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妊娠胆瘀对母儿的危害

时间:2022-09-18 01:44:45

浅析妊娠胆瘀对母儿的危害

【摘要】 目的 观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疾病对产妇与围生儿产生的危害。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3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产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有着较小的影响,且完成分娩后,体征以及疾病症状能够在短时间内消失,而会造成胎儿胎死宫内、宫内窘迫以及早产等严重后果,围生儿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与患病率。结论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及时发现该疾病,且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胎儿进行密切的监护、观察,采取终止妊娠等方式进行处理。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产妇;婴儿;危害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主要是指孕产妇在妊娠过程中出现黄疸、瘙痒等并发症,该症状对孕妇有着较小的影响,一旦孕妇妊娠结束后则会对围生儿有着较为不良的结局,会造成胎儿胎死宫内、宫内窘迫以及早产等严重后果,围生儿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与患病率[1]。本文就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3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3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6.5岁。本组产妇中,21例初产妇,9例经产妇,经产妇中曾经存在胎儿没有因素死在子宫内部的有2例。本组产妇中,5例产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产妇羊水过少,7例产妇先兆流产,7例产妇宫内发育迟缓等。产妇在入院接受治疗时平均怀孕周数为31-33周,产妇终止妊娠时怀孕平均周数为35-37周。

1.2 临床诊断标准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产妇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参照该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妇在妊娠过程中皮肤出现瘙痒,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黄疸等情况,同时将产妇存在胰、胆、肝以及皮肤等疾病全面排除。②产妇在怀孕之前或者怀孕早期对肝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均处于正常状态,而一旦怀孕中期、怀孕晚期,则会出现异常的情况,ALT指标大于40U/L,呈现着轻度以及中度上升的趋势[2]。③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具体诊断标准为对产妇的血中总胆汁酸的指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增高的情况,且大于10 mol/L时,则能确定诊断。④产妇在完成分娩后的体征以及症状出现的异常情况在很快时间内恢复正常以及迅速消失。

1.3 方法 通过对产妇进行空腹抽血,检查产妇的肝功能以及血肿中胆汁酸等方面的指标,通过循环酶法进行血清化验处理。试剂以及试剂盒均通过相关医药公司提供。

1.4 临床判定标准 本组3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产妇在入院治疗后,分别通过对患者的异常情况、总胆汁酸值、出现皮肤瘙痒的时间等进行程度区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轻度。产妇在怀孕35周后皮肤会出现瘙痒的情况,对肝功能进行检查,属于正常状态,没有出现黄疸等情况,TDA大于10或者小于等于20 mol/L。②中度。产妇在怀孕的32-35周皮肤出现瘙痒等情况,检查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血清胆汁酸值均存在异常的情况,肝功能大于40U/L小于100U/L,血清胆汁酸值大于20小于等于30 mol/L,黄疸的特征没有特别明显。③重度。产妇在怀孕32周前皮肤则出现瘙痒的情况,肝功能以及血清胆汁酸值均大于规定值,出现黄疸的情况。

2 结 果

2.1 分析不同程度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产妇的实际情况 详见表1。

3 讨 论

3.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对围生儿的危害 由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产妇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因此,没有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得知,孕激素、妊娠后体内雌激素升高、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加、肝脏各项指标增加等原因均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产妇体内出现出现的胆红素、胆汁酸有着较高的浓度,可以穿过胎盘对胎儿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该症状存在的细胞毒等作用,对线粒体膜进行破坏,出现氧自由基,造成胎儿在利用氧气时出现一定的葬爱,AIP出现下降的情况,促进能够对胎儿生长代谢功能起到维持作用的物质有减少的减少的趋势[3]。由于产妇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期间出现沉积胆汁酸的情况,会没有足够的胎盘血供,且血流量出现降低的情况,造成胎儿出现缺氧的情况,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子宫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情况,造成绒毛间隙有着更加显著的变窄情况,造成胎盘内没有足够的储备氧能力或出现降低的现象,如高于50%的情况时,尤其是产妇出现较多次数的宫缩,则会造成胎儿出现宫内窘迫以及急性缺氧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相关治疗手段进行处理,则会出现胎儿死于宫内的后果。通过分析以上原因得知,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对围生儿会造成较高窒息率、死产、宫内窘迫、IUGR、死胎以及较高病死率等危害。通过分析本组30例产妇的具体情况得知,有着较重的病情,则代表着围生儿有着较差的预后。

3.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产生的危害 本组30例产妇中,产妇均出现瘙痒的效果,其中出现较为明显瘙痒的产妇有6例,对休息有着较大的影响,患者在通过药物治疗后获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本组30例产妇中发生出血概率为20%,且产后出血会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加。因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出现没有足够的胆盐分泌情况,使产妇吸收维生素K有着减少的情况,产妇的肝功能没有达到或者超过指标,造成肝脏内X、IX、Ⅶ、Ⅱ凝血因子有着减少的趋势。产妇的体外。体内受到胆汁酸的影响而扩张血管,因此会造成产妇在完成生产后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应该合理的给予保肝治疗以及补充维生素等措施。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产妇在完成分娩后食欲不佳、乏力以及黄疸等现象均会效果,转氨酶以及血清胆酸值等指标也慢慢恢复[4]。

3.3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需要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药物治疗,我国临床医学上对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没有特别的处理方式,一旦确认产妇的病情后,则应该选择地塞米松、消胆胺以及熊去氧胆酸等进行治疗,能够使产妇瘙痒的情况得到明显消除,且促进胆汁酸降低。地塞米松药物能够使小血管出现痉挛性收缩的情况得到解除,对血管周围的阻力起到降低的作用,同时使心脏收缩能力得到加强,对灌流以及体循环功能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该药物还能够对胆红素起到降低的目的,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胆汁淤积性出现的损害,对胎肺成熟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另外,还能够有效避免早产儿并发呼吸窘迫等综合症状[5]。肠道内应用消胆胺能够结合胆汁,变成复合体且不被吸收,能够顺利的从粪便中排除,对肝胆循环能够起到阻断的作用,促进胆汁酸的具体浓度得到有效降低,使患者的瘙痒程度得到明显缓解。

综上所述,倘若产妇已经确诊病情,临床上仅仅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还应该加大监护围生儿的力度。首先,应该让产妇学会如何对胎动的变化进行观察,通常情况下,每隔3天对产妇通过NST进行检查,观察胎儿心跳是否出现变异减速或者异常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通过B超检查,对胎盘功能以及羊水出现的变化进行观察。由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以及围生儿有着较大的危害,因此,及时地发现该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促进围生儿死亡率的降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怡,陈凤英.中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与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09,12(11):264-265.

[2] 方磊,易明芳.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96例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6(03):178-179.

[3] 曹科林,杨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8(08):123-125.

[4] 孔繁娟,仇梅生,陈晴晓.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6(13):192-193.

[5] 林晓峰,孙丽平,朱春芝,李和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50例引产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6(09):248-249.

上一篇: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危... 下一篇:大剂量他汀联合GP2b|3a受体拮抗剂及血栓抽吸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