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里下河地区提高低滩湿地造林成功率的措施

时间:2022-09-18 11:28:41

江苏里下河地区提高低滩湿地造林成功率的措施

摘要 江苏省中北部里下河地区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适宜农林业发展;但由于此处地处水网洼地,水和草又成为制约因素。本文介绍江苏里下河地区提高低滩湿地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以供同类地区参考。

关键词 低滩湿地;造林措施;江苏里下河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61-02

江苏里下河地区位于广袤的苏中、苏北平原腹部,是指南起新通扬运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东起串场河、西至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沿线的河网洼地,面积逾1万km2,耕地面积66.67万hm2。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水草丰美,土壤肥沃,是发展农、林、畜牧、水产业的良田沃土。

传统里下河平原由江苏中北部的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等部分县、区、市组成,是由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冲积而成的低洼湿地。该地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黏性重,含水量大,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在20 g/kg以上,pH值中性偏酸。这里多浅湖洼地,是有名的锅底洼。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等众多水利设施的兴建,里下河地区的水位得到控制,给该地区林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里下河地区相关县、市、区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以小块成片林为点、农田林网为面的林业生产,一举改变了该地区林业落后的面貌,使以前以黑、白为主色调的苏中、苏北大地变成了如今黑、白、绿网格、棋状分布的格局(黑色为农田,白色为水面,绿色为林木)。里下河地区大部分县、市、区都建成了国家平原绿化先进县,其中淮安市金湖县还在2016年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现将里下河地区发展林业生产的主要做法进行总结,以为地下水位较高的其他同类洼地提供借鉴。

1 将林业发展列入政府考核内容

历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将其作为任内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加以考核。相关职能部门抓住机遇,根据本地区林业发展状况制定特殊政策对森林加以保护,如江苏省实施的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机制、年度限额采伐制度等。同时,林业职能部门组织专业队伍编制切合本地实际的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此规划与其他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一起交由人大审议通过,形成地方性法规,再交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划组织实施,人大根据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本地区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如金湖县就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人大讨论通过了《关于滩涂改苇植树的决议》《关于入江水道大堤植树的决议》等。

2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和营林措施

依据适地适树原则,区别造林目的、树种生物学特性以及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及营林技术措施,争取做到一步成林,以期达到最佳造林目的和效果。根据以往的I林工作经验,低滩湿地造林应掌握3个关键节点:一是选择耐水树种;二是通过人为干预尽可能降低林地地下水位;三是做好中幼林抚育管理。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合理选择造林树种,这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最基本要求,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只有耐水树木才能成活生长,否则就会形成“小老树”,抑或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尴尬状况。但难点在于如何做到造林目的、立地条件与树种选择的有机统一,适合低湿滩地造林的耐水树种有很多,如以防护、用材为目的,则有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中山杉、杂交柳树、枫杨、香椿、臭椿、槐树、悬铃木等树种可供选择,但这些树种也各有利弊,池杉材质过于松软,枫杨、悬铃木冠形过大、易遮荫,而香椿、臭椿则生长速度慢,故可供选择的树种其实也不多,表现比较好的当属水杉、杂交柳等。如以绿化为目的,则可选择柏类、广玉兰、垂柳、乌桕、海棠、大叶黄杨、紫薇、迎春、夹竹桃等树种。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湖滩湿地可采用人为技术措施抬高田面,降低林地水位。里下河地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立的抬田(垛田)造林方式是个值得借鉴的方法。抬田,就是在造林之前首先对造林地进行开沟抬田的改造,选择在秋冬时节将造林地按地形、地貌划分成若干个林班,然后用挖掘机开挖沟渠,将挖掘的泥土分别放置在两侧,形成长条形“垛田”。选择在秋冬时节开沟抬田有2个好处:一是此时正值枯水季节,便于施工,降低成本;二是此时将泥土挖起堆放,有利于土壤风化,提高翌年春天栽植的树木成活率。抬田后形成的垛田长度一般为200~300 m,太长则不易管理;宽度为6~10 m,具体宽度依据树种特性、株行距、造林目的以及日后抚育管理措施而定。开挖的沟渠一头相连,以方便排水,而另一头则由垛田连通林间公路,以便日常管理及将来的林产品运输。林班内沟渠应相互连通,选择在林区低洼处建设相应排涝泵站,适时排水,以抬高田面,降低林地水位,确保树木正常生长[1-2]。

此外,做好中幼林抚育管理对提高造林成功率至关重要。低湿滩地造林有两大天然制约因素,除去上述造林地水位较高外,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就是新造林地的杂草影响树木的成活、生长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金湖县滩涂开发公司将新造林地承包给当地群众经营,实行以耕(养)代抚的方法,该办法是指造林单位和林地附近村民签订承包合同,对林地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有利树木成活及生长的规定,承包户根据自家劳动力情况从公司取得林地承包权以后,利用树木尚未成材郁闭的前几年,在垛上林(行)间种植矮杆非藤农经作物(大豆、油菜、草莓、西瓜、中草药等);在垛间抬田后形成的水沟养殖水产品,实行水(沟)中养鱼(虾)、地面种植(农经作物)、空中长树(冠)的“海陆空”立体复活经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造林单位实现了“一步成林”,承包户通过在林地范围内的经营活动获取收益,做到了一“着”双赢。林场职工分片包干,加强监管,将成材后的林分承包给附近农户放养家畜、家禽,利用畜禽践踏林下弃耕后滋生的杂草,而畜禽粪便又可促进树木生长,同时林场职工还按技术部门要求及时做好间伐、割灌等抚育管理,有效破解了低湿滩地造林的两大技术难题[3],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3 左右携手、上下联动,采取综合措施保护森林

林业部门是地区林业发展的第一责任者,负有摸清本地林业发展状况、制订林业发展规划、向当地政府提供林业发展建议、对面上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等职责。为切实提高本地区造林成功率,林业职能部门应搞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生产单位开展综合防治;应严格执行限额采伐的规定,做到伐补平衡;按国家以及省市相关标准划定生态公益林,对生态环保效益显著、林木种质资源濒临灭绝的珍稀树种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对省市相关部门拨付的公益林管护资金坚决按标准要求监督发放到位。地方宣传、绿化、环保、政法、公安、消防、气象、水利等部门齐心合力,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严防台风、洪涝对林业生产的破坏[4]。同时,加大对造林绿化及森林保护法规的宣传力度,严肃查处毁林案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形成人人保护森林、林业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4 参考文献

[1] 是丰,刘云鹏,潘林,等.太湖滩涂水位对造林树种影响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3(3):1-4.

[2] 刘立清,肖兴翠,王东生,等.洞庭湖滩地开沟抬垄造杨树林效益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3):9-13.

[3] 周金星,孙启祥,杨永峰.长江中下游流域滩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8):878-883.

[4] 王瑞辉,刘春林,付小义,等.洞庭湖滩地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影响因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27-31.

上一篇:美洲星在小麦和大豆上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关于财税政策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