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时间:2022-09-17 09:00:59

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摘要:网络食品交易具有跨地域、虚拟性、隐秘性、多样化等特点,传统的市场监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本文运用互联网思维,针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提出: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应借鉴“开放、共享、平等、协作”的互联网精神,转变监管思路,充分运用网络及IT技术手段,创新互联网监管方式,让“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真正发挥效力。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网购 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互联网+”食品销售造就了欣欣向荣的网络市场交易。然而由于网络交易具有跨地域、虚拟性、隐秘性、多样化等特点,传统的市场监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互联网的销售监管必须运用互联网的手段来解决,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应借鉴“开放、共享、平等、协作”的互联网精神,转变监管思路,充分运用网络及IT技术手段,创新互联网监管方式,让“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实现高效有力的网络食品监管工作。

二、互联网思维

综观学界对互联网思维的论述,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互联网思维即开放、共享、平等、协作。[1][2][3][4]

“开放”意味着包容、没有门槛、没有时间界限、没有地域界限。互联网的通讯协议是开放的,任何机构或个人都可以无偿使用。互联网的接入是全天候的,连接范围是世界性的,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停地进行信息的传播,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物理时空的开放,还体现在思维空间的开放上,不同行业、不同经历、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就某一共同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突破思维的边界。

“共享”意味着分享、免费、普惠。共享精神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美国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学家为了共享研究资料,建立了最早的局域网,即互联网的雏形,后来随着对商业机构开放,扩大为现在的广域网。一些重要的互联网应用也是基于共享的需求建立的,如Youtube、Yahoo等。由于虚拟资源几乎近于零的边际成本,从共享精神又衍生出免费、普惠的精神内涵。以免费的模式吸引用户,通过激发用户其他的需求产生赢利,达到各方普惠共赢的效果。

“平等”意味着去中心、去等级、去权威。互联网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各节点以水平方式相互联结,彼此地位相等,没有中心节点,打破了以往的金字塔式层级结构造成的等级定位或者孤立隔阂。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以一种开放模式和平等姿态进行信息交流,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最能体现“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网上的人们放弃自己现实中的属性和标签,以平等的身份成为网络中的一员。

“协作”意味着互动、模块化、极致化和优势互补。网上的节点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可以实现在线的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和协作。互联网的应用以模块化为特征,摒弃大而全,追求小而精,针对某一特定的需求做出解决方案,并力求完美,追求极致的效果。在模块化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强大的连接和互动功能,将各个优势模块整合起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博采众长、强强联合,从而高效率地构建一个优秀的大系统。

三、互联网食品销售安全问题

(一)市场主体复杂,变化快

网络食品销售方式要模式较多,而且不断有新的交易模式出现。[5]网络食品市场交易方式主要是食品销售经营主体与消费者依托网络销售平台或论坛等进行交易的方式,它又可以分为线上经营和线下经营两种模式。线上经营模式,是买家与卖家不需要见面,在网上即完成整个交易过程,例如淘宝、易趣、快乐购官网等。该种方式的经营主体数量最多,地域分布也很广,因无实体店铺,无需营业证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正规手续,商家店铺可以自由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其进行监管也最为困难。线下经营模式,是需要买家与卖家先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进行联系,然后在现实中见面完成整个交易,如赶集网以及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等。这种方式的经营主体虽然没有第一种数量多,但绝大部分也没有营业证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正规手续,也没有实际经营地点,部分虽有固定经营地址,但大部分都租用住宅房,地点相对隐蔽,经营户的经营流动性很大,所以对其监管也有一定困难。

近年网络食品交易形式和规模变化迅速,新的交易形式不断形成。例如随着微信的快速发展,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的食品交易近来刚出现,也占据了一定的销售份额。熟人之间的交易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其安全监管无法触及。随着跨境支付的完善,食品海淘正处在发展期,消费者出于对国内食品质量的担忧,或者对国外食品功能的追捧,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或者个人代购的方式购买国外的食品,这些境外的食品的检验检疫缺失。

(二)市场准入审核不严

2015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从事食品销售应当依法取得许可;第六十二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但事实上,由于法律实施的滞后,网上食品交易尚未被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部门列入监管范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未曾专门针对网上食品经营者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证明。网上食品经营者除部分具有实体店铺原已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外,其余网上食品交易经营者均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证明,网上食品交易普遍处于无证经营状态。[6]网上食品经营者只要在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上实名认证注册账号后便可进行网上经营食品。食品网络经营市场准入的审核缺失导致了《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者要求的管理制度、贮存场所及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具体监管措施形同虚设。

(三)监管力量及手段跟不上

目前, 食品安全执法手段大多还是旧式的、低端的监管手段,广大执法队伍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主要是靠视觉的直接辩识和触觉的直接感受,靠人的随机抽查完成监管检查,现代化的检测技术或设备的支撑尚不普及,缺乏自动筛查事先定位可疑目标,抽检存在盲目性。[7]这种监管方式往往导致对某项食品的检诵枰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覆盖面小,效率低下。另外对于网络食品监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现有的监管人员的知识能力在新的交易形式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四)执法不规范,不严格

