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股骨颈新鲜骨折治疗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8 05:55:0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股骨颈新鲜骨折治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股骨颈新鲜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新鲜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选6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螺纹钉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近期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036-03

doi:10.14033/ki.cfmr.2016.24.020

在临床上,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的骨折人群为老年人,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骨质疏松严重等原因所导致的。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就是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为内固定术,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而且预后非常差,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情况严重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3]。因此,一定要采用一种对患者创伤较小的手术治疗方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研究证明应用这种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新鲜骨折效果显著[4]。为了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新鲜骨折的临床效果,本文利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股骨颈新鲜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55~79岁,平均(59.6±9.2)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10 d,平均(4.6±1.2)d;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各15例,年龄51~73岁,平均(60.6±5.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10 d,平均(4.2±2.1)d。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术治疗。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心肺功能及患处X线片,手术所采用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阻滞起效之后,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内固定术,在确保闭合复位之后,将3根不锈钢空心螺钉经皮穿入以固定骨折部位。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之前的常规检查和对照组相同,麻醉方式也是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让患者保持患侧朝上侧卧位,手术入路为Gibson外侧,切口的长度大约为12~15 cm,逐层将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之后,将股骨头充分暴露出来并取出,然后使用髓腔锉处理患者的髓腔,并冲刷干净,之后在髓腔内放置骨栓,为了固定植入的假体,术者利用骨水泥枪将事先已经调配好的骨水泥注入患者的髓腔之中,并进行加压处理,等到髓腔内的骨水泥全部固化以后,对手术视野进行止血,并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复位并留置负压引流管之后,将手术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并进行对比和分析。(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优良率。(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即优、良、中等和差,采用的评分标准为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中等为70~79分,而差为小于70分。计算优良率的患者为分数大于80分的患者。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4.0,所有的统计数据都是由专业的统计人员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评价为优和良的分别为20例和7例,优良率90.00%,对照组患者中评价为优和良的患者均为10例,优良率66.6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尿路感染1例,褥疮1例,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尿路感染3例,褥疮1例,股骨头坏死3例,骨折处不愈合1例,深静脉血栓1例,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骨科临床上,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其中主要的人群为高龄患者,占到总人数的6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下降所导致的[5-6]。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螺纹钉内固定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研究证明,采用传统手术疗法的患者恢复正常肢体活动能力的大约占25%左右,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这一概率可以提高到75%。

上一篇: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 下一篇:管遵信名老中医论治慢性肾衰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