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高校外籍教师社会融入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5 08:23:25

沈阳市高校外籍教师社会融入对策研究

【摘要】外籍教师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外籍教师的社会融入状况并不乐观,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融入迟滞。因此,改善外籍教师社会融入状况,需要高校场域中包括外籍教师自身在内的各个人群长期的共同努力,社会教育大环境以及各高校内部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建设,也需要教育领域中各部门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高校外籍教师 社会融入 对策

在中国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外籍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凭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本――母语语言能力,被“引入”我国高校,并承载着突破高校外语口语难题这一外语教育瓶颈的重任。但值得关注的是,外籍教师的“引入”不单是人的引入,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引入。人力资源的引入就必须要经历从人到人力资源的转化过程,外籍教师只有经历这一社会融入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高校云集,其中不乏国家级重点院校,这些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对沈阳市乃至辽宁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沈阳市10所高校中的外籍教师、中国教师和中国学生三个群体的调查,我们发现:外籍教师的社会融入状况并不乐观,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融入迟滞。主要表现高校管理者对外籍教师的“孤立式”管理、中国教师把外籍教师群体“他者化”的认知倾向和行为倾向,除此,学生群体对外籍教师的不适应感和距离感也是造成高校外籍教师社会融入迟滞的主要因素。

因此,改善外籍教师社会融入状况,进而促进其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主要途径就是改善外籍教师生存的认知环境。当然,这需要高校场域中包括外籍教师自身在内的各个人群长期的共同努力,社会教育大环境以及各高校内部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建设,也需要教育领域中各部门的共同关注。

一、倡导人文关怀

外籍教师远离故土,短时期内很难适应新环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融入障碍。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减少文化差异,减缓文化冲突。可定期召开座谈或联谊会,多与外籍教师做朋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减轻他们的孤独感,使其尽快适应我国的文化环境。

(一)倡导中国教师积极配合

消除对外籍教师的偏见,将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安排在一个教研室,鼓励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同事交朋友,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国教师一方面要主动了解外国文化和其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意识,尊重外籍教师,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积极与外籍教师互动。

(二)引导中国学生积极配合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主要是对外教课的不适应和与外籍教师有距离感这两方面问题,因此,学校应该从课堂的积极性上引导学生积极配合外籍教师,帮助学生们消除对外教课的不适应并缩短与外籍教师的距离感,使学生们真正从中受益。

(三)配备相应的合作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为协助外籍教师开展教学,有必要给每个外籍教师配备一位业务能力较强的中国教师作为外籍教师的合作教师,他们不仅可以较好地管理外籍教师的日常工作,帮助外籍教师解决一些教学上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帮助外籍教师了解中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二、化管理制度

(一)建立外籍教师培训制度

对外籍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国教师担任培训工作,介绍我国的教育体系、外语考试制度、主要教学目的,帮助外籍教师熟悉学校基本情况如组织结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学方法等。

(二)对外籍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外籍教师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常规管理制度。进行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外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能及时发现外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促使外籍教师改革教学方法,适应教学节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外语口语能力,不仅需要学生们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对外籍教师进行严格的教学评估,这样才能对外籍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予以改进。

(三)重视激励作用,实施激励措施

激励在外籍教师社会融入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是很必要的。因此,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给予外籍教师精神和物质奖励,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热情,对教学和科研工作贡献力量。

1.满足需求激励。需求,特指外籍教师的心理需求,即对基本生活和完成创造性劳动的心理需要。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文化背景、文化秉性各不相同,初来新环境,难免有不适应感并有一些特殊要求,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在新环境中做出成绩并得到尊重,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行为动力。

2.环境感染激励。外籍教师初到新环境,很希望融入团队,各个高校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公平的群体氛围和环境,对外籍教师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亲密合作,从而使外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3.奖励激励。外籍教师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并取得一定成绩时,要不吝赞美,及时表奖,并在今后的评级、晋职中优先考虑,满足外籍教师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外籍教师的社会融入。

(四)要求外籍教师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分配相应除授课外的任务

不要将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区别对待,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中国教师参加的教学活动,应要求外籍教师也一并参加并积极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中外教师相互沟通与交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隔阂,增进了友谊,加强外籍教师的归属感。

对于授课之外的任务,也应尽量分配给外籍教师,如负责外语课外活动、外语学术交流、进行外培训等,都能促进外籍教师更好地融入群体、融入环境。这些任务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生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使高校教师、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建立文化冲突缓冲区

这个缓冲区主要是关乎生活层面的,它可以实际转化为一些具体的活动站或活动等来加强外籍教师与周围人的情感沟通,如开展一些中外教师的交流会、联谊会,进行一些轻松愉悦的游戏,在活动中加强联系,加深感情,缓解工作压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对于外籍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融入,需要高校场域中包括外籍教师自身在内的各个人群长期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外籍教师的社会融入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会逐步得到完善。

作者简介:张晓红(1993-),女,汉族,安徽淮北市人,沈阳工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李彤(1995-),女,汉族,安徽省芜湖市人,沈阳工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通讯作者:郭雪(1983-),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试论趣味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明清时期将军罐器型及装饰纹样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