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18 08:20:57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效率;操作模式

新课程改革后的学生均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他们乐于展示自己,渴望得到表扬,尤其是渴望来自教师的表扬,这些特点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同时,时代的发展也呼唤合作学习。丁桂兰老师在《小学生团队合作学习》中指出:团队合作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单打独斗势必被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淘汰,集体的智慧才是成功的有力保障。我校约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大都文化程度低,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大多学生回家几乎没有读英语,形成了5+2=0的现状,造成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基于这种现状,课堂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呢?经过实践,我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目标为导向,以团体成绩为最后成绩并伴有奖励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策略现已成为西方最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合作学习,特别是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大有前途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过去的教学实践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面对的学生有40多个,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出现了被动学习的局面。这是小学英语课堂普遍面临的问题。

经过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学生参与面广,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点。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小组中,优生可以充分地训练自己的组织能力,而中下生的自信心也悄然树立起来了,取得了双赢。

2.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积极主动参与,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而产生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教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这些学生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更容易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帮助,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使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得到充分体现,创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培养,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1.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的。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一般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就近原则,每组好中差均衡搭配,对于个别优生较集中或差生较集中的组,进行微调,保证每组有一只领头羊担任组长。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对每个组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并明确组长的职责:(1)负责组员每模块的单词、课文或重点句子的过关。(2)负责每模块课文的带读,重点带组内中下生读。(3)负责组织本组开展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如操练重点句型、完成学习任务如调查报告等、讨论完成课堂练习、组织参加朗读比赛等。

2.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假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目前根据我班学生现状我最常用的几种有效的小组活动方式有:(1)小组朗读比赛;(2)小组当小老师带读;(3)改变以往小组操练或讨论个别优生展示的方式为整组一起展示。促进各组优生更积极帮助中下生,争取得分;而中下生也更积极地学习,以免拉整组的后腿。

3.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正如一个小孩开始学走路,不断的鼓励和肯定是他们学习的兴趣、信心、积极性的主要源泉。因此,评价上,我们重奖轻罚,重团队轻个人,宣扬“一人取胜非英雄,团队取胜才光荣”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植入学生心灵。学科评价和学校评价强化了小组的小集体观念,使得小组成员有机融合成一体,这也就更加促进了优生对学困生的帮扶,真正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4.做好小组合作中的教师角色

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教师只是旁观者,只要在汇报时听听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示范清晰;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积极参与其中,及时掌握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开展活动;合作学习展示后,教师要对小组合作中出现教师期待的好的行为及时进行表扬,并向全班说明他们受到认可的原因,无形中使他们成为其他小组模仿的对象。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解决了班级学生多、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等问题,让英语课堂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合群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丁桂兰.小学生团队合作学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约翰逊.合作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兰.合作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寨上小学)

上一篇:分类教学理念下游记散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探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安全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