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交通拥堵应对五措施

时间:2022-09-18 01:06:08

武汉市交通拥堵应对五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愈发凸显,探寻有效的治理对策,解决武汉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武汉市相关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武汉市交通拥堵现状

随着武汉各城区、各商圈之间经济联系愈加紧密,通过汉江、长江的车辆急剧增加。仅以过长江为例,2011年仅日均过长江交通量达到39万辆,比2010年增长了9%。武汉市连接武昌与汉口的过江车流量巨大,而现有的过江通道又明显不足,使之过江通道附近的主次干道交通压力增大,而在高峰时段,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交通堵点容易溢出扩散,必然形成交通拥堵。

根据《2012武汉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蓝皮书显示,去年,主城区高峰时段车流超万辆的路口已高达16个。据《2012年武汉市交通状况》蓝皮书,2011年,中心城区高峰车流量过万辆的路口已达16个。高峰小时车流量大于1.5万辆的路口有2个,车流在1万-1.5万辆之间的路口有14个。

据调查,武汉市现在交通拥堵最突出的有5条路段。其中在高峰时段车辆容易发生严重的有7个路口,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快速发展。

二、武汉市交通拥堵的形成原因

(一)城市规划不合理

就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布局来说,城市交通建设缺乏整体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在汉口、武昌、汉阳存在大量的老城区,应该适时调整老城区用地的布局形态。再就是在规划上,很多十字路、丁字路规划的不合理,现有的武汉过江通道,也就一桥、二桥、隧道,然后就是白沙洲和天兴洲,以及新建的二七大桥,仅仅六条过江通道,对于拥有千万人口的武汉来说显然难以满通需求。

(二)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

武汉市道路网络以放射路为主,环形和方格网相结合,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3个交通功能级别。由于主干道、次干道路网密度偏低,致使城区车流速度较低,无法满足现有车辆及各类出行流量需求。放射形道路网的主要特点是以市中心为圆心向四周辐射,形成蜘蛛网状,但这种布局容易使得中心城区交通压力较大,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不便,主城区无法分流有时使得周边区域也形成严重的拥堵,并不断扩散。

(三)私家车增长过快

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迅猛增加,目前已突破130万辆,导致交通拥堵从中心向不断扩散。未来几年内,武汉机动车保有量还将持续快速增长。到今年年底,全市机动车将接近140万辆,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四年内,武汉机动车就将突破200万辆。在新增的机动车数量中,私家车又占据主体地位,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

(四)地铁施工等城市化建设加大交通压力

武汉正处于城市综合建设的高峰期,各处交通建设增多,而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也多达5000多处。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武汉市近几年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以期缓解交通压力,建成的1、2号线已投入使用,但在此基础上又批复了3、4、6、7、8号线,计划在2017年都将基本建成,达到213.5公里的总规模。这些城市化建设项目同时开工,对本来交通量大、不堪重负的道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剧了交通拥堵。

(五)停车难影响城市交通

武汉大多数楼盘停车位规划不合理,多楼盘开发过程中并没有规划较多的停车位。这使得停车难愈演愈烈。比如白沙洲附近的某新开楼盘一期工程共有500多户商品房,但提供的停车位却只有300个。在百步亭、常青路等一带老社区则根本没有停车位可言,业主只能在人行道上停放。随着武汉私家车保有量的逐年激增,停车位的缺口越来越大,没处停放的车辆堆积在道路上势必对城市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三、治理武汉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对于武汉市交通拥堵的治理,除了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外,如实施需要管理政策、TOD政策,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还应根据武汉市交通拥堵的具体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政策,实施有效治理。

(一)加强城市规划,优化道路网建设

武汉市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完善道路网系统。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好城区主干道、环城线、重载车道和快速通道的区分,使各类型的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打通现有的断头路,改善丁字路段,增加支路,提高支路利用率。在交通流量十分巨大的路段,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立交桥、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和停车场等,增加道路空间资源,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城区道路网络。

(二)控制私家车的增长速度,实行限行政策

面对私家车数量激增的现状,武汉市应控制私家车的过快增长。针对高峰时段私家车混乱出行的问题,采取错时上下班的措施减少交通压力,或者在高峰时段对于重要路段收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

(三)尽量减少各种施工对交通拥堵的影响

缓解武汉市交通压力而推行的各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必需的。为减少这些市政工程建设造成的交通拥堵,在大规模市政建设统筹安排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在确保工程施工高质量、无事故的前提下,全速推进工程建设,尽可能减少其对交通的影响。同时,合理安排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时间,错开交通高峰期,尽可能在晚上安排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以最大限度减少因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带来的交通拥堵。

(四)加强停车规划与管理

针对武汉市现在停车难问题,必须加强停车规划与管理。对于私家车增长过快,应增加停车设施,从停车位的建设、管理方面同步实施。按照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大力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数量。对于经常性拥堵的地段,应该按需求收取一定的停车费用,限制私家车的进入,并规范停车位置,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

(五)提高全民交通法制观念

首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宣传教育活动,拓展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提高出行者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率,从而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减少由于人为造成的交通事故而引发交通拥堵;其次,要加强对于交通秩序的管理,严厉打击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改变部分市民的交通陋习,对于违法违章行为要严肃处理,以提高行人车辆的自觉守法意识;最后,应加大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停车、违法占道、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促使其规范停车、规范驾驶,减少因违反交通法规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1]刘亚洁.西安市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

[2]田矗.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初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5).

[3]喇娟娟.城市道路使用费的经济学依据与困境[J].交通世界,2011(12).

[4]陈方,戢晓峰.城市交通管理政策体系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报,2010 (11).

[5]杨光灿.上海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02).

[6]朱从坤,杨莹莹.道路使用收费基本原理与实践[J].辽宁交通科技.2004.(02).

[7]付宏伟.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8]黄慧,孙艳林.武汉轨道交通融资方式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2).

[9]李亚晶.公交优先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研究[J].交通世界,2012(12).

[10]林有心.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03).

[11]A .Michael ,P.Taylor,E. Woolley Integration of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raffic congestion studie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Volumes,Issuesl-6,February-December2000,Pages 257一28.

[12]Hudson,J.G. Congestion Management System Practices[R].Texas: Texas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2002.

上一篇:墨西哥城治理空气污染对策研究 下一篇: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的德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