在我国,流通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没有形成执法规范、处罚有力、制裁统一的执法体系和执法制度。[8]流通领域食品的监管执法并不严格,没有做到执法必严,更没有做到违法必究。 食品监管部门对一个案件的处理由办案人全盘负责,包括执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处罚的执行、案件的移交、财物的没收和销毁以及违法窝点的取缔等流程全部由相同办案人负责,处置随意性大,同时受到多方因素的干扰,自由裁量权被滥用。因此,执法没有形成普遍的威慑力,处罚也没有触及违法者的根本利益。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涉及多个地域,难以确定管辖机构,容易互相推诿。

四、以互联网思维监管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

(一)以开放的思维监管食品互联网销售

1. 信息公开、透明

网络信息公开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这是互联网得天独厚的优势。网购食品公开和透明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使其方便地获取真实、全面的相关信息。在网购食品页面应公开经营者的许可信息,并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标签、说明书”的标注规定,充分公开食品的规格、含量、成分、生产者、保质期、产品标准、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等信息。另外有关该食品的抽检情况、经营者的信用记录等官方信息也应公开,由第三方平台在网页的固定位置嵌入显示,防止经营者掩盖不良记录。

2.实现跨地域、全天候的监管

网络购物的突出优点是全天候、跨地域、方便快捷。为适应网购食品的特点,我们的监管也应做到虚实结合、全天候、跨地域。监管部门应设立网络投诉平台,全天候接受消费者的投诉及咨询,实现投诉维权方便快捷。

传统的食品监管的管辖权是以具体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发生地来确定划分的。考虑网上食品交易的实际情况及其网络属性,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通常不在相同的地域。如果由消费者转到生产经营者所在地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是极不方便的,会引起维权成本的增加而使消费者放弃维权,使问题食品逍遥法外。因此网购食品的管监管应由消费者所在地的监管部门首次处置,通过跨地域合作监管机制协同处置,免去消费者维权时异地奔波之苦。

3.吸收多方力量协同监管,实行多方共治

食品的安全监管涉及面巨大,行政监管部门单枪匹马势单力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协同监管,形成人民战争之势,让食品违法行为得到充分曝光并进行严厉处罚,使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食品网购第三方平台、消费者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风险监测机构、行业协会、信用评估机构、保险公司、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机构都应进入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队伍中,如果这些部门打通了,互联了,力量就强大了。

(二)以共享的思维监管食品互联网销售

1.信息共享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利用。由每种信息的主管部门授权其他机构通过数据接口共享相关信息,例如: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日常抽检结果、违法行为查处、信用评级等由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商品信息、合格证信息、批号等由食品生产厂家提供;安全风险预警由食品风险监测机构提供;商品使用评价信息由消费者提供;食品生产标准由国家标准局提供等等。建立一站式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统一食品安全信息,提供上述所有食品相关信息查询的入口,提供特殊食品追溯信息,提供适合消费者学习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等。一站式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有助于公众获得权威、准确的信息,曝光问题食品,在发生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时及时应对措施,避免社会恐慌情绪。

2.资源共享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需要食品安全风险、食品生产标准、检验检测能力、专家队伍等资源的帮助,利用互联网公开这些资源信息,并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将大大提高资源运转效率,提高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3.经验共享

由于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形式多样,而且变化迅速,安全监管的手段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摸索。执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及判罚案例是宝贵的财富,应在全国各系统的监管部门中共享利用,供广大执法者借鉴使用,共同提高监管水平。

4.效益共享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益将由全社会共享,不仅消费者能在网上买到放心的安全食品,而且将促使食品产业不断提高生产加工工艺,制造出更健康更安全的产品,从而提高整个食品行业的竞争力。

(三)以平等的思维监管食品互联网销售

1.渠道平等、商家平等,尺度统一

所谓渠道平等,是指网络食品交易与线下食品交易只是交易形式的不同,对两者的安全监管要求应该是平等对待的,不能因为其形式新或交易量小而对其安全问题视而不见。相反监管部门对于新的交易市场应投入更多的力量,及时跟进市场发展,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所谓商家平等,是指从事食品经营的主体无论是线下的实体店铺还是网络的虚拟店铺,均应在硬件条件、人员资质等方面满足《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将线上线下的食品经营者全部纳入到食品流通安全监管,一视同仁,平等地进行事前、事中及或事后的监管。

所谓尺度统一,是指执行流通安全监管过程中,对不同的经营主体、不同的交易形式、不同的第三方平台均应遵循相同的安全标准及准入条件,在违法处罚时也应遵循相同的尺度。不能因为网络交易形式而降低监管标准、减轻处罚力度。

