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还亡子那19万元债务

时间:2022-09-18 03:39:53

为了还亡子那19万元债务

2013年8月10日凌晨4点,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

70多岁的吴恒忠摸黑穿起衣服,扶着墙走出卧室。

“你只睡了三个钟头,还要不要命哦?”老伴范素兰坐起来。

吴恒忠推开门,没有回答。

“我给你煮点吃的。”老伴拉亮灯。

“你的肺气肿这么恼火,自己睡嘛!”吴恒忠关上门。

一碗稀饭加一碟咸菜——从拿起碗到放下碗,吴恒忠只用了几分钟。

走出家门,地上月色如霜。他骑上三轮车,拉着菜,直奔镇上而去。

十年前的一场车祸,将吴恒忠的生活彻底改变——他从此就像上了发条的钟,一刻也不能停歇。

突遭变故

“我们分开过。”吴恒忠的话很硬。

“爸,啷个也?”儿子吴君问。

“我和你妈喜欢清静。”吴恒忠扭头走了。

2001年,吴恒忠老两口和儿子小两口分了家。

分家的真实原因,村里人很清楚:“儿媳妇想单过。”

吴君心里也透亮:“爸妈就是为我着想。”

分了家,吴君的日子也没变得好过。

“老婆嫌家里穷,没过好久,就跟我离了婚,丢下不满一岁的儿子走了。”吴君叹气。

“我就不信干不出一点名堂来。”为争一口气,吴君决定创业。

吴君和父亲商议后,决定买辆货车跑运输。东拼西借六万元,他买了一辆货车。

这一年,吴君运气不错,小赚了一笔。

2002年,吴君借了六万元,修了一栋漂亮的楼房。

“呵呵,我想靠它再找个老婆。”吴君憧憬着。

为尽快还清借款,吴君拼命开车挣钱。

可是,噩梦悄悄向他袭来。

第一次出车祸,他撞了三个人,赔了好几万元。

还没还上赔款,他又出事了,撞死了人,赔了12万元。

噩梦并未就此打住。

2003年5月26日,天空下着雨,潼南县城街上行人很少。

出去买早餐的吴君,坐上一辆摩托车。没想到下雨路滑,摩托车突然失控,吴君仰面摔下,后脑着地,不治身亡。

上门问债

“你怎么这么狠心,把儿子俊江丢给我,自己就走了!”儿子去世后,吴恒忠整天坐在儿子坟头,神情恍惚地念叨着。

弟弟担心他想不开,躲在附近窥视。

“你老跟着嘛?”吴恒忠质问。

“哥,你不要想不开哟,还有孙子等着你照顾哟。”弟弟说。

吴恒忠一下清醒了,对着坟头说:“儿啊,安心走嘛,爸爸会把俊江抚养成人……”

吴恒忠神智一清醒,隔三差五就有人找上门来。

一个来,欲言还休地走了。

二个来,又欲言还休地走了。

…………

“我明白了,他们是想找我还儿子欠下的钱。”吴恒忠对老伴说。

“人死债销,你不要管他们。”有人给吴恒忠支招。

“子债父还,在法律上没有依据。法律的要求是,个人债务个人承担。”律师也这样说。

老伴呆呆地望着吴恒忠。

“儿子是我们生的,如果我们装傻不还,一辈子都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啊!”吴恒忠果断地说。

“嗯,这钱得还。”老伴拉着他的手。

第二天一早,吴恒忠拿起本子就出了门。

走到陈维文家,他“砰砰”敲起门来。

“恒忠,啥子事?”陈维文打开门。

“老陈,我家吴君借了你多少钱?”

“三万元,可是没写借条。”陈维文有些担心。

“好,三万元,我记下了。”

就这样一家一家地敲门,吴恒忠理清了儿子未还的账——一共19万余元。

每走一家,吴恒忠就承诺:“请放心,我一定会替儿子还上。”

坚守老家

“19万元,19万元……”老伴看着债本,不停掉泪。

“是啊,我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吴恒忠皱眉。

夜里,妻子抱住他,两人哭得泪人一般。

怎么才能还上这笔巨债啊?

吴恒忠背着手在院子里踱步,突然,他看见了那辆车。

“有了,喊女婿来帮我们开车。”吴恒忠对老伴说。

儿子留下的货车,成了老两口还债的希望。

女婿开着货车,运起了煤。

运煤运煤,运气真是霉。在2006年一次运煤中,这车又出事了——不仅造成八万多元的损失,还差点搭上女婿的命。

“再也不想碰这车了。”吴恒忠一跺脚,把货车卖掉了。

没了车,可怎么还债啊?

