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铁路废弃地再生空间设计策略探讨

时间:2022-09-18 07:36:46

沈阳市铁路废弃地再生空间设计策略探讨

【摘要】本文讨论了沈阳市铁路废弃地的背景概况,结合对沈阳市铁路废弃地的现场调研,重点分析了沈阳铁路废弃地遗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沈阳铁路废弃地再生空间的一些设计策略。

【关键词】铁路废弃地 再生空间 策略

回顾20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铁路给人们带来的变化;随着新科技的发展,新型铁路的出现,面临工厂搬迁和铁路提速改线等废弃铁路遗留的问题,甚至由于城市“供地危机”和现在生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人心,使得铁路废弃地的改造再利用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去理解真实的土地,以及存在于土地之上的真实社会。城市空间中的社会记忆,城市空间中记忆的存储具有怎样的规律?又会随着经济社会的演进做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为什么有些要素被遗留下来,并以适应城市功能新的需求?

一、沈阳铁路对沈阳市的历史意义

沈阳市是一座极具文化内涵和城市空间特色的城市。。从历史角度来看,沈阳城市建筑文化主要由两条脉络:一是以沈阳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集中体现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沙俄、日本入侵带来的大量西洋式和日本东洋式的富有殖民色彩的建筑群所体现的近代城市文化特征。

1、 铁路建设加速沈阳城市化进程

沙俄铁路的注入,开始大范围的圈定了铁路附属地,后转让日本,成为日本大量附属地。随着文化的侵入,使得附属地逐渐成为混合区。人口急剧增长、社会文明转型由原来的以故宫为中心的古建筑文化,转向现在的近代城市。这座城市就这样在铁路的带动下蓬勃发展、扩张。

2、铁路推动了沈阳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

铁路不仅是近代主要交通工具,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钢铁动脉,由于铁路的出现使原有的城市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其沿线兴起一些新的城市。沈阳这座古城被动地经历了跨世纪的社会大动荡,但仍保留了东北中心城市的作用,而这一保留与其铁路枢纽地位的形成不无关系。应该说,正是铁路把沈阳与东北,与关内,与世界便捷的联系了起来。

3、铁路的建设刺激了沈阳工业发展

其中奉海铁路的起点站在沈阳,以其为依托出现了新的奉海工业区城市板块,以奉海铁路为母线的铁路支线把兵工厂,大亨铁工厂,造币厂,迫击炮厂等连成一气,从而推动了沈阳工业的近代化,为现今沈阳东部工业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铁路的发展影响沈阳城市的空间形态

铁路变成了近代城市形成空间格局的重要利器。沈阳市作为随铁路修建而改变的城市,沈阳城市里城外郭,棋盘式的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在主动和被动中寻求改变。多核心模式揭示了城市地域分化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符合现代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沈阳市废弃铁路遗留现状和存在问题

1、沈阳市废弃铁路遗留现状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有着特别的城市格局,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工厂的搬迁和扩建等原因,铁路等都废弃了。废弃铁路分布较多,而且不是很集中,大概可以分为四部分,铁西区(西),皇姑区-虎石台镇-沈北新区(北),沈阳站-望花区-抚顺北站(东)和沈阳站-苏家屯(南)片区。

2、沈阳市废弃铁路存在问题

1)线路本身

由于沈阳铁路有上百年的历史,有些铁路是沙俄和时期所建造,现在已经废弃掉,分布散乱,并且当时的设计标准低,技术状态差,限速处所多等一些设施远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铁路运输提出的新要求,无法再次投入使用。

2)废弃铁路的归属权问题

土地具有他特殊的属性,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空间范畴。现在大城市现存废弃铁路,一部分是属于铁道部,还有一部分主要是铁路专用线,不属于铁路部门直管,有自己的产权和土地所有权,属于企业自身财产,但又无权私自拆毁。国家应多出台废弃地处理法案,使众多废弃铁路城市死角能够重新焕发生机消除社会危害发挥土地应有价值。

3)与城市建设方面的矛盾

如今土地,环境,交通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加上铁路的归属权问题,使铁路废弃地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4)废弃铁路环境改造的技术性问题

三、沈阳市铁路废弃地再生空间设计策略

对于基本要素点-线-面的双重性理解,沈阳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多核心式格局,铁路废弃地根据遗留的分布区域可按照点-线-面的划分来进行可行性设计。对于土地的利用研究,如霍伊特的扇形理论模式、放射状结构模式等。在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模式的基础上,霍伊特首先强调了交通运输通道对土地利用的轴向作用。

1、 节点性废弃空间设计策略

城市的放射状结构可以转化为一种发展机制,我们设想改造节点空间,来带动城市扩展,形成伸展轴,使节点空间首先成为中心,带动两侧地区开发和发展。这种节点性的放射状扩展具有纵横交替的周期性特征,即城市形成——纵向扩展——稳定——横向填充——稳定——再次沿轴纵向扩展。

本着可以丰富城市生活的原则,采取具体措施:

1) 标志符号

如“柳条湖事件”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废弃地,做标志符号的设计,进行纪念。加深节点空间的历史使命。

2) 加厚界限

使单薄的铁路废弃地赋予丰富的人群的活动,使之更加的赋予生命。重新思考界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运作机制,这将有助于迈出在划定界限的同时营造厚度的第一步。

2、 线性废弃空间设计策略

绿色廊道—基于“智慧城市”和“生态沈阳”的理念,通过开放空间的整合,土地有效利用,景观恢复、提升生态环境和美学质量等,实现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持续度。在沈阳市废弃区域内规划了两条南北轴向和东西轴向的绿色廊道。

3、 区域性废弃空间设计策略

1) 局部气候

在调研沈阳城市中,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风效应”较为明显。铁路废弃空间作为城市局部小气候的合理性就显得格外突出。从废弃空间和城市的一些失落空间着手,将其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恢复生态系统,同时形成一个绿色的吸附系统,减少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并同时提升了城市的环境。

2) 过渡空间

根据菲利普·米索维茨(Philipp misselwitz)对空间的过渡性使用划分的8个类型(即代替,刺激,巩固,并存,寄生,颠覆,先锋,取代),这种过渡性使用空间的划分运用到废弃空间的再生上,可以更好的运用这些废弃空间上,能够重新定义这些“失落的空间”。过渡性使用可以存在于无限范围内,每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以其自身的特点“点亮都市生活”,允许全面的回收利用和占用,通过搭乘固有设施现存框架的“顺风车”,能使城市选择得以展现,不是以表演秀的形式展现,而是以真实的形态去展示。对废弃的铁路用地重新组织和利用,建设现代商业,服务设施及科学园区,并布置大量的绿色开放空间。各种工作场所都建设在优美的高质量的生态和建筑环境中,犹如在大自然中工作。这种机制随时间推移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日]满史会编著.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M].沈阳: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1988.209-211.

[2]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19

[3]李津逵 李迪华.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景观社会学”教学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1-36

[4][澳]亚历山大·R·卡斯伯特编.韩冬青等译.设计城市-城市设计的批判性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3

上一篇:混合型粗骨料再生混凝土工作性的研究 下一篇:针对银行装修特点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