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变电站运行模式优化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2-09-17 09:14:19

边远变电站运行模式优化可行性探讨

摘要: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从有人值班到无人值守的转变是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向国际先进电力企业靠拢的需要,更是解决边远变电站管理的好方法。从怒江供电局三个变电站运行现状、变电运行人员情况、运行模式转变后带来的好处等方面对变电站管理模式转变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为其他存在类似变电运行管理问题的供电单位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边远变电站;运行模式;变电管理

作者简介:谢胜晔(1978-),女,彝族,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怒江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所副主任,工程师,技师。(云南 怒江 673100)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211-02

边远变电站管理一直是困扰怒江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的大问题。变电站人员的边缘化如何解决、设备如何管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选择一种运行模式既可以解决人员少、运行任务重的难题,提高全员劳动生产力,又能解决运行人员脱离企业大家庭、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被边缘化的问题。在做好运行管理工作、保证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又能将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更好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本文就怒江供电局运行管理模式优化进行探讨。

一、运行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1.变电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怒江供电局管辖在运220kV变电站三座,变电总容量为720MVA,作为怒江电网重要的枢纽,三个变电站在地区电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三个变电站位置分散,管理不方便,并且有很大的交通风险。目前在运的三个变电站均为有人值班变电站。表1为怒江供电局现有变电站现状统计。

2.当前模式下的运行分析

变电运行的职责就是变电站运行维护和监控管理。因此,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转变必须适应日常工作的需要。以2012年220kV兰坪变电站和220kV福贡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为例,从设备缺陷、操作统计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怒江供电局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

(1)运行缺陷分析。设备缺陷根据威胁安全的程度分为紧急缺陷、重大缺陷、一般缺陷三类。紧急缺陷是指设备或设施发生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者。重大缺陷是指对人身、电网和设备有严重威胁,尚能坚持运行,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造成事故者。一般缺陷是指短时之内不会劣化为重大缺陷、紧急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坚持运行者。紧急缺陷要求在24小时之内处理;重大缺陷要求在一周内处理;一般缺陷的处理速度要求要低一些。

从表2统计可以看出,2012年两个变电站共发现紧急缺陷2个,从缺陷设备来看,均为远动插件有问题,但不影响远动正常通讯功能。其他的均为重大和一般缺陷,大部分为35kV母线PT熔断器熔断、直流系统整流模块故障及主变渗油等。

从缺陷的发现方法上看,无论采用何种运行管理模式,定期对变电站进行巡视是必要的,而渗油等缺陷有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直流系统一只整流模块故障不影响整个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35kV系统没有直供负荷、熔断器熔断不会造成重大影响,并且2010年的大修已经对35kV母线PT进行了更换改造,熔断的几率大大降低。因此,只要保证巡视的数量和质量,这类缺陷均能被及时发现、处理。

一次设备中,需要考虑断路器由于SF6压力低闭锁分、合闸的问题。SF6压力表一般都有两对触点,一对为告警触点,一对为闭锁分合闸触点,从出现告警到闭锁分闸有充足的时间做出正确处理。

二次设备中,保护装置出现通道异常、插件故障等问题时,由于220kV变电站中220kV线路及主变保护均为双重化配置,现场运行人员需要将故障的保护退出运行。此时保护装置应该可以闭锁相应的保护模块。因此,即使变电站无人值守,对此类缺陷处理的效果与现运行方式下相差不大。

自动化系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间隔层测控单元闭锁逻辑出现错误,导致操作无法正常进行,而解锁操作必须在变电站现场进行,这将影响正常操作的速度;二是监控系统的误发信也困扰着运行人员。因此,完全依靠值班人员来发现处理故障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少量较高素质的人员结合完善可靠的自动化系统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2)操作统计分析。由表3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怒江供电局各变电站每年的操作不多,即使人员不在现场值班,每年派人去现场操作的次数也是有限的。

3.有人值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网建设不断加强,怒江供电局变电站的数目也在逐渐增加,运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变电站均采用传统运行管理模式,需要的运行人员较多。目前三个变电站仅运行值班人员就达33人,占局人员比例的29%,随着新变电站的投运,如果按照目前有人值班的管理模式,还需增加22名值班人员。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运行人员数量还要大幅增加,运行人员的数量已无法满足变电站数目的增长,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2)人员管理问题。

1)人员技能问题或安全生产上的问题。由于值班人员长期在一个站值班,因此会产生两种对安全生产不利的情绪:一种是过分自信或麻木。有的人过分自信,认为自己对设备十分熟悉,对系统运行方式已经了如指掌,认为不会有什么问题,过分、盲目的自信必将埋下事故祸根。另一种悲观或沉沦。长期在一个站值班,接触面窄,而且变电站比较偏僻、值班比较枯燥,对变电站设备的关心程度远小于对生活问题上的关心。在这两种情绪的影响下,员工技能提升慢,对安全生产不利,很容易造成人员责任事故。

2)由于每个站分为两个值,每值轮休期间,值班人员多数就地休息,一方面很难集中进行培训提高,另一方面大家工作在站上,下班在当地生活,除了报销费用、培训等事情外,很少到局所在地,长期远离局本部,造成员工心理的归属感不强;而且值班人员多数是新员工,分散在多个地点,对员工的管理比较困难。

(3)人力资源分布问题。如上所述,目前变电站值班员占全局员工的比例近29%,而局里目前维修人员仅有4人,专业人员配置明显不足,除了进行定值更改、简单的消缺工作外,修试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核心的技术问题均需要依托厂家和外单位,甚至一些紧急缺陷都不能处理,只能等待,修试工作很难推进。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怒江供电局变电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因此局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运行模式转变的可行性

怒江供电局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但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是否可行,本文从硬件条件、管理制度的完备性、人员条件等三个方面来进行了分析。

1.硬件条件

(1)变电站设备状况。怒江供电局所有的变电站均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而且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运行稳定,设备缺陷较少,变电站设备稳定、可靠。几个变电站的“四遥”信息已经基本接入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设备改造工作量较小。

(2)远动传输通道。怒江供电局接入调度自动化主站的变电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远动传输通道将配置为两路独立的通道。自动切换,以确保信号上送下达畅通。

(3)图像监控等辅助系统。220kV变电站已配置图像监控系统子站,遥视信息能够可靠传输到局大楼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终端。

2.人员条件

目前怒江供电局共有变电运行人员33人,运行模式改变后,人员需进行相应调整,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相关内容进行配置,根据测算,目前怒江供电局变电运行人员的人均素质当量为0.58,说明目前变电运行人员的素质当量暂达不到标准要求,可适当增加人员配置。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可以提高监控系统、远动工作站运行的可靠性。监控信号显示趋于集中化、人性化,易于监视化,此举大大减轻了监控人员的工作量;随着一次设备稳定性、可靠性的大幅提高,减少了设备停运检修的操作量,少量运行人员即可满足多站操作、巡视等工作的需要;经过近几年的光纤通信建设与完善和局新生产调度大楼的启用,局建设监控中心的条件成熟,变电站已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条件,优化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三、结束语

变电运行模式从有人值班到无人值守的转变是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向国际先进电力企业靠拢的需要,更是解决目前怒江供电局边远变电站管理的好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体的管理模式转变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分布实施的方法,最终实现对人员的集中管理和设备的集中监控,使变电运行监控和巡维更加专业化,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上一篇:就业导向模式下高职商务英语师资建设探究 下一篇:全面育人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