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时间:2022-09-17 08:42:25

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摘 要:素质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由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由于实验过程方法不当,导致实验结果失败,打击学生积极性,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本文将分析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课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19-01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步入高中阶段,化学学习不管是在深度还是广度又有所拓展,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不少学生感到吃力,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减弱。但是,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手动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知识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特别是在创新方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前行。又由于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因操作方法不当往往导致实验结果失败,虽然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在里面,我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只要教师的方法恰当,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一、生活化实验,激发创新精神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在进行化学教学时,也能将知识生活化,加强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实验是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实验现象中进一步理解知识。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里的电热水壶的内壁有一层水垢,影响美观,也不利于清洗。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到水垢主要由氢氧化镁以及碳酸钙组成,可以利用醋中的酸性成分与其产生化学反应,变成可溶性物质和气体,从而有效清除水垢,其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在进行酸性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实验中,可以将生活化的情境代入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分配好,再给每一个小组发两个水壶,让学生观察水壶存在的问题。水壶内壁有很厚的水垢,如何清理掉这些水垢呢?有的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可以用个醋泡在里面,过一会儿就很容易清洗了”还有的学生认为,“用开水烫,并在里面放一些洗洁精,清洗之后就干净了”。为了让学生了解两种方式的有效性,教师让小组同步进行两种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到了答案,采用醋处理水垢的效果更好。通过将化学实验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实验原理与化学方程式向结合,进一步分析,水垢的主要物质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醋的酸性性质能够和金属反应成氢气,通过化学反应就能够达到除水垢的目的。通过化学实验,我们能够更科学地解释生活现象,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创新精神被激发,从而主动地探索,求知,获得进步。

二、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完成实验结果,还要在实验过程中培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实验精神,从而有效地将实验与化学知识向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有些化学实验在操作时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不能够主动地进行试验操作,因此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时,要制定较为和谐的氛围,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从而更沉着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跟几个学生对实验室进行布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在实验前,教师要提前预习一遍实验教学的整体要求和思路,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结晶实验时,教师选取了两种化学药品,分别是硝酸钾和氯化钠,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结晶。在实验前,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为什么当温度下降后,硝酸钾晶体能够被分离出来,而氯化钠的晶体没有被分离出来呢?”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由于温度不同,两种物质的反应程度不同,硝酸钾在低温时受到的影响较大,而氯化钠低温时受到的影响较少;还有的同学认为是两种物质的量决定了这种变化。通过问题导入,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学生将化学原理与反应的知识融入判断,这种猜想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会的创新精神。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对实验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消除了学生实验前的顾虑,因此更愿意主动参与实验了。

三、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实验手段将直接影响着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几种科技手段引入实验教学中,增强实验效果。例如,有些化学实验反应速度较慢,且利用肉眼很难区别发生的反应和变化,为了让学生体会更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辅助教学,通过将高科技产品拍出来的效果视频展现给学生,加强视觉效果,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着敬意,通过化学实验,也能解开化学知识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对知识更加感兴趣。还有的化学实验,带有较强的危险性,不适合在化学实验中进行操作,如甲酸与浓硫酸或甲酸蒸气通过炽热的氧化灶,制作一氧化碳这类有毒气体时,由于它们在课堂上的可操作程度太小,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类知识的化学实验效果,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实验过程表现出来。在观看实验视频时,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具体反应情况。为了激发增强化学实验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技术将学生的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在同学们做好实验后,将其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实验课中的表现,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意识。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准确操作,善于观察,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实验失败,甚至引发实验事故,因此通过视频,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再进行正确的指导,也能增强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使下一次的实验操作更加准确、规范,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慧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3:06(18):69―70.

[2] 李贵星.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3,9(11):65-66.

上一篇: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幼儿数学教学工作 下一篇:新课程下简易方程教学的对比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