2.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平等

食品安全需要监管制度,那么监管者自身同样需要有督察制度,才能保证执法的公正、高效和主动。当前我国对流通领域食品监管的督察还未全面铺开,没有建立长效的督察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具有天然的惰性,主动发现和处理纠纷的动力缺乏,大多以被动解决消费者投诉或者被媒体曝光后不得已才解决。督察是对执法者的鞭策,是执法的强化剂,是对执法者的压力,而压力往往能产生动力。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而言,其监管的力度普遍不足,严重滞后,应本着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平等的精神,增设督察制度,定期考核监管成效,对监管失职追究责任,这样才能激发执法者的主动性。科学的监督制度在约束执法行为同时又不妨碍执法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充分发挥作用。监督机制也是有力的指导,可以纠正执法的偏向,使网络交易的食品监管驶入正轨。

(四)以协作的思维监管食品互联网销售

1.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网络食品市场的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无法有效地实施,必须吸收社会各方的力量,打破壁垒,团结协作。[9]网络第三方平台作为食品网购的场所,应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承担准入核查、信息披露核查、投诉处理、违法行为报告、经营者教育等义务;食品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指导、自我规范作用,引导业内企业自律诚信生产经营;公安部的个人征信系统应将食品领域的违法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进行公开;保险公司应设立食品安全险,对消费者因食品安全引起的损失进行救济赔偿;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共享检测资源,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做好食品安全评价;农业部和卫生部应和市场监管部门进行风险沟通,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社会媒体应行使舆论监督职能,及时报道食品安全风险,宣传食品安全常识,提高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行政监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承担协调各方力量的职能。

2.建立举报网络,全国执法联动

应依靠市场自发调节、通过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让不安全的食品无法生存,这种自下而上的市场管理模式不仅可达到理想的效果,还节约了社会成本。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是重要的途径,应鼓励消费者、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媒体和志愿者提供食品安全隐患和违法线索,动员社会各方参与食品安全工作。但是如果遇到举报维权的流程复杂、操作不便、问题解决不满意、维权者安全保护不足等情况,大家就会打消维权的念头,放弃维权的机会和权利。为适应网络食品交易在线、跨地域、全天候的特点,举报投诉也应增加网络在线形式,建立全国消费者服务中心,改变以往单一由经营者所在地执法机关管辖的办法,可由投诉者所在地执法机关接受投诉并首问负责,建立市场监管部门的跨部门合作,全国联动执法,使网购食品消费者在当地就能进行方便快捷的投诉并获得快速合理的解决,对有效的举报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举报者的积极性。

3.行政监管与司法执行有效结合

网络食品安全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日常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查处一般违法行为。然而令监管部门感到困难的是处罚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履行,因此需要法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实行强制执行,以此树立法律的权威,震慑违法者使其不敢再犯。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应由行政监管部门移送至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政监管没有司法机构的坚强后盾,必然会底气不足,缺乏威信。只有司法执行和行政监管有效结合,形成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的立体组合拳,才能捍卫法律的尊严,最大限度减少食品违法行为的发生。

4.技术支持机构与市场监管部门合作

网络市场交易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技术的更新发展非常迅速,网络食品市场的形式变化也相当快,这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现有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人员缺乏相应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缺乏对网上食品交易模式、行业经营现状的了解,无法胜任网络市场的监管工作。鉴于既具有互联网信息技术知识又熟悉市场监管的人员稀缺,目前较为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抽调这部分复合人才在国家层面组建食品网络监管技术支持机构,监控网络食品市场的安全风险,研究食品安全网络监管技术,对各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地方执法人员,逐步提高现有执法者的网络执法能力。

5.建立办案系统平台,办案各环节分工合作

为规范办案流程,防止腐败和人情,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保证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处理透明、公正、客观和规范,应建立办案系统平台,所有处理流程均实时上传,立案、调查、检测、案件定性、行政处罚、强制措施、销案等环节均实行模块化分割,由系统平台匿名调度,随机指定不同的人员办理,各环节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食品案件的查处。这种办案模式将有效制约行政监管部门的执法随意性,避免人为操控案件处置,便于对办案人员进行监督及责任追究,在行政监管部门内部形成风清气正的办案环境。

五、结语

互联网食品交易是一个新兴的交易形式,是近十年来才得以迅猛发展。我国的食品交易主体复杂,数量庞杂,安全问题存在较多,监管难度相当大。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整体上比较弱,但是就互联网交易形式而言,大家却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因此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监管方面,我国市场监管部门完全可以凭借互联网及IT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先进手段,以互联网思维实施监管举措,将网络食品交易的治理作为整个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力抓手,让网络市场率先成为安全食品的阵地,不安全的食品在网络上无处遁形,从而带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启恒. 互联网精神[J]. 科学与社学,2013,3(4):1- 13+42.

[2]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陈光锋.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 雷军. 互联网精神应与传统产业结合[N]. 人民邮电,2014- 10- 27(5).

[5] 楼一.网络交易中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6] 王小萱.加强网购食品安全监管,打造互联网食品的安全体系[N].中国食品报,2015- 3- 16(3).

[7] 陆明德.实现网络监管履职到位的内在瓶颈及对策建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3),48- 51.

[8] 李方磊.网购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探析[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9] 张曼,唐晓纯,普q矗等.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企业、政府与第三方监管力量[J]. 食品科学,2014(13):286-292.

上一篇:企业管理类档案归档问题探究 下一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引起机构投资者关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