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WEBQUEST教学设计浅析

时间:2022-09-18 11:40:24

信息技术WEBQUEST教学设计浅析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尽管“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任务是由教师提出,学生的任务是接受和完成,因而其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倾向于思维定势,缺乏自主性、创新性。

WebQuest是一个以探究为取向的活动,它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为学习教材,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得以运用网站上的信息,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考活动来探索一些教育性的议题,完成一些指定的任务或工作。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于收集信息而言,WebQuest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的使用,用来支持学生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级别上的思考。

作为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的WebQuest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活动内容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学生独立或合作式地通过网络来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材料、解决方案或者技术支持等,实质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因此,也叫“网络专题调查”。它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学会方法、得到知识。而教师只是从中加以组织、指导。WebQuest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分配始终贯穿于WebQuest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这样,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下面我们分别来谈一下WebQuest教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一、教学目的

给学生指定方向,选定主题,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WebQuest的主题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的任务,使学生能在一个真实事件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从而更好地感悟智慧。这就要求教师不只是关注教材和知识点,还要关注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为此,教师应熟悉自己学科领域可用的在线资源,把自己学科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分成可查找数据库、参考资料、项目思路等,最后确定适合自己课程并配有相应在线材料的主题。

由于教师事先把相关资源进行了整理,为学生指明了参考材料的范围,避免了漫无目的的任意冲浪,大大节约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任务

对练习结束时学生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最终结果可以是一件作品(如Flash制作技巧),或者是一篇报告(如解释某主题)。

任务是WebQues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完成WebQuest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为使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技巧来解决问题或作出决策,这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更高的目的。这些高级思维技巧包括创造性,分析能力,综合、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由教师设计任务,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其集中精力调动各种能力去完成任务,并为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并针对每个步骤向学生提出建议,包括将总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的方法。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建构知识的扶梯,让学生经历一些更为有经验者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实现学生高水平的认知。另外,教师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为学习和交互过程提供指导。

在WebQuest的任务和过程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收集、整理信息来回答,这些问题应该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概括出主要问题,并进行比较、判断和综合。教师应引导并激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真正培养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是一个由教师选定的,将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其中大部分资源是包括在WebQuest文件中作为链接指向万维网上的信息。学生使用的所有链接都由教师预先设定,这是WebQuest区别与其他网络活动的一个特征,也就是说,相对于信息的搜索,WebQuest更侧重于信息的使用方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将资源清单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资源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学习,另一些则可以由扮演某一特定角色或持某一特殊观点的学生阅读。通过这种给予学生不同数据资源的方式,不仅增强了群体之间的合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

为了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评价这部分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WebQuest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本身、教师、家长、同学等。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只有学生的自我评价才最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自我的改进。因此学生应该是最主要的评价者。

评价中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合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才是教师或者家长的评价,将这些评价综合、整理后,形成最后评价。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从各方面出发的自我评价,不断调整自己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

2.学生对其它同学或协作者进行评价

对其他同学或者协作者的评价实际上是对他人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价。同学或者协作者的评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引起其反思,使学生能够更正确、实际地看待自己。

六、经验总结

鼓励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即使在这一部分,学生还可以给教师提供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班上”讨论时可能会用得到。

六个步骤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必须将其思考过程返回到因特网上,一是给学生的学习成果带来一个观众群;二是为得到多方面的反馈提供了可能性,以便对整个学习进行适当的改进。

上一篇: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计算机病毒特点分析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