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研究读者的需求

时间:2022-08-25 10:45:33

多研究读者的需求

党报应该把党想说的,人民想听的统一起来,这是取信于党,取信于民,既讲政治,又不脱离群众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实践中,多数党报还做不到让读者喜闻乐见。“白话自说、自娱自乐、自我欣赏”是一些读者对党报的评价,更有极端说法:“看党报就是花钱买个‘爹’回去教训自己”。正确理解这些评价,说明党报还需要在满足读者需求上下功夫。

党报如何抓住读者呢?不妨多研究读者需求,增强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包装意识和重视反馈意识。

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任何行业不变的主题,对党报而言,只要在不违反新闻原则、新闻纪律的前提下,报人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比如会议报道,应该说,现在很多媒体在会议报道上做了一些改革,尝试着从会议中抓新闻,但改革尚不到位。表现为,一些乏味的会议依旧时常以会议本身的形式出现在报纸上,根本不管受众是否需求,导致读者干脆不看或只看标题不看文章,结果是:花大气力、占用好版面换来的却是读者“不买账”。要多想一想老百姓到底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记者应千方百计地摸准读者的“胃口”,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找到他们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回答这些问题。

增强服务意识

首先,报社应转变办报理念,从“传者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变。即办报不再以传者为中心,而要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记者应转变角色,从“为老百姓写作”向“作为老百姓写作”转变。记者只有把自己作为老百姓,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百姓的需求,写出的东西才容易被百姓接受,才不会出现“隔膜”。以百姓写百姓,以平等视角关注百姓的关注,思考百姓的思考;从民生的视角关注社会变化,从人生的经历中解读事件发展,这正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第三,新闻视角应从重“事”向重“人”、重“普通人”转变。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新闻的主角。绝大多数新闻离不开人,绝大多数新闻故事是人的故事。新闻的五要素中,人是最为重要的要素。许多事情可能对读者是陌生的,但挖掘当事人对新闻事件的切身体验,常能引起共鸣。

凡是被称为“材料化”的报道,就是见物不见人,形而上学只写单位、党委工作、领导政绩,干干巴巴。本来写典型是被提倡的,但由于任意人为拔高,虚构故事情节,扭曲人的正常状态,把典型人物写成六亲不认、冷漠无情、不食人间烟火的工作狂,使读者看不惯、信不过、学不来、做不到。

应注重写普通人,将新闻触角伸向基层,关注普通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传达他们的信息,表达他们的情感,从形形事物的关联中写出新时代人的思想、行为、风采和人生轨迹。即使写典型,也要让典型“回归”到普通人、正常人。

增强包装意识

受众是新闻的服务对象,用最适合的方式向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信息,是新闻人需要树立的观念。物质产品需要包装,新闻是精神产品,自然也离不开包装,包装的好坏决定产品受不受消费者的青睐,能否吸引人们的眼球。

对党报而言,增强包装意识应在版面设计、图片使用、标题制作等方面多下功夫,使读者在阅读新闻时得到美的享受。字符、图片、色彩、线条、底纹等要素在版面中的运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彼此的优化组合达到最佳效果,读者透过版面,可感受到报纸编辑对各类事件、问题、人物的态度和评价,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提示和引导,在阅读时满足审美需求。

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报读题。报纸新闻第一个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标题,标题能不能抢眼关系到受众的接受程度,它是受众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读下去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现如今,报纸已到了“读题”时代,党报更应该把做好新闻标题当作大事来抓。如今报纸标题制作的新趋势是:形式上口语化、生活化、通俗化,《环球时报》表现得比较突出,如《克林顿的女儿急着出嫁啦》,这样口语化、生活化、通俗化的标题让人过目不忘。

重视读者反馈

报纸从印刷厂出来,进入社会,就开始接受各个层面、各种角度的检验与评判。对报纸质量的评价,决定着报纸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发挥。综合来看,对党报的评价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上级的评价,主要评判导向是否正确;二是新闻专家、业内人士的评价;三是普通读者对

报纸的评价。

读者是信息传播的目标,读者阅读才能实现报纸的传播价值;正确的舆论只有影响读者,才能成为导向。因此,读者的评价是办好报纸的第一信号。尤其是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读者已从接受报纸教育的对象变成新闻信息的消费者,读者的选择决定了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报纸必须尊重读者的需要,研究读者的喜好,建立畅通、高效的读者信号反馈系统。

读者反馈的主要渠道包括:一是读者来信、来电、来访;二是召开读者座谈会;三是进行读者调查。目前,传播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一随机抽样调查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应用,而且成为指导办报实践的重要依据。

总之,党报只有放下“架子”,认真研究读者需求,真正办得让读者喜闻乐见,才能更好地发挥影响力、战斗力,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

上一篇:服务类节目的魅力所在 下一篇:草根力量在网络世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