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9-18 04:03:00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1988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是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一生,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是他完成一生中各个阶段、各项学习任务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知识,首先得让他们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感兴趣。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还得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下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目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学生所面对的对象是当今最为流行、最有吸引力的计算机。

每次上课,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挤进机房的大门,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机器,开始操作,从这一表面现象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好像非常感兴趣,说培养兴趣好像是多余的,其实,正是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才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这里我说的兴趣是“正确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上讲授的知识主要是与计算机相关的一些知识,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诞生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可这种高科技产品在它带给人类许多方便之时也让许多商家为谋利不断开发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软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实际上是对这些软件(如网络游戏)感兴趣,当我宣布开始上课时,有些同学就表现出失望,甚至有个别胆大的同学还说:“老师,你等会再上课,让我玩会吧”。

针对上面这些现象,我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兴趣分成两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个阶段:开学时。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成功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首先必须了解他们,所以每次面对新学期的一批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我不是直入主题――讲课,而是请学生们谈谈假期里使用计算机做了哪些事,使用计算机后有哪些收获,又学了哪些新东西,这里不管你是学习的还是玩的,都可以谈。每次在与学生们交流之后,我都要和他们一起小结,哪些操作应该减少,哪些操作可以适当多些,并宽容地表示不管假期里做过什么操作,我们都要将“放飞的心收一收”,回到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一起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新学期里要学的知识及可以用这些知识做哪些事,花一些时间和同学们说说信息技术课上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不是别的,就是和同学们说说信息技术课上要注意改掉哪些不良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样亲和的与学生交流,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第二个阶段:整个学期中。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如何保持这种良好的状况,不仅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不断的贯彻落实,提醒学生,而且要求课堂要有自己的特色。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和各种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进而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有时上课我会设计一个小游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谁认真听讲,就奖励谁,如果一节课谁的作业做得快或好,则会在下一节课进行表扬,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更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好习惯也就不难形成了。

从课堂入手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往往也就专心听讲了。可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使用的对象是计算机,有时,我在讲课时,每当广播权限释放后,有些学生就会独自在下面做与上课无关的操作,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通过平时的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在平日的教学中,总要穿插讲一些学生关心或者感兴趣的东西,内容可以涉及他们的日常生活感兴趣的内容、人文、地理、历史、军事等。内容可长可短,根据课时任务而定,学生感兴趣了,抓住时机,引入正题,提高教学效率。还记得在给学生讲授动画制作时,我找来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素材,其中有一个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我找来视频和书本,让同学们选择看书本还是动画视频,同学们会开心的说看视频,于是我播放给他们看,正当他们看得入神时,我暂停了,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看视频?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说出各种原因。当我问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时,学生们会很来劲地说:“想。”这时我将动画制作的各种知识点(如“帧、动画补间”等概念)与现实版的动画进行比较,学生们听得真切,学得入神,这时再给学生们分层定好学习任务,就这样让他们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养成了专心听讲的习惯。

2.教学中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里要注意任务的设计,要注意课堂中任务设计的艺术和策略,要兼顾成绩差的学生。如在上《数据的排序》这节课时,我将任务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任务一:(1)请同学们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名为“excel数据排序.xls”文件,选中“国税纳税”工作表,请将“纳税额”按降序排序。(2)请同学们选中“奥运会奖牌榜(1)”工作表,然后按照金牌从多到少来排序。这个任务比较简单,同学们都可以完成。任务二:如果要在“奥运会奖牌榜(1)”工作表中根据奥运会的实际排名方法从奖牌数多的国家排到少的国家,该怎样进行?这一任务在上一任务的基础上有些难度,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还是不会有问题的。任务三(探讨): 请同学们打开“奥运会奖牌榜(2)”工作表,然后请按照奥运会奖牌的实际排名方法从左到右进行排序,该怎样进行?任务四(探讨):请同学们打开“员工工资表”工作表,然后对职务这列请按照“店长、店员、保安、搬运工”的顺序进行排列。 这两个任务则比较难,这时我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搭配成一组进行分组探讨、协作学习,这样既可以轻松地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

3.注意动静搭配,劳逸结合。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所以在练习设计中要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例如:在讲文件夹的复制与移动时,我巧妙的借用一个游戏“大鱼吃小鱼”,要求同学们将分散在各处的文件夹都移动或复制到“大鱼吃小鱼”的文件夹中,完成任务的同学就可以玩这个游戏,同学们学得特别开心,不仅将复制与移动操作学会了,还可以玩。

如果一堂课一直保持着生动、有趣,毫无疑问,这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集中的,时间久了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从操作入手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

这里提到的操作习惯首先是指学生操作电脑的姿势,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迅速发展期,这时任何一种不良的姿势都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而这时的孩子们对电脑的认识又处于模糊期,有时他们经不住网络、游戏等诱惑,往往坐在电脑前就是大半天,对这些学生就更要注意其操作电脑的姿势了。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电脑时的坐姿,发现一个纠正一个。有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养成了一种错误的姿势,对于这样的学生,往往要用耐心和细心去帮助他,直到纠正为止。

其次,是学生操作电脑的习惯。每当同学们学习Word时,都要求他们录入一段文字,这时在录入文字时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姿势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单手操作,有少部分学生还用一个手指录入,可以想象,要求他们录一篇文章得费多少劲了。这时就得停下来,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姿势,集体讲、个别指导,训练――指导――训练,直到他们能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录入。因为录入文字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他们的上课积极性,每次在最后都要举行一个竞赛,胜者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几个心愿里选一个去实现。这些心愿在纠正他们的操作姿势之前就已定好的,如可以在平时成绩里加分、可以拿到一支精美的笔、可以让老师讲一个课堂之外的操作电脑的小技巧等等,有了这些美好的心愿等着他们,他们在这些枯燥的文字里也就找到了乐趣,自然而然地提醒着自己正确地操作电脑,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正确操作电脑的习惯了。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需要教师学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剑英:《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开启成功的钥匙》.科学大众(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1期

上一篇:唯有学而不厌 下一篇:信息技术“导学提纲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