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18 12:45:58

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也日益普及,本文对职业指导理论进行了概要性总结,剖析了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了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为推动在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抛砖引玉。

关键词: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56-02

一、职业指导理论概述

职业指导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发展至今,可归结为四种理论,即选择论、服务论、发展论和过程论。选择论认为:职业指导是帮助人寻找与其心理特征相一致的职业的过程,最终实现人职匹配。服务论认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提供帮助的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该项活动,求职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工作。发展论认为:职业指导具有阶段性,应该建立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职业指导伴随着人的成长而发展和改变。过程论认为:职业指导是动态过程,需依据社会所需,系统地对职业认识、兴趣、技能培养和挖掘,明晰学生发展方向。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式与问题

1.大学生宏观就业形势严峻。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同比去年增加19万,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网络视频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青年就业问题严峻;其次,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大学生自身存在对就业认识不够,就业能力准备不足等现象。当前,有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能认清自己,求职时茫然不知所措,求职期望过高;在求职地点的选择上,将注意力盯在大中型城市,在工作单位选择上,将注意力盯在大中型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上,从而导致就业结构严重失衡。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当今社会,伴随着行业细分,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越来越要求专业化,多数学生不能将自己在学校课堂所学转化为工作实际,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

3.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制度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导致了学生接触一些落后的知识及技能。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没能及时更新,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现象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比较突出,与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有较大差距;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协调;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刻板化。对学生的考评单一,不够综合和全面。落后的观念、管理体制和方式方法导致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职业指导引导大学生对职业产生思考,认识职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启蒙之举。《中国教育百科全书》解释: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1]。刚入大学的学生,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在大学以前,更多关注的是考试的分数,关注的是考什么样的学校,缺乏对自身的认识,缺少对职业的理解,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能够让学生对职业有所认知,了解到与职业相关的因素,启发学生对职业进行思考,警醒学生要为个人的职业发展进行准备,具有启蒙作用。

2.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激发成长成才的内驱力,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方法,是增强大学生综合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也一样,学生自身是就业的主体。通过开展职业指导,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通过对个人兴趣的挖掘,将兴趣培养成特长,能够形成有效的就业竞争力;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人的性格有不同的要求,大学生通过对自身性格的认知,能够在以后的求职路中实现匹配;技能是求职的敲门砖,除专业技能外,很多学生身上能开发出多项其他技能,能增加大学生就业的砝码,当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后,能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激发主动的思考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职业指导搭起了学生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帮助大学生认识经济社会环境,更好地了解社会所需,是大学生认知社会的窗口。中国的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是封闭的,学生在校园中很少切身经历或者感受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发生的变化。而大学生的就业,是经济社会按照现实需要给大学生提供求职岗位的,在这种境况下,大学生在校接触的信息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开展职业指导,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当前的经济环境、就业环境,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企业发展信息和岗位发展信息,通过职业指导,把学生和社会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进而能够融入社会。

4.职业指导为大学生求职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大学生求职的成功率。职业指导在对个人的认知部分有很多科学的模型和方法,借助这些模型和方法,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在大学的学习中,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求职,一般都要经历宣讲、笔试和面试等过程,职业指导能够在不同的阶段给学生进行技巧上的指导,如参加宣讲会要认真听讲,要善于提问,在提问时要介绍自己;笔试要提前准备,面试要注意言谈举止等,这些方法和技巧,促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有优秀的表现,大大提高了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5.伴随着职业指导的发展,使人们更加了解职业和人本身,在高等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在校大学生与职业岗位的匹配,是缩短大学生和社会职业人之间距离的重要路径。职业指导归根结底是对两方面内容的研究,其一是行业、行业细分及细分行业下不同岗位对人的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其二是人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及潜能的开发。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确,职业指导对不同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的总结和凝练将更加准确;对人的认识将更加准确,在此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能够将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提高职业所需的能力和素养,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职业指导具有改变学生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内驱力、启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实现人职匹配,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继平.切实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1-11-20.

上一篇:探讨网络平台对高校教育的辅助作用 下一篇:绿原酸的提取与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