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盐碱地绿化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9-18 04:10:50

杭州湾盐碱地绿化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土地盐碱化一直是影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除具备一般园林工程施工的程序、技术要求,又有杭州湾碱盐地绿化的独特工序与环节。作者结合多年来的盐碱地绿化施工经验,对杭州湾盐碱地园林工程施工的障碍、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以便共同探讨。

关键词:杭州湾盐碱地;绿化施工;施工技术

Abstract:Land salinization has been the impact of the main factors of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Gulf of Hangzhou alkali salt green unique processes and links. Based on many years of saline and alkali land greening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n the Gulf of Hangzhou, saline l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bstacl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explore together.

Key words:The Gulf of Hangzhou saline soil;Green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一提到盐碱地绿化,大家可能就会想到“一年活、二年黄、三年见阎王”的现象。如果不解决根本性问题,盐碱地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更不用说实现盐碱地可持续发展。滨海盐碱地绿化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土壤的“盐、涝、板、薄”,因此盐碱地绿化势必要和盐碱地改良紧密结合在一起。先改土,后绿化;边改土,边绿化,在绿化施工、养护中不断改善土壤条件,实现盐碱地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盐碱地绿化基本途径。盐碱地土壤改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因此盐碱地绿化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不可能一锄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盐碱地绿化建成的时间和效果与建设投入密切相关。因此,对盐碱地绿化大家必须要掌握其发展规律,合理规划,科学实施,才能实现海滩变绿洲的梦想。

一.盐碱地土壤对植物的危害

土壤盐碱化是土壤盐化和碱化的统称。不同种类的盐碱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当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达到0.1%时植物的生根已受到影响,超过0.3%时一般植物不能生长,超过0.5%时绝大多数植物都不能生长。各种易溶性盐类中以碳酸盐对植物的危害最大,只要土壤中含有0.005%的Na2CO3,植物就难生长。

危害作用主要在于:

1、土壤溶液中盐碱浓度高,植物根系吸水困难,甚至出现反渗透现象,造成生理干旱。

2、植物吸收过多盐类离子后,引起中毒或生理功能失调。

3、土壤中代换性钠过多时,由于钠离子起分散土粒的作用,土壤空隙被堵塞,结构变坏,通透性差,微生物的活动减弱,土壤肥力显著下降。

4、土壤pH值过高,土壤中某些有效养分,如磷、铁变成无效状态,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二、杭州湾盐碱地的特点和绿化施工的主要障碍因子

1、盐碱地的特点

杭州湾海滩地由于受到海水的侵蚀或风暴潮的侵袭,为典型的滨海盐渍土。绝大多数是盐碱荒滩,只能生长碱蓬、芦苇等碱性植物的不毛之地。每到夏秋季节,积聚在土壤表层的白色盐层四处可见,又由于地下水位偏高,可用“盐、涝、板、薄”来形容当地的土壤性质。土壤含盐量高可达0.6%以上,PH值最高可达9.6,有机质含量低(0.37%以下),土壤结构性差,容重大于1.34 g / CM3,总空隙度小只有11.3%, 毛细管性能强是这里土壤的主要特点,旱时容易形成土壤返盐现象。

杭州湾海滩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海洋性气候特征比较明显,梅雨季脱盐和伏旱季节返盐的交替与反复的进行的过程,是本地区水盐运动和盐化过程的重要特征。因此气候因素使土壤呈现以下规律性的变化:

淋洗期―――积盐期―――淋洗期―――相对稳定期

(5-6月) (7-8月)(9月 )(10-4月)

2、绿化施工的主要障碍因子

(1)、土壤含盐量高、PH值高,由于滨海盐土是被海水盐渍而成,所以不仅土壤表层积盐重,而且底土含盐量也很高。土壤盐分组成以重碳酸盐为主,PH值偏高,这对树木的成活生长危害。

(2)、淡水资源缺乏,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组成与海水组成相一致,均以氯化物为主,而且地下水的矿化度普遍较高。地势低平,靠近海边,因此淡水资源比较紧缺。

(3)、地下水位高,由于地面低平,因此地表排水不良,海拔高程仅2.0-4.0m左右,最低处仅1.5m。排水不畅时,容易造成地下水位偏高造成内涝。

(4)、有机质极缺,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石灰质,并含有以氯化钠为主的可溶性盐类,土壤中有机质较为缺乏。

