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测试题五

时间:2022-09-18 06:09:20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题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称道/称心如意 躯壳/金蝉脱壳

下载/千载难逢

B.栖息/栖栖遑遑 咋样/令人咋舌

纰缪/未雨绸缪

C.禅位/参禅悟道 貉子/一丘之貉

盘诘/不可究诘

D.伛偻/指不胜偻 咱俩/鬼魅伎俩

角力/捐献角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近来叙利亚冲突不断升级,国际社会要求双方保持克制、维护和平的呼声一直不绝如缕。

B.12月31日晚,在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艾薇儿一连演唱四首歌曲回馈歌迷,给广大歌迷带来了欢乐,一些歌迷说,“听了演唱他的所有烦恼一下子都付诸东流了。”

C.张艺谋新作《金陵十三钗》首映后所引起的争议、是非、激辩……可以说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D.针对多个地方出现的校车安全问题,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并公开征求意见,老百姓对此评头品足,十分欢迎。

3.下面是某专家在城市建设规划论坛上对南京夫子庙城市建设的一段谈话,请分三条整理出其主要观点。 (6分)

城市雕塑在规划设计中是要还是不要,我认为可以要一点,但不宜多,不宜杂,关键要少而精。要想好,要出彩,要传世,否则就留白。因为雕塑不仅仅是个体的艺术,更是环境的艺术,要起点睛作用。夫子庙及秦淮河文化创意设计,包括城市雕塑,要从秦淮河岸边开始,贯穿整个夫子庙,统筹考虑整个城市文化符号,使之有整体感、系统性。要努力通过城市文化符号,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南京文明发展的脉络,让人们感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更加了解南京,更加热爱南京。

4.“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3月12日植树节到了,某文学网站发了这样一个帖子:

茅盾说:我要种棵白杨树,将傲然挺拔的生命送你。

请选择一位我们熟悉的作家,仿照此贴,再跟个贴子。(3分)

说: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

屯田郎中刘君墓志铭(并序)

王安石

君讳牧,字先之,其先杭州临安县人。君少则明敏,年十六,求举进士不中,曰:“有司岂枉我哉?”乃多买书,闭户治之。及再举,遂为举首。

起家饶州军事推官,与州将争公事,为所挤,几不免,及后将范文正公至,君大喜曰:“此吾师也。”遂以为师。文正公亦数称君,勉以学。君论议仁恕,急人之穷,于财物无所顾计,凡以慕文正公故也。弋阳富人为客所诬,将抵死,君得实以告。文正公未甚信,然以君故使吏杂治之。居数日,富人得不死,文正公由此愈知君,任以事。岁终,将举京官,君以让其同官有亲而老者,文正公为叹息许之。曰:“吾不可以不成君之善。”及文正公安抚河东,乃始举君可治剧,于是君为兖州观察推官。州旱蝗,奏便宜十馀事,其一事请通登、莱盐商,至今以为赖。

改大理寺丞,知大名府馆陶县。中贵人随契丹使,往来多扰县,君视遇有理,人吏以无所苦。先是多盗,君用其党推逐,有发辄得,后遂无为盗者。诏集强壮,刺其手为义勇,多惶怖不知所为,欲走,君谕以诏意,为言利害,皆就刺,欣然曰:“刘君不吾欺也。”留守称其能,虽府事往往咨君计策。用举者通判广信军,以亲老不行,通判建州。当是时,今河阳宰相富公以枢密副使使河北,奏君掌机宜文字。保州兵士为乱,富公请君抚视。君自长垣乘驿至其城下,以三日,会富公罢出,君乃之建州。方并属县诸里,均其徭役,人大喜,而遭职方君丧以去。通判青州,又以母夫人丧罢。又通判庐州。朝廷弛茶榷,以君使江西,议均其税,盖期年而后反。客曰:“平生闻君敏而敢为,今濡滞若此,何故也?”君笑曰:“是固君之所能易也,而我则不能。且是役也,朝廷岂以为它,亦曰爱人而已。今不深知其利害而苟简以成之,君虽以吾为敏,而人必有不胜其弊者。”及奏事皆听,人果便之。

除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居二年,凡利害无所不兴废,乃移荆湖北路,至,逾月卒。家贫无以为丧,自棺椁诸物,皆荆南士人为具。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正公亦数称君 数:多次

B.至今以为赖 赖:无赖

C.知大名府馆陶县知:主持

D.会富公罢出,君乃之建州罢出:被免职外调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刘牧“敏而敢为”特点的一项是()(3分)

①乃多买书,闭户治之。

②急人之穷,于财物无所顾计

③州旱蝗,奏便宜十馀事

④君用其党推逐,有发辄得

⑤保州兵士为乱,富公请君抚视。

⑥朝廷弛茶榷,以君使江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牧年少时就聪明机敏,在十六岁时因考进士没有考中,他于是买了好多书,闭门苦读,终于后来考中进士第一名。

