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评估不过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时间:2022-09-18 03:53:04

精简评估不过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教育部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表示,今后对于研究性大学,即进入211和985工程系列的大学,会大幅度精简各种评估和检查活动。这种表态,对身陷批评声浪的本科教学评估来说,是一种进步吗?尽管批评声铺天盖地,甚至是骂声一片,教育行政部门为何对评估仍持恋恋不舍之态?

评估无法缓解教学质量下降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整体教学质量下降已是社会公认事实。很多学校,包括所谓的211和985大学,对教学的忽略、应付和糊弄,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但是,由教育部负责的评估检查,能遏制这些现象吗?

首先,从已经进行的本科评估来看,各校几乎普遍存在着造假应付的现象。造假技术含量很低,新的纸张,新的笔迹,不用专家,常人一眼就能识破,评估专家却无一点破过这个玄机。专家好像并不热衷于纠正本科教学中的问题,只是走一过场,再得一点个人好处。对大学而言及格是必然能拿到的,差不多都是良。所有大学,全力迎评、小心伺候,目标就是要专家评一个优。整个评估下来,只有那些刚刚挂上本科招牌,在行内被讥为野鸡大学的学校,才被出示黄牌;其他的大学,都安然渡过,皆大欢喜。

其次,本科评估就检查项目和内容而言,重点是在检查教学的程序,强调教学的规范。但对于一个大学教师,即使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无懈可击,考试成绩都呈正态分布,有标准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依然不能说明他教学的水平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

事实上,现行的本科教学规则和管理,跟现在进行的评估是配套的。其意图就是要把教学各个环节管得越死越好:每门课要有大纲、有教案,要填写教学进度表,每个步骤都要有检查、有记录,考试出题、老师怎么打分都要检查。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环节分解为一个个的量化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只是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和教师的惰性,这些监管的指标才没有真正实现,才需要在评估前临时抱佛脚地恶“补”,即大规模造假。

如果我们要一个规范的教学过程、规范的教学形式、合乎规矩的教学内容,那尽可以由教育部来组织整合各门课程的统编教材,根据教材编写教学软件,上课的时候,由技术人员在各个教室里播放就是。考试可以机器判卷,教师基本上可以不用了,只要系统没有问题,可以做到没有任何差错。如果再形成全国高校的联网,安置统一的监控设备,教育部就可以直接控制一切,除了设备维护人员,连校长都可以省了。

本科教学,真正的问题不是考试,而是教学本身。考试本来就是教学的附属品,而不是教学的目的。通过考试,其实是很难发现学生的优劣的,真正有才华的学生,只能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难与切磋,通过师生对疑难问题的共同探求才能发现。如果一个大学教师,按照几十年不变的统编教材,中规中矩地讲授,没有一点创新,大纲规范,讲义规范,教学进度严格合理,最后考试也是中规中矩,判卷登分,一丁点差错也没有,但给学生的知识量是零。这样的教学,能算是合格的大学本科教育吗?

大学教的是人,不是机器。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才能赋予学生以创造性,否则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中规中矩的呆子。大学如果真的要想搞好本科教学,就要保证教书的人都是人才,而且这些人尽职尽责地站在讲台上,不能动不动就去做第二职业、走穴、开公司。至于教师怎么教、怎么考,是教师的自。学校如果认为某个教师不行,解聘就是。由教育部来一竿子插到底,就让本科教育丧失创造性。教育如果丧失了创造性,整个国家的创新从何而来呢?

对学校进行的评估检查,理应由第三方,社会上成熟的非官方的评审机构来操作。它们与大学没有统属关系,没有利害纠纷,才能做到公正,起到纠正偏差的作用。由教育部成立专门以评估检查为任的中心,不仅增加了编制,使机构膨胀,而且强化了大学的行政化、衙门化色彩。纠正自己错失,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要纠正,就彻底一点,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

上一篇:省以下财政体制应允许多样化 下一篇:行政评估无法化解高等教育质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