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思悟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17 08:56:23

初中语文“读思悟用”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教学方法、思路随意性较大,无固定方向,学生无法从中体会到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设计新颖、条理清晰、目的明确的课件,使课堂教学模式向“读思悟用”模式转变,注重学生思维与素质的培养,最终达到使学生少走弯路、终身收益的目的。

一、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语文学习

新课标的施行,要求教师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这是指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学习的是知识,那么新课改要求学生能自己知道怎样获取知识。这就是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理解新课改的精神,使用让学生探索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怎样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的内容。要让学生受到素质教育的培养,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素材,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习他们想学习的东西,学生通过学习,能将自己领悟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向。“自读——思考——领悟——运用”模式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来共同寻求答案。通过以上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将知识逐渐积累,并用于实践。教师要实施“读思情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语文。学生如果发现语文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将会变得热爱自己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培养出自己的价值情感,当学生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就会在以后日常生活中用实践实现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记录下来,通过记录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转化为语文,就能锻炼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教学过程实践

如果教师理解以上教学思路,就要通过教学实践完成自己的思路:

(一)读

通过读文章标题,了解文章标题所要表示的字面内容,初步在脑海中形成整篇文章的映像,然后对课文进行初读。通过初读全文,初步提出问题,如:课文与标题的联系、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等等。然后进行二次阅读,通过进一步熟读课文,逐渐发现文中内容,了解文章含义,明确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最后进行第三遍读课文,通过深入了解文章,给文章重点内容、中心句加注标示,通过熟读,将自己认为重点或自己理解的含义进行标注,同时可以将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带到课堂上跟老师同学交流。

(二)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课前预习,对文章产生疑问,进而质疑。而质疑、疑问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情况,同时可以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己所思。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其思想观念,同时教师应当马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答,对于可深究、有价值的问题,将其写于黑板上,同时将学生未发现的教学重点问题一同写上。在完这成一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兴趣,使其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照自己的愿望去学习,学生才会真正有学习的动力。

(三)悟

当所有问题都被提出后,可进行小组讨论模式。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仅有自我感悟,同时可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交流,进行二次感悟,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思维方向不同、学习方法不同,能让学生互相启发,扩散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小组讨论氛围,让学生既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又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当小组的成员提出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实现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四)用

将学到的内容充分运用,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课时结束前,教师应当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时间,并给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让学生讲述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联系,通过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行,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学习,更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掌握学习方法,而且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内容紧密与实践结合。语文教师要探索、认知、把握、运用这个模式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途径。

(杨丽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初级中学 223815)

上一篇:“助发现”教学策略与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下一篇:激发兴趣,提高高中语文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