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用法知多少

时间:2022-10-21 12:57:18

“以”字是一个很重要的文言虚词,它使用频率高,有多种用法。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认真阅读,反复思考,前后比照,才能明确它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一、作介词。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1、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解作“把”,或不译出。如:

(1)屠惧,投以骨。(《狼》)“以”,把。

(2)以告富者。(《为学》)“以”,把。

2、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可译作“拿”、“用”、“依照”、“根据”等。如:

(1)“以刀劈狼首,又数倒毙之。”(《狼》)

(2)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3、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作“因为”、“因”等。如:

(1)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二、作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旬与句,用法与“而”相近,但“以”只表顺接

1、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来”、“以便”等。如: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以”,以便。

(2)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以”,来。

2、连接因果关系的两个分句,可译作“以致”。如:

(1)“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表示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而”、“又”、“而且”、“并且”等,有时也可不译。如: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以”,表承接,相当于“而”。

(2)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以”,相当于“而”。

三、作动词

1、表示“以为”的意思,解释为“认为”或“以为”。如: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以”,课文中将它解释为“如”,是根据上下文内容得到的。这里的“以”是动词。有“以为”的意思。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以”,认为。

2、表示“使用”的意思。解释为“使用、用”。如: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墨子・公输》)

另外,“以”还常和其他词结合起来,形成文言文中常用熟语,如:1、“是以”。“是”是“以”的宾语。但前置,意思是“因此”、“所以”。如“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2、“以故”。介词“以”和名词“故”结合,意思为“由于这缘故”。也可解作“因此”。3、“可以”。“可”。可以,“以”。凭借。译为“可以凭借这条件”,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4、“以为”。原来的意思是“以(之)为……”,省略了介词宾语,可译作“把(它)当作……”、“对(此)认为……”。如“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练习:指出下列“以”的用法: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以伤先帝之明。4、撰长书以为贽。5、有池洼然而方以长。6、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军。

(参考答案:1、把2、用3、以致4、作为5、且 6、因为)

上一篇:送你三把金钥匙 下一篇:浅谈中考政治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