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7 07:56:56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因素分析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93-01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及麻醉、输血及剖宫产术技术的提高,围产医学的研究发展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剖宫产率迅速升高及剖宫产适应症的变化,已成为国内外产科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1],本文总结我院2006年-2010年度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分析,旨在呼吁适当降低剖宫产率,提倡自然分娩,以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上述5年共分娩6932例,其中剖宫产2431例,产妇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初产妇2810例,经产妇4122例,孕周34-43周。

1.2 方法 统计各年度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原因,对积压年度的剖宫产率、剖宫产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各原因的构成比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将要求剖宫产,因过期妊娠而无宫缩,估计胎儿体质量》3500g和因过于肥胖,医护人员动员做手术的都列为社会因素。

2 结果 5年间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构成比)的变化:5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所占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是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母儿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2],当然,剖宫产对挽救有产科并发症的产妇的生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且随着麻醉技术及剖宫产技术的成熟,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它能快速地娩出胎儿,使其免受宫缩及产道的影响,并能快速解除胎儿窘迫的状态,但由于新生儿未经过宫缩时产道的挤压,容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出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所以,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既可以降低高危孕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又可以降低或避免剖宫产的并发症,剖宫产率下降是围产医学发展的一个标志,实施保证母婴安全的这一目标中,降低剖宫产率是一个环节[3]。

剖宫产率升高是一种国际趋势,国内从20世纪60年代的5%上升到90年代的20%。目前多数医院报道为40%-60%,有的达70-80%。本资料显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间剖宫产率上升了13.68%。剖宫产率的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原因有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面,也有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目前,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用具、以及医患双方的行为模式等影响着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它已成为剖宫产率升高的第一位因素。

社会因素中,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庞淑兰等[4]研究发现,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从2006年的1.64%上升到2010年的11.75%。分析原因可能有:首先孕妇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对试产过程中发生难产不能接受,部分产妇错误地认为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安全、无痛,惧怕分娩痛,害怕试产失败又改行剖宫产,无论有无指征坚决要求剖宫产。其次,医疗的不恰当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又一因素,在剖宫产指征的把握上,医疗所受的影响包括社会和家庭对优生优育过高的期望值,医疗环境条件及医患关系的巨大压力及医疗纠纷的增加,迫使产科医生采取妥协态度,放宽剖宫产指征,把剖宫产当成防止分娩意外的预防性手术及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但是医患纠纷单靠提高剖宫产率来解决,势必会导致剖宫产后并发症引起的纠纷增加,另一方面,存在有诊断过度的问题,提示有部分不合理操之过急的剖宫产,在第一产程早、中期,过早的确认试产失败,选择剖宫产,说明医生对经阴道分娩有潜在危险性的担忧,也是造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不孕症患者增多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以珍贵儿要求剖宫产的产妇增多。又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高,使以疤痕子宫为指征行剖宫产的患者明显增加,这些各项指标的变化,造成剖宫产率的急剧上升。

所以,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是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我们应加强对孕产妇的监护,尤其要提高产时保健和助产的质量和能力,正确宣传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特点,普及产科知识,从心理上对孕产妇进行积极正确引导,开展孕期宣教,消除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开展经阴道无痛分娩,使人们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有新的认识,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阴道分娩,从而健全医疗内部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取得医院领导和社会的支持、理解。充分认同产科的高风险性,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使剖宫产在产科领域中发挥真正的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舜华.剖宫产率升高及指征的变迁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844;846.

[2] 靳军,季玉翠.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8,13(4):279-281.

[3] 徐学春,努尔斯曼等.10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因素分析[J].新疆医学,2007,37:153-155.

[4] 庞淑兰,李学军,薛玲等.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73-875.

上一篇: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