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09-18 04:15:43

如何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方式,是今后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也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学习快乐的。

一、让学生当探索者,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很多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针对他们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教学过长方形面积后,我出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用一根40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怎样围占地面积最大?学生们一听,马上来了兴致,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说围成这样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另一个马上不同意,说围成那样的长方形面积最大。见此情景,我马上因势利导,让学生运用假设的方法,通过填表观察,展开讨论、交流。最后学生从表中发现了规律:长与宽的米数越接近,所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

学生总结规律后我指出: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周长相同的长方形面积的变化规律。今天这种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基本上和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相同。这就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操作验证――探索规律。学生们听了欢呼雀跃,都觉得自己很能干。所以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成探索过程,当成研究活动,不再是课堂学习的重复和机械训练。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知识都是通过人们的艰苦努力发现和探索得到的。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心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现者、探险家,体会到探究发现规律的无比快乐。

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充分挖掘教材。因为教育专家汪广仁教授说过:“智慧的火花在学生的手指尖上。”因此我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的特征以及同一个圆内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让学生把圆对折,再对折,然后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思考,小组探究,从而得出:这些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而且每条折痕的两端都在圆上,这样就很直观、自然地引出圆心、直径的概念。学生明白了什么叫直径,那么对于半径的概念理解就迎刃而解了。而且从始至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学生探究机会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搞单干,受教师指示的被动学习。老师要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教师的作用完全潜化在为学生自主探索的材料准备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的情境之中,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确立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进程。这样学生才会肯思维,才能敢思维。

例如,学“简便运算”时,我先让学生分组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A B

354-67-33 354-(67+33)

653-172-28 653-(172+28)

500-135-65 500-(135+65)

同桌两个同学,做B组题的同学明显算得快。得到教师表扬后,A组同学当然不服气。老师又引导他们进行第二次比赛。

A B

237-37-45 237-(37+45)

653-153-24 653-(153+24)

500-100-65 500-(100+65)

这一次是算A组题的同学快一些。

通过两次比赛,让学生小组交流体会,认识到通过审题,观察算式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特点可以运用不同的运算方法,使计算比较简单。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请6位同学围成长方形往中间的盆里进行投球,比赛站得远的学生投不中。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以这样的方式来投球合理吗?学生大声说:不合理。于是我让学生站成正方形来投球,学生还是觉得不公平。这时候我抓紧时机问:那你们觉得应该围成怎样的队形来进行投球比赛比较公平合理呢?学生们经过思考、探究,最后得出:选手们应围成圆形来投球才公平合理。从而我马上引入课题――圆的认识。学生们此时都感到很兴奋。我巧妙地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为学生探究的课题,促使探究活动主题化、静态知识动态化;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探索新知的兴趣,从创设的数学情景中尝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使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成功

体验创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自己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的知识成果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有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教师以赞扬、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和促进。让学生体验成功,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探究性学习,学生应是充满乐趣、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简介:钟茵,女,现年43岁,本科学历。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有:①贺州市青年骨干教师;②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1)”被聘为学员导师;③广西壮族自治区陶行知研究会会员;④贺州市八步区名师工作室成员;⑤贺州市八步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⑥荣获广西第四届“课堂论语”个性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⑦荣获贺州市八步区第四届全员教学竞赛第一名;⑧在贺州市教育局举办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做专题讲座;⑨《周长的认识》这一课到6个乡镇进行巡回执教,获得好评;⑩指导的舞蹈《长鼓瑶》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小学甲组一等奖;?指导的舞蹈《舞火猫》荣获广西“小桂花”金奖并荣获优秀指导员称号;?指导的器乐类《壮乡春早》荣获全国儿童音乐大赛金奖;?撰写的25篇论文、教学设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邮编:542899;电话:13978447788;邮箱:】

上一篇:语文德育渗透浅探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