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术后使用镇痛泵的管理

时间:2022-09-18 09:29:04

麻醉科术后使用镇痛泵的管理

术后患者可能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对于某些患者来说,术后疼痛可能是他们一生中经历最严重的疼痛。研究证实:术后疼痛会对患者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完善的术后镇痛能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下肢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也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因此,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环节,有必要重视术后镇痛并努力提高临床镇痛治疗的水平[1]。但经调查显示仍有一部分患者未得到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这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术后镇痛管理体系,现将本院对术后镇痛的管理模式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采用的是一次性镇痛泵,每年大约完成术后镇痛患者约2000多例。主要分为硬膜外镇痛(PECA)和静脉镇痛(PICA)两种镇痛方法,其中PECA占42%,PICA占58%。近年来我院通过这套完整的术后镇痛管理模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1.2 方法 ①做好患者的宣教及心理护理;②填写术后镇痛随访表,以便效果观察;③专人访视,责任明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护理;⑤建立资料档案,对镇痛处方上经常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要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1.3 结果 经过临床应用,达到了不断地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术后镇痛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对术后镇痛泵使用的意识及观念,从初始被动宣教到现在大部分患者主动要求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在本院手术室已普遍开展起来。

2 管理

2.1 做好宣教工作 术后镇痛能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做好宣教工作。术前一定要向其说明镇痛的方式和方法,镇痛泵的基本结构和使用原理,并交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同时也能给患者对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

2.2 填写术后镇痛随访表 此表内容包括:科室、病室、床位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体重、术式、麻醉方法、镇痛途径、镇痛开始时间、药液配方、麻醉师姓名以及随访时间、镇痛效果观察和并发症等观察项目。所有术后采取镇痛的患者都要由麻醉师填写此表格,而随访时间、效果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则要由麻醉护士随访时进行填写。随访表应认真的、完整的填写各项内容,以备日后总结经验。

2.3 专人访视 由一名麻醉护士专门负责全院术后镇痛患者的访视,每天随访两次(即上午和下午),主要了解镇痛泵的安置情况,询问和观察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详细填写好随访表的各项内容,每次随访时应有家属签字。如随访时发现镇痛效果不佳和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与麻醉师联系,并配合麻醉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术后镇痛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

2.4 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护理 麻醉护士到病房看患者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PICA 应注意与三通阀的链接是否稳妥,PECA应与硬膜外导管固定牢固,同时要防止硬膜外导管脱落。对出现的轻微不良反应要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2.5 建立资料档案 对所有进行术后镇痛患者的随访表都将保存,并定期的进行全科汇总,对镇痛处方上经常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要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术后镇痛达到更安全、稳定、科学。

3 小结

近年来我科通过这套术后镇痛管理模式的执行和落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支持和协助,使患者更轻松的接受术后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命的质量,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佰銮.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73.

上一篇: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胃管置入时间的研究 下一篇:细菌药敏实验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