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不只是生活术

时间:2022-07-26 09:17:19

断舍离:不只是生活术

一定有很多人意识到生活迈不开脚步的一大原因是为物质所累,也一定有很多人开始了断舍离的整理历程。纯粹以物质和生活的丰富度来讲,一定要具备一种能力的人才能来谈断舍离,这种能力就是要非常了解“什么物质在运作生活的功能”。

在经过物质上的初步断舍离之时,人的思维也在经历断舍离的过程,摒弃“越多越好”的执念,获得和这个物质世界抗衡的力量。

生活往往被注入不同的智慧,当我们感到困惑、停滞不前,也许应该好好考虑为生活做减法的整理术,拨开物质的迷障,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日本是一个善于整理、收纳的国家。就像具象的城市里一尘不染的街道,行色匆匆却井然有序的行人,抽象的一丝不苟的企业文化,都在彰显着这个国度的严谨和一丝不乱。日本的家居整理收纳术也早在几年前就掀起了一股生活新风潮,日系的整洁、简约成为不少人在家居设计与布置时的首选风格。

而近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断舍离”,同样诞生于这个有着整理、收纳传统的国家。如多数人一样,笔者在初次听到这个陌生词汇的时候,也以为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又一种日式收纳术。但在读了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之后,方知如果只是用“收纳术”来概括断舍离的内涵的话,是过于简单而片面了。

将“加法”变成“减法”

山下英子自称是“杂物管理咨询师”,从字面上看,似乎就是一个与物品的收纳整理相关的职业。但如果从这一职业的英文名称clutter consultant来理解的话,意义就要深远得多。英文单词clutter除了有“杂物”的意思之外,作为名词代表“(不需要的东西)杂乱、混乱”,作为动词时表示“到处乱丢,(无用的情报)塞满脑子”,所以clutter不仅指代着现实中的杂物,更代表了抽象概念中的杂乱状态。因此,“杂物管理咨询师”就是在“断舍离”的理念引导之下,不仅指导人们对物品进行整理,更指导人们对内心的情感、观念进行整理,而绝不是简单的物品收纳术而已。

现代社会中,物质极度丰富,信息极度泛滥,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有用或无用的物品以及信息,对于经济高速发达的日本也不例外。而在传统的日式收纳术中,运用的方法主要就是在物品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空间、劳力、精力,将家中杂乱无章的物品有条理地放入固定的收纳空间/工具中。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杂物只会越来越多,固有的不断增加收纳空间的“加法”式解决方法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试想一下,家中的物品越来越多,你只能不断地购买各种收纳工具,而当家中的空间被越来越多的收纳箱占据的时候,属于你的生活空间,还剩下多少呢?

“断舍离”所宣扬的“减法”式生活方式,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创始人山下英子自认不是一个善于整理收拾的人,也曾经对家中杂物成堆的混乱状况束手无策。但在长期修行“冲道瑜伽”的过程中,从瑜伽中所倡导的“断行、舍行、离行”的行法哲学中得到启发,提炼出“断舍离”的概念,就是“把自己从执着当中解放出来”。

不再以物品为主角

很多人在整理杂物的时候,往往都会想着“这个还能用,扔了多可惜”,“那个还是留着吧,或许哪天就能用上了”,到头来每个东西都有继续留下的理由。在山下英子看来,这种想法是以物品为主角,考虑的都是把物品舍弃是不是“可惜”,而不是这些物品对于“我”来说是不是有用。而断舍离的理念倡导的是,对待物品时,考虑的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来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用,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在此基础上,断舍离将概念具体到关系轴和时间轴,也就是在实行断舍离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某样物品对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有用的,对于用不着的物品就果断舍弃。这样结合关系轴和时间轴筛选出的物品,就是在当前情况下自己确实在用的东西。

与此同时,山下英子也说到,“时间是由不断持续发展着的若干个当下组成的”,所以对于“当下的自己”确实有用的东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断舍离也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物品,以保证周围空间的物品始终是自己当前所需要的。根据相同的概念,在物品“进入”空间之前,以断舍离的理念进行思考,就能避免因为考虑“或许将来会用得上”而购买现在并不需要的物品了。这实际上也就是从源头上“断”绝了杂物,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不时“舍”弃非必需品,如此“断”与“舍”的交替中,逐渐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从而达到“离”的状态。

以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为核心,是断舍离的根本,即使对于被舍弃的物品,山下英子依然强调其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她建议人们在将物品丢弃的时候,要把“对不起,谢谢”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情”(《断舍离》)。同样的,在将物品赠予他人时,应该表达出“请收下”而不是“我不要了所以才给你”的意思,这样以对方为考虑的中心,才能够让人高兴地接受赠予。事实上,断舍离的目标之一就是让物品循环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去,只有让物品“被使用”,才能实现物品的价值。

以“住育”为目标

家中堆积了太多破烂玩意儿会影响运势,且不说这种说法是不是带点迷信色彩,但混乱的家居环境的确会影响居住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因此,断舍离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达到“住育”。

日本有“食育”的说法,指的是“培养一些了解食物的知识、掌握选择食物的能力、实践健康饮食生活的人”(《断舍离》)。相类似的,“住育”也是为了培养有着健康的居住环境意识的人,将居所打造成轻松愉快的地方。一个明亮整洁的居所,对于人们的举止、表情、行为都会有无形的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山下英子提倡大家都尝试着使用更高级的物品,从而提升自己的层次。有些人宁愿用着随便买来的普通杯子,也舍不得将珍藏在柜子中的高级杯子拿出来使用,“那么好的东西怎么舍得用”,“万一摔坏了怎么办”这种念头只会让你继续将好的物品束之高阁,从而成为“没用”的物品。这种念头说明你都认为自己配不上使用那样的物品,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可能获得提升。山下英子的建议是,尝试着使用一些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或许刚开始会不太适应,但随着在使用上逐渐顺手,在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会随之提高。

事实上,断舍离虽然围绕的是物品和人之间的关系,但在处理物品的同时,人的思维也在经历“断舍离”的过程。摒弃“越多越好”的执念,从发现身边的杂物变少了,住所变得宽敞舒适了开始,你会发现,更多看不见的变化正在发生。这就是断舍离为我们的生活所注入的智慧。

上一篇:整理术:不仅仅挥别过去 下一篇:多少:朴素东西,以少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