(5)、土体板实,据测定,土壤容重达1.45g/cm3。造成土壤中水分渗漏小,排盐缓慢,且易在土体内形成持水层。

(6)、地处海滨,风比较大,常年有3-4级以上海风,而且在夏秋季节(6-9月份),台风影响很大。

三.盐碱地绿化施工技术探讨

降低绿化成本,加快施工速度,提高美化效果,是评价盐碱地绿化效果的主要指标。实践证明,滨海盐碱地地区的绿化虽然难度大,但只要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和立地条件,用合理的治盐技术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实现绿化和美化是可以办到的。根据本地区几年来的盐碱地绿化施工的经验和教训,盐碱地的绿化施工应认真把握适地适树,巧栽精管这个原则。

1、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盐碱地绿化选择耐盐树种是关键,能从根本上解决盐碱地绿化难度大的问题,事半功倍,一劳永逸。盐碱地绿化需从功能需要与适应性和观赏价值等诸因素来综合分析进行规划设计。循以乡土植物为骨干的原则,选择适宜本地区生存、长势良好、抗性强、耐盐碱瘠薄土壤的园林植物做基调树种。在对盐碱地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土壤含盐量的高低及其盐分组成、土壤质地、地形、地下水、各树种的耐盐、耐旱、耐涝能力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加以选择树种和改土方案。

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生态关系,植物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而生存。盐碱地绿化树种的选择尤其要注意栽植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高低、土壤理化性质、淡水资源的丰缺等因素。

(1)盐碱地绿化尽可能选用当地盐碱地培育的苗木。因为当地苗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由于苗木在早期就受到抗盐性训练,因此特别能适应在盐碱地生长。同时避免了外地长途运输的过程,减少途中水分丧失,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盐碱地绿化应选大苗。大苗抗逆性较强,宜成活。

(3)选用良种壮苗,特别是容器苗,保持根系完整,绿化更容易成功。

2.土壤改良

在盐碱地绿化,树木不易成活成林。因此绿化种植前必须改良土壤,降低盐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土温升高,土壤湿度下降,好气微生物活动增强,养分得到释放,盐碱淋溶加快。

大面积绿化,一般在绿化前种植1-2年耐盐的豆科植物进行土壤的改良,增加肥力。如田菁、紫花苜蓿等对盐碱土的改良都有积极的作用。采用深翻填埋植物秸秆等改土的方法,对改良盐土是有效的,最佳深度为40cm 。种稻改良盐碱土,也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小范围的绿化,为达到盐碱地绿化目的,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可以选择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人为地创造较理想的土壤环境条件,如采用小区域改土、造地形、放置隔盐层等方法。另外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和较大量的有机物质(如腐叶土、砻糠、松针、木屑、树皮、泥炭)及有机垃圾,同样有利于活化土壤中的钙质,置换钠离子改碱,磷素还能提高树木的抗盐性能。

盐碱地改良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地形处理:盐碱地园林绿化用地,土方宜就地平衡,营造自然地形;建立通畅的排水体系,降低地下水位至适宜深度,及时排掉淋溶的盐分;常用的排水方式: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

(2)物理改良:通过深耕、使用土壤填充物等措施切断毛细管,提高土壤活性、肥力及通透性,以加速洗盐、脱盐过程;通过施有机肥料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化学改良:通过使用土壤改良基质、保水剂等措施加快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施入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等)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钙离子的含量。

(4)生物改良:增施微生物肥料,来提高土壤的微生物,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通过生物改良,套种田菁、紫花苜蓿等绿肥,提高土壤微生物结构。

3.栽培管理技术

实践证明,在盐碱地上进行绿化,除了应用一些常规性的技术外,还必须针对盐碱地特点采取一些特殊的栽培技术,精心管理,从而达到增强树木的生长势,提高对盐碱地不良环境抵抗能力的目的。因此盐碱地区绿化施工还要注意:

(1)栽培技术

一是适时栽种:苗木移栽冬春晚秋皆可,但雨季栽种是盐碱地绿化的最好时机。雨季雨量充沛,盐分随水而下渗,致使土壤上层盐分含量大大降低,而且水分高、温度高、有利于根系生长。本地盐碱地地区淡水资源少,绿化浇灌用水紧缺,因此选择在雨季把握时机在雨前快栽还可以提高新栽苗木的成活率,但要注意雨季当殊年份空梅和短梅的出现。

