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语文课上成大杂烩

时间:2022-09-18 08:47:52

莫把语文课上成大杂烩

【摘要】:语文课本在编排上涉及到天文、地理、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容,但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审美趣味。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应牢记语文教学的本质,注重挖掘语文元素,加强对学生言语行为的训练,使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 人文性; 工具性; 语文元素 ; 言语行为 ; 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审美趣味。因此在课文编排上,涉及到天文、地理、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内容。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第三单元是说明性文章,有关于动物知识的《鲸》、《松鼠》;也有关于科普知识的《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第七单元中,则包括了介绍中国历史知识的《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等文章。在学读这些文章中,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就会偏离基本的教学任务,从而使语文课堂变的面目全非。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执教的是《五彩池》这篇课文。文中有一段描写了池中水的颜色,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尽显池水的五彩缤纷。本段的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文字,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而老师在讲这一部分时,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五彩池之所以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并且出示了课文的下一段:"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这段描写,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难度,如:"石笋"、"石粉"、"折射",三年级孩子不可能搞懂这些名词。于是老师便开始给学生,讲起了于此相关的知识。我们知道在物理课上,单是"折射"这一物理概念,就要讲好几节课,学生才能明白其中的原理,让三年级学生通过几分钟弄明白,似乎有点不太现实。可这里发现似乎是老师特意准备的,不仅有多媒体演示,还有大量的语言描述,结果学生一知半解的明白后,整堂课就结束了。一节课听下来,脑子中存留的还是"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学生结合文本却学习语言的目的,反而被冲淡了。

其实在教学中,教师把语文课上成大杂烩的情况还有很多,这既不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又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如何使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不至于失去本来的面目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语文课应注重挖掘语文元素。语文旨在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熟读每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着重让学生挖掘课文中的语文元素。如讲解人物的文章,我们要着力在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环境的营造、气愤的渲染上面下功夫。讲解说明性的文章,我们应多让学生注重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简练、准确,从而让学生知道这种文体写作的特点。学习一篇课文应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关键词的咀嚼体味、对重点段的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还要关注作者如何遣词造句、怎样谋局部篇,体会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语或字,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而不用其中一个。语文课堂应制造出一个有一个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

第二 语文课要注重学生言语行为的训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学语文时,老师首先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包括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然后才是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感情;要重视汉字的书写,小学阶段应以让学生识字、写字为主,因此要加强写字的指导,要求学生将字写正确、写美观。教学时,不要让学生只是针对文本内容,说自己的感受。更应抛却过多的知识拓展,即使补充相关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度。老师心中要有数,一定要明白这些资料的补充是为文本服务,便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切忌本末倒置。与语文学习无关的内容,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的去诵读文本,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使学生的言语行为得到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三 要用语文视角去对待每一篇课文。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语文的头脑来思考语文教学现象;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问题;用语文的标准来评价语文效果。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运用文字的训练,要让学生多读、多品、多写,明白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说是如何将这事情写明白,切记过多无用的课外资源拓展,及对某一非语文元素的过度探讨与讲解。教师对学生引导时,也要把握住这几点,并且老师要多一些语文味的评价语言,与引入语,一旦发现学生偏离语文学习的方向,要及时进行纠正。

现在我们的课堂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始终坚守自己的田地,把语文教得实在一些,把"语文味"教得浓一些,切莫把语文课上成大杂烩。

参考文献:

1、傅道春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 北京 首都师范出版2001

2、朱永新 《我的教育理想》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新起点》中华读书报2012、2

上一篇:学规范、重养成 下一篇:扎根职教,重拾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