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进生在关爱中成长

时间:2022-09-18 12:31:37

【前言】让后进生在关爱中成长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但是,我经常想到一位优秀班主任所说的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我也不忘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

让后进生在关爱中成长

每天从晨光微露到星光闪烁,我都在忙碌着,并且亲身体会着工作的辛苦,不过我最在乎的是学生带给我的幸福和快乐。

前两天,我的学生冯某来看我,我很高兴。他的言谈举止让我感觉到眼前这个学生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玩世不恭、不思进取的孩子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老师,还是你最好!”他的话消除了我的种种担忧和顾虑。不过也让我想起以前种种不愉快的回忆。

刚上初一时,冯某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可不到一年,他就放弃了学习,任凭老师们怎样劝说,他都无动于衷。许多老师对他已束手无策,甚至放弃了他,任其自甘堕落。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想用历史英雄人物来教育他,让他有所改变。在学习初一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时,我便把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寇这两个故事重点介绍给他,让他了解成功人物的成功之处。我清晰记得我让他在这一节课上回答了两个问题:(1)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成功?(2)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当他在我的引导下说出郑和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时,我就此强调每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都要具备良好的品质。每个学生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培养自己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我又特别强调,尤其是冯某很聪明,只要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我看到他笑了,他似乎是铭记在心了,我的目的快要达到了。另一个问题我也是找他回答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成功是要用心付出的。当问及戚继光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倭寇时,提示他看小字部分,他很快就找到了,我不但表扬了他找得快,而且在他回答过之后,再次强调戚继光打败强敌的法宝是自幼刻苦好学,练就了一身高强武艺,他的军队也是经过严格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更不要放弃自己的学业,我能感觉到冯某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想以后他会奋发有为的。我也为自己在课上的用心良苦及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

我并没有放松课后对他的教育,而是多次找他谈话。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只要是在不耽误功课的前提下,尤其是在他百无聊赖或思想波动大的时候,我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他面前,像一个大朋友与他平等、友好的交流,我感觉他也在听,也能听明白,也试着在做,尽管做得不理想,我始终没有放弃,总是对他充满希望,认为他一定能做好。

也有让我倍感头疼的时候,我告诉他,无论上什么课都要认真听课,即使做不到,至少要做到不乱说话,可他仍屡教不改。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看到课本上那些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悲残画面时,更多同学表现得很伤心,他却在偷笑,对此我狠狠地训斥了他一番。有时,开展讨论时,他却无动于衷,或是说别的内容,这时我就会给予提醒,有时我也会让他站立反省。

但是,我经常想到一位优秀班主任所说的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我也不忘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并给了冯某更多的宽容、理解和尊重,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每次讲完课后,我便适当给他提示,感觉有些难度的就再给他讲讲,为了让他掌握更多的知识,每天一有时间,我便给他检查一下背诵或进行辅导。

让我失望的是,不久后,他竟辍学了。我总是在想一定是自己哪儿做的还不够好,或是有时批评过重了,让他失望了,他感觉学习没有了希望才会辍学的。有时我会深深地自责,心里很是失落。

这次冯某来看我,说自己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没有给老师争脸,他一下子说出了肺腑之言,而且话语中没有怨言和责备,这让我颇感惭愧。

他走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现在想想,我以前的种种担忧和顾虑都是多余的。作为教师,只要始终遵守教书育人的原则,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将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那么他内心定是充满感激、温暖如春的。也可能因为我的关爱而使他阳光灿烂,也可能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因此,我想对我的同行们说:“不管学生是否赞扬你,是否感激你,他们心里都有一杆秤,能称出我们的分量,我们心里也有一杆秤,也能称出我们自己的分量。我想,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要提升我们在学生和自己的人生天平上的分量,也应为此而奋斗一生。”

我深知:要想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就需要教师们俯下身子,为了学生的一切考虑,让学生在关爱成长

上一篇:现代教学理论下机械制图教学法探究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评课的基点与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