夜里,老两口又抱头痛哭起来。

“爸,你跟我出去打工吧,呆在农村找不到钱。”女婿说。

“我也这样想过,但我不能出去!”

“为什么不能?”

“我离开龙怀村,别人可能会以为我是在躲债,他们心里就会担心啊!”

“那你怎么还债啊?”

“我想了一下,实在没办法,就只有靠种地了。”

2006年,很久没摸过锄头的吴恒忠扛起了锄头。

土里刨金

“种一年地,才还了几千元。”吴恒忠叹气。

“照这样,到死都还不清。”老伴也叹气。

坐在山坡上,吴恒忠望着杂草丛生的田野发呆。

这些年,大量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不少田地闲置撂荒。

“自家五亩地不够种,我可以向乡邻‘借’啊!”吴恒忠猛地一拍大腿。

“反正是荒起的,你想种就种!”乡邻回答。

2007年,他开始了艰难的开荒:先割去杂草,再烧了沤肥……“真苦啊!锄把都整断了好几根!”吴恒忠说。

“他早晨天不亮就出门,晚上我们都睡觉了,他还没回。”村民陈维文说。

“这样起早贪黑,他一个人能顶两个人的活儿。”村党支部书记蒋健说。

这一年,吴恒忠开垦15亩荒地,种油菜、苞谷等,挣了一万多元。

但他的身体,却被劳累击垮了。

“老头,不能这么拼命了!”老伴直掉泪。

“是啊,不能蛮干了。”吴恒忠琢磨起来。

2008年,在开荒的同时,吴恒忠捣鼓起各种农用机器来。

“我添置了割草机、微耕机、分离式打谷机……”吴恒忠说。

很多人说丘陵不能实现机械化耕种。“怎么不能,关键是要动脑。”吴恒忠说。

别人说微耕机不好用,吴恒忠一个小时就犁了八分地。

“诀窍在于掌握好深浅,犁深了会死机,犁浅了达不到效果。”吴恒忠说。

“分离式打谷机,全镇没一家会用——这机器不好用,一旦谷把子被打湿了,就不能将谷粒和稻草分开。但经他一改装,雨天也能分开谷粒和稻草。”蒋健说。

夏天,乡邻的庄稼直喊“渴”,但吴恒忠的庄稼却一派青葱。

“我建了多个蓄水池,通过水管直接放水进地里。”吴恒忠说。

为了还债,吴恒忠种地种出很多“道道”来。借助这些“道道”,他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张:20亩,30亩,40亩,50亩……

“他现在是全镇最大的种粮大户!”蒋健说。

不还不安

2013年6月2日上午,吴恒忠来到县城。

“国元,拖久了哟!”吴恒忠递上一叠钱。

“我都给你打了电话,说不用还了。”钱国元有些生气。

吴君生前在钱国元的汽车修理店换过轮胎,欠了2000元。

“那怎么行。”吴恒忠把钱塞过去。

“不用还了,你们过得太辛苦了。”钱国元推回钱。

“这钱不还,我的心不安啊!”吴恒忠眼睛红了。

望着吴恒忠执拗的眼神,钱国元沉默了一会,说:“好吧,我收下!”

中午,回到家,吴恒忠翻开本,在“钱国元:2000元”后面打了一个勾。

只要手头有了钱,吴恒忠就赶紧拿去还债。

“他来还了8次钱了,最多的一次3000元,最少的一次500元。”陈维文感慨。

吴恒忠还钱,从不要别人写收条。

“你不担心别人事后又找你要钱么?”有人问他。

“当年人家借钱给我儿子,多数也没打借条,人就讲个诚信。”吴恒忠说。

为还债,吴恒忠一家非常节俭。

“吴恒忠好几年没买过衣服了,都是捡别人的穿。”

“他家喂了二三十只鸡鸭,下的蛋除了孙子吃点,全卖了钱。”

…………

2013年9月,吴恒忠以其为子还债的感人事迹,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现在,只剩一万多元的债了。”吴恒忠的脸上慢慢有了笑意。

债要还完了,吴恒忠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计划。

“有生之年,争取把家里条件改善一些,在困难户里干出个榜样来。”他那“沟壑纵横”的脸上,充盈着别样的神采。

上一篇: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要突出四个结合 下一篇: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