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反思

时间:2022-07-20 04:38:33

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反思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意识到情境的重要性,对情境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逐步走进了情境创设的误区。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情境;创设;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3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的确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也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达到设计者的目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一、教师队伍的局限

课改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数学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大部分没有上过师范院校,好多是民办转正,另一部分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的原始学历大都是中师水平,后取学历虽有大专、本科,但几乎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专业为数很少。这两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虽然经过新课程培训,但是由于只是通识培训,形式上的培训,而且这些数学教师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思想上根本没有足够重视,培训效果甚微,这部分教师的少数人认为创设数学课堂情境不好给学生传授知识,上课时一味的讲授,使学生被动的接受;青年数学教师虽然接受新事物较快,但是只凭听几节新数学课,看几节新数学教学实录就进行生搬硬套,不进行深刻的领悟、自觉地学习、冷静的反思,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这部分教师大都认为创设数学课堂情境就是是导课,提出数学问题,只是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出各种形式的情境,追求花样多,热闹,但缺乏实效性,提出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进行主动数学思考,或者说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后直接进行讲授,学生仍然会生被动的接受。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化,大部分教师得到了发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创设课堂情境的必要性,但是仍有许多农村数学教师依旧在讲解教材上的情境,没有把教材上的情境进行理解加工,没有进行故事化、操作化、观察化、发现化、探究化处理,更没有进行本土化处理;创设的情境不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数学思考,没有挑战性,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唤醒学生,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些情境是靠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造出来的;部分教师对创设情境有着理解上的偏差刻意追求形式;许多情境的创设只是起到导课的作用,当教师导入新课后,该情境也就随之消失,剩下的大量时间还是脱离情境单纯的学习数学知识。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应只有课的开始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知识的探究,应用过程中,都可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总而言之创设的情境没有数学价值,不能很好地服务教学,不能完整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生成随机创设。

二、脱离实际,弄虚作假

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如若是为了教学而创造一个个虚假的情境,到最后会误人误己。我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是抱着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的目的,但我却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能接受一种“欺骗式”的虚假情境?显然,当他们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可以想象,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那天一样充满激情,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所以,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虚拟,但绝不能虚假。

三、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切忌喧宾夺主。

有些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各种现代化的工具齐上,教室里面充斥着各种现代化的气息,但这样真能达到教师的目的吗?我看未必。其实,情境的创设不是什么能引人注目就选什么,情境创设如果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将会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创设最恰当的情境。

教学中教师只需通过寥寥数语概括出情境的意图,然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展开新知教学。如果教师在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侃”着,花费十多分钟时间也未能进入实质。对于在情境中“流连忘返”的学生也缺乏对策,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教学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思考,而不是为情境而情境,忽视其数学功能。

四、情境内容必须目的明确,不能浅尝辄止。

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教学的目的明确相关,不能把情境作为一种摆设。其实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有这样一种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我认为情境内容有探究价值就应让学生争一争、辩一辩,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一节课中有一些“问号”、“省略号”、“感叹号”肯定比只有句号要精彩得多!

对于情境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更多的实践者立足各自的校情,学情,教情给它更多的关注,使这一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我们更好的受益。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学大纲》

[2] 《数学课程标准》

上一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的教与学 下一篇: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幼儿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