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有效指导

时间:2022-09-17 09:10:34

尊重差异,有效指导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启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的陶艺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孩子们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水平和能力,根据不同幼儿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遵循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指导策略,为幼儿创设宽松、童趣的环境,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幼儿富有个性地表达内心世界的所见、所想、所知,创造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陶艺作品,让幼儿陶艺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能帮助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方式。

刚入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制作的兴趣。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陶艺活动和玩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幼儿愿意去参与,逐步提升相应的陶艺技能。

一、选择适宜的陶艺内容

三岁是孩子跨入幼儿发展期的第一阶段,他们这时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喜欢以形象来概括、类化理解、认识事物。从身体发展看,他们的手眼协调性还未发展到随心所欲的阶段。老师们应捕捉幼儿的已有经验,充分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从最贴近孩子生活实践和游戏体验的主题活动中取材,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各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运用陶泥再现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创造的欲望。如和幼儿生活密切的内容:《生日蛋糕》、《快乐的毛毛虫》、《种花》、《我开心,我快乐》等;在给小兔喂食中产生《小兔采蘑菇》、《青菜》的陶艺活动,在观察兔笼后产生的《送给小兔的小碗》等陶艺活动。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孩子生活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他们玩陶的情绪、态度,甚至个性的表现。小班幼儿由于思维特点与动作密切相关,丰富的动作参与的体验活动为幼儿玩陶提供了感性经验及创造了“可能性”。如在《小鸡和小鸭》的主题活动里,科学活动《我爱小鸡》主要引导幼儿通过对实物小鸡的观察,感知小鸡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学习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处。体育游戏《孵小鸡》让幼儿了解母鸡孵小鸡的过程,并能随着音乐模仿小鸡的各种动作。美术活动《好朋友》,则通过看看、拼贴、绘画让三岁幼儿对小鸡的一些动态变化有初步感知,兴奋地创作出千姿百态的小鸡:趴着、坐着、抬头张望的、低头找食的、歪头沉思的……

三、营造快乐的游戏氛围

三岁阶段的孩子灵感思维主要出现在他们的游戏中,老师要创设友好的、相互支持的氛围,将陶艺教育和游戏巧妙地结合,激发幼儿陶艺的愿望和灵感,这时的陶艺已不再是“教陶艺的教育”而是“陶艺以外的教育”。由于陶艺活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孩子们尝试过一两次后,就会对活动产生很强烈的兴趣。所以,在孩子们刚接触陶艺活动时,老师就给小朋友设计了完全开放式的《泥泥乐》活动,让他们大胆、随心所欲地玩泥,老师跟随孩子们的意愿,适当进行引导,使得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玩陶的乐趣。

四、关注个人陶艺到合作陶艺的指导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在陶艺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的个人陶艺活动,他们只专注于个人的创作中,似乎只喜欢一个人玩,根本没有“合作”的概念和意识,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了拒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现象。因此老师在创设幼儿陶艺活动区域时要注意活动时间灵活、活动地点随意、活动内容自主。

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以后,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产生较多的模仿行为。老师们要让幼儿慢慢尝试集体陶艺活动,提供幼儿合作游戏的机会,让两个或者几个幼儿尝试着进行合作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更增强了幼儿参与陶艺活动的密度。

五、精心开展多元评价

幼儿作品的不同呈现方式,也是让孩子们体验陶艺活动的途径之一。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老师把作品的“展示权”交给了孩子们,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作品呈现方式,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小朋友在说说、做做、看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作品带来的快乐,成为了陶艺活动的主人。

家长参与评价可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现阶段的玩泥能力和程度,增强了家长对开展陶艺活动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可以进一步体验到陶艺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陶艺活动中老师要让幼儿始终处于自主、快乐的创作热情中,充分享受活动过程的乐趣,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幼儿不同特点,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选择适宜的策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激励幼儿主动思考,积极创造,让幼儿在快乐玩陶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享受美好的情绪和艺术的熏陶,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健康成长。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创造教育: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程听力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