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9-18 08:04:3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现状与对策

本文为西安财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2CXJ27)

【摘 要】 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创新对策。要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建立一支良好的学科服务支持队伍;建立一体化的学科服务平台。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现状;对策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和用户自我服务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已不是简单的文献查阅,而是对知识的直接获取和利用。在高等院校中学科和专业代表了用户需求的基本方向,学科性是用户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保障中心,必须密切配合学校的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集中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学科化、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支持和学科化知识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促进学校学科发展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现状

1、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现状

为了了解国内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化服务的现状,本次调研以西安交通大学等陕西省6所“211”高校图书馆和西安理工大学等6所陕西省普通高校图书馆为对象,就其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次调研的方式主要采用网站调查,登陆各高校图书馆主页,查找与学科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相关的信息,据此做出统计分析。本次调查截止时间为2015年9月30日。调查表明:12所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不一样形式的学科服务,但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很大差别。50%的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或者开设了学科服务栏目,其中,只有30%的图书馆做了具体的学科馆员设置安排,公布了学科馆员名单、联系方式、服务对口院系的联系人等。80%的图书馆开设了文检课以及科技查新、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而学科信息导航等新的服务项目只体现在极个别“211”高校图书馆。总体上陕西“211”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方面比普通高校图书馆做得好,大部分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文献借阅、馆际互借等传统服务阶段。虽然以上统计数据不能完全表明网页上没有学科化服务相关信息的高校图书馆就没有开展这项服务工作,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这项工作在陕西高校图书馆还处于起步阶段。

2、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科化服务受重视程度不够。学科化服务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举措,做好学科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图书馆人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学科建设部门、教务处、二级学院等学科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配合。目前,虽然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发展趋势,但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或者开展的程度比较低,其原因不外乎学校对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不足,导致学科化服务缺乏一种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影响了学科化服务的进程。

(2)管理机制不完善。从调查结果看,除了少数重点高校图书馆外,多数图书馆都没有把提高服务能力作为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在图书馆业务布局上,在业务能力建设和人员配备上,仍旧处于以文献资源建设为主,图书馆缺乏学科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

(3)缺乏学科馆员人才梯队。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素质差、知识老化等问题,再加上图书馆人事聘用自的制约,具备学科背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馆员极度匮乏,因此,无论是在专业结构上还是学历上都不能形成一支良好的学科馆员梯队,这种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从根本上阻碍了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发展。

(4)学科化服务平台建设过于简单。本次调查的图书馆大多采取静态网页模式提供学科化服务,对学科化服务的具体内容揭示的不多,有的仅仅对学科馆员制度、工作职责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缺乏针对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整合等,学科化服务平台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创新对策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选择,我们应立足实情,准确定位,寻求一条学科化服务创新之路,这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

1、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量化式机制是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考核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难以调动馆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采取以量化式管理机制为基础的质量化管理机制,将用户的评价和馆员的工作业绩有效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量,提升学科馆员的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科学公正的科学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馆员的创新意识和潜能,进而提升学科化服务水平。

2、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物质基础。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本校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时,应紧密围绕本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学科建设来构建,按照“合理布局、增强特色、形成优势”的原则,优化馆藏结构,充分利用现有馆藏,发掘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建立具有本校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为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提供资源保障。图书馆还应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学科为单位对网上与本校重点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源节点进行集中、分类、评价、组织和整理,建立学科网络导航系统,广泛收集和整合重点学科最新学术成果、科研动态、学科专家的博客等,同时积极发展图书馆联合体,构建共享学术资源库。

3、建立一支良好的学科服务支持队伍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服务,学科馆员自身的知识储备、综合分析能力均会影响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了使学科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对学科馆员的引进和培训迫在眉睫。首先,要将图书馆视为高层次的知识服务机构,有与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相匹配的招聘计划,有明确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有严格的招聘流程,吸纳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图书馆。其次,加强人才的培养,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鼓励馆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班和接受继续教育等,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服务的可持续性。

4、建立一体化的学科服务平台

学科服务平台是学科馆员和用户之间联系的桥梁,它集成了诸如学科导航、学科知识门户、定制RSS服务、网络资源揭示等资源和技术,用以支持学科馆员筛选信息、需求分析和个性化管理等工作,有助于学科馆员深入到教学和科研一线,跟踪师生的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当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将学科服务方式分布于网站的不同区域,用户利用时非常不方便。因而高校图书馆应该将学科化服务内容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界面里,从而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一站式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选择,我们要更新服务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应本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学科化服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高晓英.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2(22).

[2] 莫其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

[3] 刘尚毅,陈仪平.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现与学科特色的打造[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

【作者简介】

陆 地(1963-)女,山东临清人,西安财经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从《夏洛特烦恼》看电影中穿越情节的设置方式 下一篇:对大学学分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