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17 11:28:1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主要是课程定位不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认识模糊等原因所致。要上好形势政策课,就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把握处理好“鲜活感”“厚重感”和“实在感”,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高术刚(1964- ),男,河北安国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红(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41-0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行为方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反映时政信息、解读时政热点、引导正确思考人生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也有较多期待。但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1.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已在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不落实,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所需的场所和设备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对课程缺乏长远规划,与形势政策教育的相关科研课题也难以得到支持。

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形势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具体内容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变化,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体系。但由于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时不能面对时展和社会现实所呈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缺少针对性、时效性,缺少师生互动,致使新鲜的教学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大学生的期待相去甚远。

3.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能力不强。一些高校配备专职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老师很少。根据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老师中,70%左右为兼职教师,他们投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科研精力有限;同时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没有足够的价值认可和激励措施,也导致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意识、教学能力不强。

4.学生认识模糊。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32%的学生认为重要,但由于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学;30%的学生认为经常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形势政策课等于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硬本领上。

二、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途径与方法

1.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活感。第一,增强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政策理论学,它不需要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而是以重点分析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该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广,课时有限,因此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应根据教育部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关注什么和什么与他们相关,积极而灵活地把握现实工作的重点、焦点和难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兴奋点,坚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重点突出、分析深入、资料翔实,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①。第二,追求热点性。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非常关心。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始终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重点,跟踪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跟踪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区的局势变化。如一直牵动着学生的心,学生之间认识也有失偏颇,讨论很激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设置了专题“分析”,引导学生及时了解我党的政策立场,使学生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几年来,我们先后开设了“知识经济”“理国”“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等二十多个既紧扣国际国内形势,大学生们又迫切想了解的专题,深受大学生喜爱。

2.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多数学校采用学术论文成绩为主、日常综合考核成绩为辅的考核制度。学生对这种考核制度已经略感枯燥,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改进。如引导学生站在主讲教师的角度,运用学过的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制作出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为主的“精彩一课”教学软件,组织师生进行统一评定。此项活动不仅推动学生主动读书、学习和查找资料,而且寓教于乐,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也可以采取论文答辩这种方法,发动学生自己找材料、写论文,主讲教师组织答辩,统一考评。

3.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实践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适当的课堂提问,让师生互相提问。对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可以变课堂的讲授为学生的讨论、辩论等形式,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形的控制和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师生也可以课后通过QQ、博客进行问题探讨。这样,通过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第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以丰富的音像资料,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和渗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拓展到社会上②。如到改制发展较好的国有、民营企业参观访问,邀请企业负责人作报告,组织学生到农村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听听农民对三农政策的感想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增强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形势与政策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特点,需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求政治上坚定,思想境界高,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拥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所谓思想境界高,是指授课教师把教育当成事业追求,把教育放在育人的高度来研究,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出现混乱的情况下,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在此基础上,可聘请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党校、讲师团专家学者、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来作报告,做到专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都可以视为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的必要补充。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学、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举止文明,这些都是这门课教学的可靠保障。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查阅文件、进行社会考察提供条件,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学素材。

教学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有着内在需求,他们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键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

[注释]

①张雪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8(23):31.

②田鹏颖.高校思政课应重视实践[N].光明日报,2009-04-01.

上一篇:“内容依托教学”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