B.在担任饶州军事推官时,刘牧因公事与饶州将领发生争执,几乎被排挤,听说他的老师范仲淹调任他非常高兴。

C.在担任大名府馆陶县县令时,经常有中贵人陪同契丹使者来往经过打扰,但刘牧视遇有理,老百姓和官吏并没有因此而受苦。

D.刘牧为官清廉,因家贫死后都没有钱财来安葬,棺椁等东西还是靠荆南士人给筹备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举京官,君以让其同官有亲而老者。(3分)

译文:

(2)诏集强壮,刺其手为义勇,多惶怖不知所为,欲走。(3分)

译文:

(3)今不深知其利害而苟简以成之,君虽以吾为敏,而人必有不胜其弊者。(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 逋

底处凭阑思渺然? 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②。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②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

(1)首联在全诗有何作用?(2分)

(2)颔联、颈联围绕诗题中“望”字展开,诗人“望”到了怎样的画面。(4分)

(3)“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3)守职而不废, 。(黄石公《素书》)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7),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情天再补虽无术,。(林朝崧)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

刘汉斌

①小麦地和玉米地毗邻,父亲喜欢在闲来无事的时候,背向麦田,面朝玉米地坐在田埂上,远远地看,父亲就像是被谁钉在田埂上的一根褪了色的木桩。

②父亲一直深爱着他的土地,混凝土无时无刻地向着他深爱的土地逼近,他所深爱着的土地在一片接着一片地减缩。此刻,父亲就坐在田埂上,低头不语。我在猜想,父亲一定是想把自己像榍一样深深地扎进这田埂上,表达他对无度扩张的混凝土的抵抗,用他的身体捍卫他深爱着的土地。

③在土地上劳作了大半辈子的父亲没有比深爱着土地更博大的胸襟,也没有比把土地当生命一样更伟大的举措,他只想一辈子就这样在自己深爱着的土地上劳作着,慢慢老去,然后永远地与大地结为一体。我每天都看到父亲的上衣兜里揣着玉米种子,背抄着双手,躬身查看玉米的出苗情况,并时不时俯身下去,将断垄的土地用双手刨开,然后将玉米种子撒进土壤中,覆上土,用脚踩实了,他的心里才会踏实。

④父亲从山外面请了阴阳先生,沿着可供他耕种的土地走过一圈,然后阴阳先生就在玉米地里划下一个方块。父亲对我说,那一方土地以后就是他的坟地。父亲直言不讳,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的,父亲已然年过花甲,身体每况日下,可是我不忍心在父亲的面前提及这未知的事情。父亲倒反过来安慰我,他说,农民的一生在土地上播种、收获,到最后都是把根留在土地上,然后把自己种进了土地里,这是所有农民的宿命,没有人能逃脱,既然逃不掉,不如趁有生之年为自己选下一块称心如意的土地。我欲言,却无语。

⑤一直为担心混凝土侵占耕地而无法释怀的父亲,面对生命最终的归宿,却是如此看得开,我真的没有想到。父亲的豁达,反倒让我内心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了解我的父亲吗?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孝敬父亲的,可是我却并不了解我的父亲,我不了解父亲为什么会常常坐在田埂上低头不语,我更不了解父亲会亲手为自己选下坟地的想法。

⑥年过花甲的父亲,想法开始趋于简单,往往是我,误解着父亲的真实用意而将我对父亲的孝敬之心表达的过于繁杂,在土地上劳作了大半辈子的父亲,他最后的心愿就是与他深爱着的土地永远地结为一体。父亲所担心的是,无度扩张的混凝土一旦侵占了他所中意的那片土地,在他的有生之年,庄稼的种子就没有了可供扎根的土壤,而在他的生命无法再提供可氧化的血肉的时候,他就无法与自己中意的那片土地融为一体。

⑦我时常看到父亲坐在田埂上的时候那双忧郁的眼睛,这是他可坦然面对生死,却无法确定自己可否能如愿以偿的复杂心境。

⑧我是在不断地解读父亲那双忧郁的眼睛的岁月里真正成长起来的,而今,父亲的身体依然硬朗,我不知道这是否与背着父亲而对他的祈祷有关,我只知道,在我虔诚的祈祷中,我在不断地加深着对父亲的了解,并真正为父亲内心的需求尽心尽力。一切生命都充满着矛盾,总想延缓生命的衰老,却总是渴望成熟。我的所有祈祷本身也是矛盾的,然而,为了父亲,我宁愿相信,我的祈祷会延缓父亲的衰老,更会让我在祈祷中变得成熟起来,这并不矛盾。

⑨父亲一直以为他是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我不愿意,如果可能,我尽力争取是自己,我知道,如果我的孩子现已省事,他也不愿意,如果可能,他也会尽力争取是他自己。

⑩世间,因此而美好。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1.文章第一节在全文有什么作用?(4分)

1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描写了父亲补种玉米的情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13.“父亲为什么会常常坐在田埂上低头不语”?(4分)

14.探究本文“守望者”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谁在给诗歌开玩笑?

