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充满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18 02:20:52

让兴趣充满数学课堂

“数学很好玩,数学很漂亮,在数学家眼中,数学就像一位恋人……”数学家大会上,一位位数学大师用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尽管他们都有学好数学的愿望,但由于对学习数学缺乏浓厚的兴趣,最终花的力气不少,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他们学习的负担.尤其是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碍。例如畏惧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式心理、偏重结论、自卑自谅心理、厌学心理等,这些心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老师、家长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兴趣充满数学课堂,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我们只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品味到数学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如在概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实验:一个袋子里放入一些黑色的棋子,10颗白色的棋子;搅拌均匀,让几个学生从袋子中随意抓出一些棋子,分别数一数白子和黑子的颗数,并记录下来,几次以后,学生自己就发现了规律。

又如关于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可以引入故事进行讨论:小刚家有个木材加工厂,正好读初二的他看到很多丢弃的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四边形边角废料,小刚说如果能把这些废料拼成地板,这样既环保又能赚钱;旁边的工人师傅都说他傻得可爱,异想天开,你们认为他的想法能实现吗?实际的操作加上理论的支持,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当然,具体用哪种方式的情境引入,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二、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是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有力武器

以往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主宰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忙着听、忙着记,长此以往怎会不厌?就连我们教师听公开课都会有人睡着,更何况是学生呢?所以课堂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例如:当讲到《有理数的计算》《解方程》等相对枯燥的内容时,笔者尝试采取分组竞赛,模拟“开心辞典”节目方式、有奖抢答等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竟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超级女生风靡全国时,笔者也模仿超女进行PK赛,学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涌上讲台抢题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对新知识的渴求

如在对学生进行角度的教学中出示课件(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在聚精会神地打台球)从而探讨:打台球,需要精确地掌握击球的角度,你们看,这个人是多么聚精会神地对击球的角度进行调整判断呀!

打台球,是一项常见的运动,学生们有打台球的经验。即使没有打过台球,踢足球,打篮球,总是有经验的。而足球的射门,篮球的投篮,皆与角度有关,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们对球类运动的关注引导到对角度的关注上来。

四、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让学生体味快乐数学的重要平台

由于学科的特点,我们的课堂肯定不可能天天热闹,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不可能节节有趣,以往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更多地思考怎样让学生听懂会用而忽略了学生愿不愿意听,有没有兴趣听。尤其是初中生,天性好动,学习自觉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沉闷的课堂气氛更容易让他们昏昏欲睡。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的主导者时不时地给课堂添点“料”、加点“火”,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相关资料也证明有幽默感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这就对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教学时适当采用游戏、操作活动、合作互动、竞赛、课外拓展等组织形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好学、乐学的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它充满数字、算理、计算公式、图形等等,既抽象又枯燥。只能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去理解接受。但学生的思维比较具体、形象,自主能力较差,同时又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还很不成熟,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只有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尽量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让趣味充满数学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数学的魅力。

上一篇:小班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中等生自我实现的案... 下一篇:找准语文实践活动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