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黑手”为何大行其骗

时间:2022-09-17 10:34:27

外贸“黑手”为何大行其骗

国内外诈骗商瞄上了我国外贸型企业!近几年,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屡屡遭受国内外骗子的黑手,每年外贸诈骗给中国企业造成的损失至少有数十亿美元,让很多企业损失惨重。

国内骗子下黑手

虽然政府严厉打击,但隐藏于都市豪华写字楼里的“外贸骗局”依然屡禁不绝。2006年1月4日,深圳罗湖区检察院依法对侦破的特大合同诈骗团伙黄某等21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批捕。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黄某纠集几名犯罪嫌疑人,虚假出资成立了东骏汇泰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东骏汇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商量以为国内生产厂家提供外商订单为名与客户签订合同,从中每家收取3.6万元的“海外运作费”,以达到骗取客户财物的目的。从2004年7月到侦破时止,该团伙骗取全国各地200余家公司的“海外运作费”共达数百万元。

谨防自身过错重演

针对上面的案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许兰亭认为,这类案件的特点第一是隐蔽性比较强,是有合法包装的,所以它的犯罪目的隐藏很深,不容易被发现;第二,它计划性很强,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为了骗钱先自己投入几百万,成立了一个公司;第三个特点,它是利用经贸活动来诈骗,有的时候定罪很难,容易和普通的经济纠纷、民事纠纷相混淆。

谈及在日后的商业活动当中,对此类诈骗的预防,许教授说:“其实所有的被害人不管是作为公司企业的被害人,还是作为普通老百姓的被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害者都是有一定过错的。他们有时候贪小便宜,就放松了警惕,放松了对对方诚信的调查。一个好项目诱惑越大越应该谨慎,不要盲目地掏钱,当需要你掏钱的时候,你一定要了解对方成立的时间长短,有没有什么业绩,它的客户群体是怎么样的。”

同时,也有人认为,像这样的犯罪行为光靠普通的商家来防范恐怕还不够。政府部门也要切实履行起自己的职责,比如,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等等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建立一个联网的监控体系。针对一些企业,如果成立时间很短,但是很快就要求注销,或者成立时间很短就有大量的现金往来,出现这种不正常情况要及时地调查核实。如果是确定构成犯罪的就要及时地查处,坚决打击。

国外骗子心更黑

近日,某媒体揭示了中国企业被骗的另一个案例。2005年初,浙江一家服装厂收到了一份来自巴基斯坦进口商的传真,声称要购买价值4万美元的各式服装。不久,双方就签订了出口合同,巴基斯坦厂商痛快地支付了10%的定金。

5月份,中方的货物顺利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却迟迟不见对方来提货。长期等待后,巴进口商声称暂时资金短缺,没钱赎单提货,继而又以产品质量不好为由要求浙江方面以1万美元的价格把货物卖给他们。在此期间,浙江的这家服装厂曾想把货物退运回国,但由于巴基斯坦退运手续非常复杂,再加上滞港费用昂贵,最后还是不得不以低价卖给巴方进口商。这笔生意让这家小服装厂血本无归,很久不能恢复元气。

据中国商务部的官员介绍,不少国外骗子公司与我国企业建立贸易关系后,头几笔生意信用都很好,货款很痛快地就按时付了。直到我国出口企业对其放松警惕之后再行骗术,往往让我国出口企业措手不及,难以应对。还有的国外骗子摆出一副大买家的样子,派专人到中国监督发货,可一旦货物到了进口国港口,骗子嘴脸就马上暴露出来了。

当心“地雷”?摸清底细

对于上面所发生的情况,商务部梅新育博士认为,一般来讲,信用证的付款方式比较保险,可是手续费较高。我国很多企业出口的产品没有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为了尽可能地保住自己的价格优势,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常常选择费用较低的付款方式。而这种付款方式也意味着高风险,一旦遭遇贸易诈骗,就啥也没有了。

此外,信用调查市场不健全是我国企业频繁被骗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国内的信用调查公司的收费相当高,大多数企业对信用调视程度不够,很少有人在和国外进口商签单之前,去找信用调查公司摸清对方的底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信用调查公司因为生意少所以才收费高,而收费高了生意更少,费用不得不再往上涨。

梅新育博士提醒国内企业,在和国外进口商第一次打交道时,最好对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骗子公司大多都是在合同条款上搞鬼,一定要慎重选择付款方式,对待任何客户,都不要轻易接受风险高的付款方式。即使是信用证付款,也不能轻易接受附加软条款,因为这里面很可能埋有“地雷”,要擦亮眼睛。

上一篇:ASP模式与中小企业信息化 下一篇:生态建设中的绿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