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郊公路与城市道路交叉口选择类型

时间:2022-09-18 05:07:23

浅析市郊公路与城市道路交叉口选择类型

摘要:近年来,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存的很多市郊一级公路的作用由简单的链接各大城市的同时兼具了城市交通的快速路的性质。在城市道路建设的同时交叉口的设计尤为重要,市郊一级公路与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的链接需考虑到交叉口类型的设置。因此,本文就具有城市道路性质的市郊一级公路交叉口类型设计进行了简要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市郊公路;交叉口;类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众所周知,在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建设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之间、乡村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和以及工矿基地之间的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的,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的道路。

城市道路则是指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使用不同的规范和各属不同的主管部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和公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且两者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许多具有城市道路性质的一级公路应运而生。

具有城市道路性质的一级公路靠近城市,有其不同于其他一级公路的特点:路网复杂,相交的道路多;土地资源紧张,征地费用高等等。所以当一级公路和当地路网相交时就应该考虑交叉口的设置类型。

道路与道路交叉口的类型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平面交叉还可以分为信号控制交叉口和无信号交叉口。而立体交叉可分为枢纽立交、一般立交和分离式立交。

一、一级公路与城市道路交叉口类型可从相交的两条道路等级上进行判断。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中提到当城市道路与公路相交时,高速公路按快速路、一级公路按主干路、二级和三级公路按次干路、四级公路按支路,确定与公路相交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设置类型。一级公路和其他城市道路相交时设置交叉口的类型可以参考表1,表2:

表1 平面交叉口选型

表2 立体交叉选型

(注:立A2 类:主要形式为喇叭形、苜蓿叶型、半定向、定向或半定向组合的全互通立交。立B 类:一般立交。主要形式为喇叭形、苜蓿叶型、苜蓿叶型立交、环形、菱形、迂回式、组合式全互通或半互通立交。立C 类:分离式立交。)

故一级公路和其他类型的城市道路相交叉时设置的交叉口类型大部分情况下已经确定。如一级公路和快速路相交需设置立交,和其他除了主干路外的公路都设置平交。现需要讨论的是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相交时,是设置立交还是平交。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考虑到城市道路的特点,当一级公路(主干路)和主干路相交时推荐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也可以采用一般立交。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14.2.1 中也指出两条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相交时;一级公路上,当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或出现频繁的交通事故时;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应设置立交。所以,公路和市政道路现有规范都允许一级公路与主干路相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做平交还是立交。

二、当一级公路和主干路相交时,其交叉口类型可以根据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判断一级公路和主干路如设置平交时应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类型的平面交叉口。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可知,一级公路设计时采用的服务水平应该是二级,交叉口服务水平的划分标准采用车辆的平均延误,当车流量过大,交叉口造成的延误很大,无法满足二级服务水平时可以考虑改设立交。

下图为如何通过计算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来评价交叉口的运行效能和状况,以确定交叉口的设置类型,详细步骤见图1:

图1 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步骤图

根据计算出的信号交叉口的平均延误d,对比表3 的服务水平分级标准,确定该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为几级。同时可结合交叉口极限饱和度XC 来判断现有交叉口的运行效能和状况。若XC 大于1.0,则说明该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高峰小时的交通需求,可以考虑增加进口车道,或加长信号周期,以保证交通供需的平衡。若当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低于二级,且XC大于1.0 的时候可以考虑改设立交,以满足现有交通流的转换要求。

表3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标准

三、平面交叉口优势所在

平面交叉路口是城市交通中的咽喉,顾名思义,在平面中是两条道路的相交之处,是城市交通汇集、疏散之处,根据几何形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T 形、Y 形、十字形、X 形、错位、环形等;根据有、无信号灯管制及左转车的行驶方式可分为:无信号管制交叉口、信号管制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等三种类型;根据交通组织方式可分为加辅转角式、扩宽路口式及环形交叉等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地段及交通量设计不同的交叉路口类型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保证道路通畅。在交叉路口设计中,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通行要求,正确的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有利于人流、车流在冲突点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合流点安全实现合流并顺利分流,保证人车安全。

平交路口中正确分析交错点,有利于更好的实现交通组织设计,交错点类型可分为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等三种类型,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最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成为冲突点,不同的相交道路条数会决定着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的个数不同,例如:3 条无交通管制的道路分流点3 个,合流点3 个,冲突点3个;4 条无交通管制的道路分流点8 个,合流点8 个,冲突点16 个;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交错点的数量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冲突点,其中减少冲突点的途径有实行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等方法。

四、交叉通组织优化的概念与原则

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的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的运行状态。

对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扩宽路口增加进口导向车道和出口车道,使之与路段行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尽量在车道渠化上做到寸土必争,在信号配时尚做到分秒必争,不让路口出现空闲面积和空闲时间,尽量简化标线和信号,使之能明确地突出空间路权和时间路权,尽量完善标志信息,使驾驶员有充分的反应时间。

在进行交通组织优化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

a、交通分离原则

在交叉口内将不同类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以及行人与车辆,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分离,比如标线渠化的作用是明确不同交通流的空间路权,而信号相位的作用是明确不同交通流的时间路权。、

b、交通量控制与调节原则在交叉口对不同交通性质的车辆进行引导、限制。比如交叉口禁左、限速,设置专用道等。

而对于一些大城市的交通状况,可采用交通分离原则和交通量控制与调节原则并行的方法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流较大的交叉口地段可使用人、电单车与机动车分车道的方法进行控制,增加信号与标线渠化交错进行,从空间和时间上错开,减少交通流的冲突,一些人流较多的交叉口地段可采取设置机动车专用车道,部分人流较多的路段限制机动车车速,从而实现交叉路通组织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公路路线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X.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公路通行能力手册(S).

上一篇:大容量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布置优化探讨 下一篇:道路桥梁施工要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