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7 11:28:39

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越来越来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兼职大军之中,大学生的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我国目前兼职市场混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与高校对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问题关注度不够以及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等相关。为了使大学生兼职得以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国家立法、高校管理、大学生自身意识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维权

【中图分类号】D922.5

[基金项目] 2014年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夏繁,女,湖南益阳人(1995― )湖南工业大学2012级法学院学生。

[作者简介] 杨婷,女,湖北武汉人(1983― )湖南工学大学法学院讲师,本项目的指导老师。

当前,大学生兼职已成为一种校园时尚,半工半读的现象在校园里变得极为普遍。随着就业压力地加大,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已不单纯局限于解决经济困难,他们更多的是想通过兼职,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然而,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遭受侵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大学生兼职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而刻又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兼职现状分析

(一)兼职规模庞大

据调查统计显示 ,当今大学生中,有91.3%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有13.33%和43.33%的大学生分别在大一、大二便从事兼职,31.67%的同学从大三开始兼职。大学生兼职的目的也因人而异。有的同学兼职是为了丰富工作经验,增加自己未来的竞争筹码;有的同学是为了培养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有的同学兼职则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兼职能满足大学生的很多现实需求,因此,兼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二)兼职类别及途径多元化

兼职与全职比起来,时间上选择更为灵活,工作范围也更广。据了解,大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主要是一些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我们对湖南省五所高校 的21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其中有55%的同学选择做家教,22%选择做商品促销,12%选择做餐饮业服务,另外还有8%的大学生选择做市场调研和礼仪服务,只有3%的同学选择做管理、设计等对智力要求较高的工作。

而面对如此丰富的兼职,大学生们是如何获取这些资源的呢?据调查,同学们获取兼职信息不再局限于校园内部的兼职平台,还可以通过网络,只要我们打开电脑输入“兼职”关键词,一大波关于兼职的信息便涌现出来。此外,还可以选择加入兼职机构,这些机构往往是连接学生与企业的桥梁,通过兼职机构,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兼职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同学们无厘头的去寻找兼职。

(三)权益受损现象严重

在随机走访调查中,有过权益受损的大学生占总数的87.14%,其中受不良中介和虚假广告欺骗的居多。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涉世不深、阅历不够、相对单纯、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薄弱,而社会上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稍有不慎便很容上当受骗。再加上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遇到问题不能采取适当有效的方式解决。

二、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大学生在兼职期间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未将兼职主体纳入保护的范围内,大学生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在校大学生兼职不受劳动法相关法规的保护。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在校大学生不具备劳动主体的资格,与用人单位之间并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法律规定;其次,《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管理的对象是在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从事劳动的学生,对校外个人兼职行为不予保护和规范;最后,在校大学生兼职只能由《民法通则》按照普通的劳务关系来保护,不能享受《最低工资标准》的保护。

(二)不良中介影

据调查,大学生通过中介寻找兼职的比率为34.28%。然而,目前的中介市场混乱不已,其中更有不少不良中介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进行欺诈。许多中介机构没有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过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还有些非中介机构, 利用经营其它项目时顺带兼营中介。这些不良中介通常都是采取先收费后中介的手段, 他们一般要求大学生一次纳中介费50到150元不等, 然后再给大学生介绍工作。这些服务一般都是一次性的, 而且有时候中介还会和聘方合谋,通过聘方对大学生要求苛刻, 使得大学生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等到大学生再回头找中介时, 他们就不再为大学生服务了。

(三)广告诱惑

除了通过中介机构外,大学生更多的是自己寻找或通过朋友介绍来寻找兼职。于是,这些诱人的广告也就成了求职心切的大学生所共同关注的对象。大学校园里招聘广告随处可见,特别是寒暑假将至,更见“高薪聘请**”、“某公司急招**,待遇从优”、“急招翻译,日薪**”等广告漫天飞舞。雇主往往就是利用大学生这种心理特点, 以优厚的报酬作为诱饵吸引大学生, 使其跌落预设的陷阱。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大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维权意识,遭受侵权后往往选择消极的方式来处理,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在走访调查中,当权益受损时,有76.19%的大学生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通过法律途径和向有关职能部门寻求帮助的却只占10.95%和12.86%。

针对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从理论的高度总结和提炼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来保护大学生兼职期间的合法权益。

三、改善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现状的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行政机关

由于大学生权益受损的现象屡有发生,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权利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权利阶位较高、行政权威较显著的机关,对一些侵害兼职大学生权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专门化、系统化地监管和带有行政强制性地惩治。设立这样一个职权明确的专门机关后,当兼职大学生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就可以直接向专门机关提出保护的要求,这有利于解决兼职大学生投诉无门的问题,保护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其不会因为不知从何寻助而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同时,也能够避免不同行政机关之间互相推诿责任从而使不法行为人逍遥法外的现象。

(二)完善法律法规

首先,将兼职大学生这一特殊主体纳入部门法律调整的范畴。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兼职大学生属于劳动者,这样大学生的行为就受劳动法所规范。其次,法律应当授予兼职大学生一些作为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比如法律可以给予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等。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应当还要在法律中规定兼职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既然其有权利为某种行为,那么也应为其该为某种行为而不为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公平的,同时也能够鼓励大学生应做好分内的事。最后,从法律上规定兼职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救济途径和程序。比如,明确规定大学生可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是提讼等。

(三)完善校园兼职平台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阅历尚浅,经验不足,因而需要学校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学校应当为大学生提供兼职平台以及帮助权益受损的同学维护自己的权益。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学生兼职的关注度,为学生提供校内或是校外的兼职机会。学校还可以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借鉴就业招聘会的模式,开展校园兼职招聘会。这样既有利于用人单位,也有利于高校与大学生。其次,高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应该成立一个小组专门为兼职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该小组可以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也可以宣传与兼职有关的法律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救济途径。当大学生在兼职中权益受损时,应当为其提供相应的援助,助其解决纠纷。

(四)加强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一个群体,应当具备维护自己权益不受侵害的能力。但现实社会复杂多变,大学生难免上当受骗。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理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具备学会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增强自身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事物保持合理怀疑的态度和警惕。对于中介公司在校园内的一些兼职小广告要有选择性的提取信息,不能只看到其“高收入”而忽略其虚假或是不合理的一面。在找到适合自身的兼职岗位时,要提高对用人单位合法性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鉴别能力。要对该用人单位是否合法设立,其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以避免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不知情而让其无意识的做一些不合法行为。同时,大学生要仔细查看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标明双方的权利义务。此外,我们大学生还应该懂法用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用法能力。大学生可通过法律基础课或自学的方式来积累相关法律知识,将法律意识贯穿整个兼职过程的始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寻求救助。

[参考文献]

[1]袁绍义.劳动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汪琦.诙法律政策解读与实用范本典型案例全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魏凌雪,丁菊梅.大学生兼职期间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分析[J].天津经理学院学报,2010(1).

[4]唐斯羽.大学生兼职权益受侵害现象及其成因调查报告[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1).

[5]唐仲江.大学生兼职的权利保护及其救济[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1).

上一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下一篇:记忆匣子:失忆人珍藏母子最美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