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酱菜”人,永远江财情

时间:2022-09-18 02:09:56

“自己一天骂一万次却不许别人说她半个‘不’字的地方”,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总有一种冲动,脑海浮现出我所在的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她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酱菜”(与江财谐音)。

还记得,在我大一时,爸妈常问我江西财经大学如何。我每次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说:“2008年春节,温总理来到学校,夸奖我们学校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江财’,曾多次上央视新闻联播”。如今我已大三,面对同类的问题,不会如此回答,取而代之的是,以我对“江财”的身切体会来诠释她的可爱和美好。

一草一木总关情

不知从何时起,这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农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江西财经大学,成为我的奋斗目标。时常会梦到她坐落于英雄城南昌,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吸锦绣庐山之灵气,南纳雄伟井冈之精神,她正在向我招手。

2010年8月,我终于接到了为之奋斗十多年的江西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开学了,先是抵达南昌火车站,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麦庐园校区。我看到她的标志性建筑——江西财经大学校门,它是如此的宏伟与大气。

随着人群,我们沿着正门,踏着台阶一步步向校内走去。台阶两边而开,中间是用小树修剪成的大字,两侧的水池里鱼儿游动。徒步数分钟后,明德广场的喷泉正在为我们欢呼喝彩,像是要将我们一身的尘土洗去。

“‘江财’的一草一木都有文化内涵。”一位学姐看着我好奇的眼神说。我停下了去报到点的脚步,静静地坐在厂场旁边,听她聊着“江财”校园文化。

在我身后,是用弥漫着古老气息的木牌雕刻的江财校歌歌词;在厂场的另一侧,则是用书本状的大石单独雕刻的江财校训“信、敏、廉、毅”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寓意深刻。

“走遍那两片草地,就意味着你已经游遍全世界了。”学姐指着台阶旁边的大草坪说,那两片草地一片是中国地图,一片是世界地图。看着我惊讶地表情,她说,其实学校的绿化地都是精心设计的,比如台阶中央的小树是校训“信、敏、廉、毅”大字;欧式建筑风格的商业街周围的小树修剪成2008年奥运会体育项目图标;麦庐山的一块石碑是举办纪念汶川地震活动而筑的,该活动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那一刻,我为进入这所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校而自豪。然而,“江财”人的友爱更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之后,那位学姐带着我去报到、缴费、领生活用品、找宿舍、整理床铺等一系列入学事项。可是,我至今都不知她的名字,也没有再遇见过她。在这三年里,我遇到许多这样不知名的学长学姐,并且我自己努力去帮助学弟学妹。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校园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就在这举手投足之间呈现。

大学,难忘的课堂

“我有健全的体魄,我有皎洁的心灵,我有高尚的理想,更有奋斗的精神……”傍晚时分,我从法制日报江西记者站实习回校,刚下公交车就听见铿锵有力地歌声从明德广场传来。2013级新同学正在练习“江财”校歌,为新生歌咏比赛做准备。嘹亮的歌声吸引了我,仿佛回到大一那个青涩年代。“我有健全的体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大一时的军训生活,这也是大学的“第一堂课”。

9月的南昌,天气预报每天都是黄色的高温预警,“江财”的军训正在进行着。军训的苦,不仅是身体上的劳累,也有心理上的孤寂。每天,我们都在抱怨,为什么江西财经大学的军训这么“变态”:女生剪“磨菇头”,男生剪“和尚头”,不许留指甲。不准穿白色袜子……每天。我们都在思念:想高中的死党,想家里的爸妈。

如果说大学“第一课堂”,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强健了我们的体魄。那么,教室学习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呢?她,没有枯燥乏味的书本朗诵,多的是内容的趣味性与形式的启发性。至今还记得几位风格迥异的老师:年过半百却设法与我们亲近的“嘻哈老师”;讲到激情进发之处直接走下讲堂坐在课桌上的“三台先生”;看我们总未找到人生目标而天天唠叨的“文成公主”;细心到批阅作业时连标点符号都会修改的“微笑老喻”……曾在采访一位教授时,我问他什么样的课堂令人难忘。他说,老师上课就如穿衣服,让自己漂亮就是要消除他人的审美疲劳,同样,老师的课堂要精彩,也要丰富课堂内容,更新授课方式。

在江财,有这么一群人

“你是‘江财’的?财大气粗啊!”每次自我介绍时,总能听到这些话。一直以来,江西财经大学给人的印象就是特有钱,因为她的强项就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其实,江财也培养了不少人文社科类人才。

江西财经大学给予学生宽松自由的学习和娱乐环境。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办的校园媒体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省十佳校园媒体”,并于去年被评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四星级校媒”。

它,就是江西财经大学一品社《品》报。而办报人,大多是江西财经大学历届经济新闻专业的学生。

因为得到学校的信任,《品》报敢言、能言、善言。面对同学们的烦恼事,他们做出深度新闻调查,曾用《高校医保惠及大学生仍需“给力”》使江财的医保制度改革;面对社会热点事件,他们乐于思考撰写时事评论,《品》报时评编辑部被评为省内高校媒体新闻名专栏,该栏目已有上千篇时评被国内外数百家社会主流媒体刊登或转载;面对社会的求助,他们利用社团官方微博呼吁社会献出爱心。在“江财”,这样的人群还有许多。比如,绿派社,他们每年暑假都会放弃休息时间,支助长江流域参与保护江豚活动;循环经济社,他们定期开展相关环保公益讲座,并以实际行动倡导同学们。

“江财”学子,社会实践能力强,好学精神更令人敬佩。去年冬天,一组照片在江西财经大学蛟湖论坛走红。照片中描述着这样的故事,早上6点多,在寒气袭人的蛟桥园校区图书馆门前,同学们排成一条近百米的长龙,等待图书馆开门。前些日子,《江西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更是令“江财”人精神振奋。报道称,经第三方核查机构国家统计局江西省调查总队的核查,江西财经大学2012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51%,成为全省初次就业率唯一超过90%的本科高校。

上一篇:我是管理,我为自己代言 下一篇:“立国中华,语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