了,文中说解决了2075户的住房问题,是无房为有房,还是改善,不明确。

三 数字表述要生动

经济报道要贴近读者,数字不能太多太滥,而要精选群众最关心的东西。报道中切不可用生硬的说教,而要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数字表达新闻事件,这就与读者接近了。

举两个正面例子:

1,刚解放时,一家地主贴了一副春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衣)少十(食)。一家贫农贴了一副春联,上联:想过去下二上八(捏窝头)。下联:看现在上二下八(包饺子)。横批:翻身解放。这些数字就用得生动贴切。

2,1994年新华社发过一篇题为《中国一日:数字与希望》的通稿,是生动鲜明使用数字的典范,引用几段文字如下。

“每天,中国人要消费近6000多万公斤猪肉,1000多万公斤食油和7.5亿公斤粮食。如此巨大的‘胃口’,足以令任何政治家挠头,而中国的粮油市场却多年保持稳定。……

联合国人口问题专家曾把‘中国现象’称之为‘奇迹中的奇迹’。因为,中国毕竟以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许多外国经济专家说,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的市场。仅仅一天,中国人就会买下近6万台电视、12万只手表;仅仅是一天,中国城乡就会开通电话1万多门、销售绸缎200多万米。每天,中国人的消费总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每天存入银行的还有8.8亿元人民币,而这些数字几乎天天还在被刷新。”

我们在采写经济新闻中,如何使用数字避免其单调枯燥,更好地突出新闻价值,需要在采访中下功夫。在采访中,应该采集有新闻价值的数字,新闻价值大的可以详细一点,价值小的就少采集一点、粗一点,有的就可以放弃,而对一些必须使用但可读性差、不易理解的数字,则必须采集出可以换算、可以代替的数字来。枯燥的数字堆砌是经济新闻的大忌,要把好经济报道中的数字关,活化、巧用经济新闻的数字,需要在新闻采编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上一篇:让农业新闻报道更鲜活 下一篇:电视新闻:全方位使用同期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