二是适当密植:滨海盐碱地地区具有风速大、蒸发量大、高盐、高水位、高矿化度的特点,适当密植可以减少盐分的上升。盐碱地由于土壤瘠薄,植物生长相对较慢,适当密植,可提早郁闭,从而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抑制土壤返盐返碱,有利苗木的生长。而且密植后有更多的根系吸水,梢叶蒸腾,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土壤中密集的根系,分泌有机酸,中和土壤盐碱,改善盐碱土理化性质,产生生物改碱作用,促进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并且绿化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增厚熟土表层。

三是乔灌草混交:这项措施可以起到和密植同样的效果。乔、灌、草结合组成的多层次的绿地层,由于乔、灌、草的层层覆盖,有效的减少了土表水分的蒸发,抑制了盐碱的上升和积累。同时乔、灌、草所形成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进行蒸腾,起到了降低地下水位,避免地下顶托的生物排水作用,有效地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四是大穴浅栽:土壤对盐分的淋溶是自上而下的,上层快,底层慢;盐分回升则由下而上。故30cm土层内含盐量易淋洗降低,适当浅栽有利于树木的成活。盐碱地造林一般采用大穴栽植,种植土宜用耕作层熟土,盐分过重的可加脱盐客土移栽。植树要把握浅提浅栽的要求,浇水垫实后树苗的原地茎要求不得低于设计地表面。

五是饱水移植:苗木移植时水分呈饱和状态,栽后伤口愈合快,生根早。因此苗木的保水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到随起、随栽。适当的还可以对苗木作肥水泥浆浸根技术处理,使苗木吸足肥水,以减少栽植后苗木吸收高矿化水量,提高移栽成活率。

(2)养护管理技术

园林绿化“三分种、七分管”,加强树木的养护管理,可以增强树木的生长势,提高对盐碱地不良的抵抗能力。苗木栽种后在环境的适应期内对盐分特别敏感,这个时期加强树木的抚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绿化成败的关键。

一要地面覆盖:可以利用植物秸秆和种植地被植物进行地面覆盖。利用植物秸秆等覆盖表土可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但不持久,易损失,为了持久发挥覆盖抑盐的作用,采用种植地被植物的方法。在树根周围一圈地颈处留空白外其它种上耐盐的地被植物,做到黄土不露天,起到抑盐的作用。如结缕草、紫云英、白车轴草、多花黑麦、紫花苜蓿、麦冬、高羊茅、田菁、草木樨等。

选择地被草坪草种的标准:第一是生长快,能够在短期形成草坪覆盖,尽快起到抑盐防护作用。第二应具备耐涝、耐瘠薄、耐盐碱、耐旱、改良土壤等特性。第三是与杂草竞争能力强。一般本地区以白三叶、麦冬、紫花苜蓿和具有匍匐枝、根状茎的草种如匍匐剪股颖、狗牙根为主。在使用草种时,注重搭配栽植,如匍匐剪股颖宜栽种在荫凉的地方,白三叶栽种在践踏较少的地方。

二要合理灌溉:根据“大水压碱、小水引碱”的治盐经验,要做到大雨排水,小雨灌水,尤其后者,因为小雨将地表盐分溶至根层,会引起根细胞水分外渗,死苗现象更为严重。小雨后灌水,水要一次性浇透,才能有效地抑制土壤返盐,保证植物正常生产。浇水要采用淋灌和喷灌的方式,水量以浇透为度,不沟灌、大水漫灌,灌溉时间在下午3-4点开始,盛夏在傍晚浇水,第二天上午松土切断毛细管水。另外要注意排灌分开,排水系统保持畅通,决不用排水渠的水灌溉。

三要及时松土:“土生芽,气生根”,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通气透水性能好,在水、肥、气、热充足的条件下根系生长迅速。因此下雨或浇灌之后应及时松土,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水分,还可以因切断毛细管水分蒸发而减少返盐。冬季还可以深翻冻垡,既促进淋盐又熟化土壤。

四要多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还能防止在脱盐过程中发生碱化。

五要围埝蓄水:栽植后必须在树的周围做好围埝,用人工浇水和蓄积雨水进行洗盐淋碱。

六要定期整形修剪,及时防治病虫害:并且根据各种树种的生态特性,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七要做好开沟排水:解决地下水位高所造成的盐水顶托,同时也有利于雨水的淋洗。

总而言之,盐碱地绿化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技术集成,涉及面广。盐碱地绿化成功与否,除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之外,实施过程技术措施到位起决定性作用。盐碱地绿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功关键在于后期的养护管理,因此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和措施,采取有效的组织管理手段,做到正常养护与盐碱地土壤改良相结合,促进苗木早发,提高抗逆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 下一篇:公路隧道中防排水技术设计与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