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朴素东西,以少见多

时间:2022-09-18 03:24:05

2006年,侯正光从英国留学归来,创立了上海木码设计机构,涉及家具设计、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等领域。2010年,他又发起创立多少MORELESS原创设计品牌。

侯正光七十年代生人,虽是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的次子,却没有子承父业去学习通讯技术,而是先选择了汽车设计专业,后改行从事平面设计,之后索性跑到英国白金汉郡大学留学。28岁时,侯正光明确了自己的家具设计之路。

“多少”的创立,对侯正光或其设计生涯来说,或多或少算是一种回归。就像是他后来向人袒露的那样,“如果世界上没有设计师这一种职业,我会选择当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地踏实地耕耘一块土地,侯正光的念想,一直是质朴之极。

“多少”是一个问题、选择和态度

回归的路,侯正光怀着一份谦逊、敬畏回落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设计形态的回归,可是必然的,也是设计者心态的回归。他曾说,“设计是为了需要,而不只是为了欲望。我们需要的是有约束的欲望,与之对应的就是有节制的设计,用敬畏之心改变,用谦虚之心表达,用尊重之心创作。”

“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是《道德经》上的一句,也是“多少”品牌价值的核心,与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名句“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相契,道出侯正光之于“多少”的设计哲学。“多少”成为设计师在创作时的一种提醒,一个发问,一次选择,它在反问设计师我们的设计是要本或是末,逼问设计的真正目的。

“文人意象”,是从“多少”产品中最直接也体会最深的印象,内里有着“骨子里的中国”的味道,不只是向明式家具学习“形”,更是尝试以少的形式来传达多的思考,是以自然的材质、简单的设计和考究的创作过程,来放大设计师对产品的美观和内在。

“多少”的设计,是节制的。侯正光说,当下的设计环境中,哗众取宠的个性化在设计圈大行其道,更多的设计师为了差异而差异,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未能更本质地为有用、好用、能用而设计。“多少”“善待”着每一方材料,最大优化它们的价值,往往是择选纹理细腻、材质温润的木材,配合铜器的温和(而不是冷亮的铝合金材质作为配件),用天然木蜡油作表面处理,不事雕琢的设计,发现平凡事物的非凡美妙。其作品譬如“三人行”、“老毛”、“孔雀”、“石榴”等作品,都是以极简的线条、比例,素朴的外表,复杂的榫卯结构,保持着独一无二。

“无知”餐厅系列设计,从对明南官椅的致意里,直接吸收明式家具对材料、工艺等环节的考究,对背板弧度、坐高、坐深等细节进行推敲、调整,使之符合当下日常需求。“渔樵”客厅系列设计的归隐山水的意境,以及“六合”餐厅系列设计等作品,均是极具人文情怀的新中式家具作品。

作为原创家具品牌,“多少”打破了传统家具一物一用的模式,从功能角度来说是这样的。它的设计,结合了现代生活的需要,被赋予了多重的功能,所以拓展了家具的使用空间,也带来了意外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像是“红雀椅”或者“如来沙发”,都是可变形、可叠加、多功能的,但如此的设计并不是炫耀功能的多样化,而是试图通过互动,使得消费者在心理上有亲近感。

更甚者,如“闲云”卧室系列设计,仿若栖卧在云层之间,悠闲安逸。通过一方天地的开辟,“多少”的设计在传达精神的关怀,在精神层面满足现代人居家生活的心灵所需。

所以,秉持着“让好设计被更多人使用”的愿景,“多少”产品早年被欧日等国家的客户所接受,近两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开始关注、推崇这样的设计。“多少”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也开设了专卖店。

其实,中国原创家具设计目前并不是一个好行当。个中原因除了环境、市场的因素,很重要的是,国内设计师其实也尚未完全具备原创设计的整体素质。从侯正光的角度来看,“多少”是在发现存在的美好,而不是创新。

不过,越来越多类似“多少”这样的原创家具品牌来发现这样“以少胜多”的美好,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并不乏见到。梵几、木智工坊、木墨、素元等新生代设计品牌几乎都是以类似的形态和心态回归到设计和生活中来,怡然自得。

上一篇:断舍离:不只是生活术 下一篇:容易让人抑郁的5种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