石广田

近段时间,一种叫做“废话体”的诗歌蹿红网络,不妨先睹为快。其中一首《对白云的赞美》是这样的:“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读完这首“诗”,不妨再读一首冯梦龙《古今谭概》里面记载的另一首诗《宿山房即事》:“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对比这两首诗,笔者觉得后一首诗更像是诗。我们不妨“百度”一下诗歌的定义:“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诗歌的特征并不仅仅是分行排列的,它还有更高的要求。前面的这两首诗,它们都没有把诗歌的特征完全表现出来,相比较而言,第二首诗还有音韵,表现的特征更多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废话连篇”,与“凝练”的要求极不相称。

如果写这种诗的人不自称“诗人”倒还无所谓,偏偏他们还把诗人的桂冠戴得高高的,写《宿山房即事》的那位就自称“诗伯”。以此,我只能说他们是在给诗歌开玩笑。尽管他们自认为自己是诗人,是在对诗歌进行试验和创新,只不过有些过于自负了。近些年来,这样的诗人及“试验诗歌”层出不穷:梨花体、羊羔体、废话体……还有多少“体”等着创新。为什么诗歌在现实里面被“小化”、“矮化”和“边缘化”呢?从这些诗人的折腾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最主要的内在原因。虚弱的诗歌狂欢者,在以一种病怏怏的自戕姿态,吸引着好事者的眼球,仿佛鲁迅文章里那些被捏住脖子的鸭子一样的人群,自娱和他娱着。那些沾着诗歌鲜血的“馒头”,能治愈谁的心理疾病呢?

一个敬重诗歌、以诗为荣的文学国度,连“诗圣”杜甫都不能幸免被“娱乐”,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一个没有自信心的群体,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的。但是,这种信心如果只是一种虚妄的自欺欺人,依旧无法挽救诗歌。没有过硬的作品,一切只能是“自说自话”,无法融入到群众中去,更无法穿越历史的选择,坚强地生存下去。这个“好”,不是诗人们的自封,而应该是群众的口碑。尊重和被关注,应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它不是靠着江湖杂耍般的开场来吸引观众,而是靠开场后上佳的“表演”来获得喝彩。诗歌是用来净化人们心灵的,诗人应具有“心理咨询师”的睿智。

不要再给诗歌开玩笑了!

(有删节)

15.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16.“从这些诗人的折腾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最主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7.为了“不再给诗歌开玩”,我们应该如何去做?(6分)

七、作文(70分)

18.“慢”阅读、“慢”饮食、“慢”旅游……在高速工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改变原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对“缓慢”地度过自己的悠闲时光。其实,生活“风景”到处都有,让我们一起“慢慢走,欣赏啊!”

请以“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B(“躯壳/金蝉脱壳”、“盘诘/不可究诘”、“伛偻/指不胜偻”加点的字读音相同。)

2.C(A “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不能混同于“不绝于耳”;B“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D “评头品足”比喻在细节上过分挑剔。)

3.(6分)①城市雕塑要少而精,宁缺毋滥;②文化设计要统筹考虑,有整体感;③文化符号要能展示南京文明发展脉络,激起人们对南京的热爱。(每点2分)

4.参考示例:1、鲁迅说:我要种棵枣树,将繁星满月的夜空送你。2、史铁生说:我要种棵合欢树,将合家欢乐的时光送你。3、席慕容说:我要种棵开花的树,将五百年的祈祷都送你。(作家1分,内容2分。如果内容和作家的作品无关,均不给分)

5.B(赖:赢利)

6.D(①⑤⑥与直接表现刘牧“敏而敢为”特点无关)

7.B(范仲淹是到任后,刘牧才“遂以为师”的)

8.(1)(范仲淹)将刘牧举荐到京城做官,而他却把机会让给了他的有年老亲人的同僚。(评分建议:“举”、被动句及整个句意的通顺各1分。)(2)皇帝下诏召集强壮的人,在他们的手上刺上“义勇”,大多数人惶恐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想要逃离。(评分建议:“强壮”、“走”及整个句意的通顺各1分。)(3)现在不能深入了解它的利害关系而如果简单地促成它,你虽然认为我机敏,但是老百姓一定有不能承受的弊端。(评分建议:“简”、“虽”、“胜”及整个句意的通顺各1分。)

9.(1)首联破题领起(1分)。诗人凭栏远望的地点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阁,房间就在此座寺阁的西边(1分)。(2)林间寺、葑上田、空中鸟、墟里烟(或者阴森森的树丛中隐约露出几所古寺,山下散落着宛如棋盘的水田,天空中偶尔掠过一只小鸟,夕阳西下,炊烟里也带着丝丝寒意。)(4分,每点1分)(3)诗人留连忘返、依依不舍,决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门圣地。(2分)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情怀。(2分)

10.(1)夙兴夜寐;(2)无以至千里;(3)处义而不回;(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万里悲秋常作客;(6)萧关逢侯骑;(7)箫鼓追随春社近;(8)缺月重圆会有时

11.①点明题目,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守望; ②结构上引起下文叙写父亲对土地的深情,同时和结尾遥相呼应,深化主题; (每点各2分)

12.①从神情、动作等方面运用白描式手法描写了父

上一篇:挑战烦恼大家谈 下一篇:搬开心中的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