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体系问题思考

时间:2022-09-18 07:22:15

现代工业体系问题思考

一、现代工业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现代工业体系是不同时期,某一区域的工业体系不断优化的外在表现。从我国现代工业体系提出的背景看,“现代工业体系”的概念主要源于决策层对现实经济发展取向的思考,而非理论发展的结果。因此要想进一步“解码”现代工业体系的内涵和特征,就必须深度读解党的相关文件。从党的“十七大”到“十”报告相关内容来看,现代工业体系主要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现代性,是现代工业体系的时间特征。现代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时间维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其内涵均不同;二是集聚性,是现代工业体系的空间特征。产业集群通过物质生产资料、信息、人才和技术的集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优势,并对区域内其他产业产生明显的辐射、联动效应,从而推动区域内工业体系的不断优化;三是创新性,不仅体现为技术创新,还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保障,而技术创新是实现现代工业体系的根本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加快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速度,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和优化;四是融合性。随着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电子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开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产业融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的发展。

二、景德镇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景德镇市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但仍存在产业层次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凸显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了景德镇市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只有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依赖资源、偏重规模扩张型向开放创新、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实现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和产业结构优化。

(二)有利于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主动权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且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目前中部许多省市都在积极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加快实施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此,景德镇市必须充分抓住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机遇,利用“后发优势”,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主动权。

(三)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工业国际竞争力

现代工业体系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景德镇市重点培育和壮大陶瓷、航空、汽车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门类齐全,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其他工业发达城市相比,整体实力仍然较弱,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文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为此,景德镇市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各种有利机遇,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三、景德镇市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借鉴霍夫曼工业结构四阶段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钱纳里的人均收入6阶段理论等工业化水平经典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国家经贸委(2003)、杨杰等(2005)、涂成林等(2006)、陈佳贵、黄群慧(2005)等人对中国工业现代化评价的研究结果,以系统性、动态性为原则,并兼顾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选取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资源与环境4个方面内容构建景德镇工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比较景德镇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江西省工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

(一)经济发展

主要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潜力,用人均GDP、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比重和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3个指标来衡量。

(二)经济效益

主要反映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用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用率和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个指标来衡量。

(三)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

主要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用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和每万人专利授权量3个指标来衡量。

(四)资源与环境

主要反映资源消耗利用效率,用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单位GDP能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个指标来衡量。在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中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南昌(分数为0.513798),景德镇暂列第5(分数为0.054069)。从得分情况看,虽然景德镇在11个地级市的排名居中,但分数与前4位城市(南昌、萍乡、新余、鹰潭)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工业发展因子(F1)和人力资源因子(F2)上,景德镇表现的相对突出,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3位;但在经济效益因子(F3)和资源与环境因子(F4)上,景德镇相对落后,分别排名第9位和第7位。

四、景德镇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制约因素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市工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并长期在全市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基础性的产品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资源性企业多,高技术性企业少。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经历来看,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应占据的主导地位。但目前景德镇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到20家。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5%左右,远远低于上海和深圳约50%的水平,大大阻碍了产业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水平低

在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断攀升的同时,景德镇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用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效益指标数据远远低于全省同期的平均水平,位于全省后列,阻碍了景德镇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低下,也激化了景德镇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也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活力之源”。长期以来,景德镇市经济规模偏小,对人才、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足。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匮乏以及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景德镇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供给和扩张能力受限,在低端产品上盲目地进行重复性投资和恶性竞争。

(四)产业体系融合性较差

产业体系的融合性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保障。目前,景德镇市产业体系融合性和协调性较差。一是陶瓷、航空、汽车等传统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弱,新兴产业亟待加速成长;二是经济发展需要转换发展动力,由单纯的内源式发展向内源和外源兼顾式发展的转型;三是高新技术缺乏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与融合,区域创新网络的功能需要进一步释放和强化;四是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落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化与升级过程缓慢。

五、加快景德镇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在现代工业体系的产业遴选上,既要考虑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又要勇于打破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从产业特征上看,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等特点。加快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既能够带动陶瓷、生物医药、汽车等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物流运输业、电子信息业等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为此,景德镇市应突出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地位,确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的目标,积极引进和培育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高成长性产业,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实力。

(二)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主体。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在关键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二是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促进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增强企业技术聚集与产业化能力;三是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加强企业与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大学的合作,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三)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则取决于服务、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景德镇应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在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一是建立产业信息网,为企业提供可共享的公共技术、政策咨询、供求信息、电子商务和对外宣传服务等,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二是加强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多种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和平台,帮扶和引导具有资质的企业上市,完善区域金融体系;三是完善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培育机制,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招募机制,同时加强本地教育水平,提高本地人才供应能力,完善企业员工培训的长效机制;四是完善通讯、交通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产业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需要发挥好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市场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的主体,但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时间长、投资大、风险高等问题,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实现,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制度建设、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产业空间规划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韩静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上一篇:高职语文教学教育技术论文 下一篇: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数据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