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9-17 07:14:45

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索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选取一定比例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和病毒感染性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结果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病例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浓度升高,与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的比较差异较大,P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简称PCT,是一种可以鉴别和诊断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的新型参数,因其具有特异性高、敏感度强,检验效果准确等特征而逐渐被应用到实验室鉴别中来,而对于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价值的高低医学界众说纷纭[1]。本文选取64例细菌感染患者,25例病毒感染病例以及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先进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其进行PCT检测,并整理记录资料,现将检测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共选取病例119例,在64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中细菌性肺炎27例、淋菌性阴道炎16例、腹腔细菌性感染19例;35例病毒性感染病例中流行性角膜结膜炎21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6例、丙型病毒性肝炎8例;以及健康对照者20例。以上病例均被医生诊断确诊,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客观上说男性病例50例,女性病例54例,平均年龄43岁。

1.2方法 实验开始第1d对其进行血样采集,利用PCT-Q检测试剂卡(试剂盒由德国Thermo Fisher公司提供)对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全部病例进行PCT检测以及C反应蛋白的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操作严格规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配对分析[2]。

1.3疗效标准 该标准是用来反应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效果,其中,如果在运用血清降钙素原的细菌感染患者中的相应参数满足医学要求,则表明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是有效的,相反,则表明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不佳,不宜作为相应的医学指标。

2结果

结果显示,在细菌性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 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及健康组(细菌感染患者有94.28%为阳性,病毒感染患者4.73%为阳性,如果以PCT>0.5 ng/ml为标准,则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94、67%,特异性为95.00%),且细菌感染越严重,PCT浓度越高,另外,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也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和健康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差异P

3讨论

血清降钙素原PCT是人类近年以来刚刚发现的一种可以检测细菌感染的蛋白质,它的存在不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很难被检测到,但是当人类出现细菌性感染时,PCT的水平会上升,其中上升的幅度又和人体细菌感染程度成正比相关。一般而言,当血清中PCT的浓度小于0. 5 μg/L时,一般为病毒感染或者轻微的细菌感染,不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当血清PCT介于0.5μg/L和10.0μg/L之间时,多为细菌感染(有时候也存在个别病毒感染的情况),应根据病情需要采用抗生素;如果PCT大于10.0μg/L,这种情况一般为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必须采用抗生素治疗且应联合用药。

通俗来说,医学临床上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种,因为其外在病症的表现极为相似,很难清楚的判断,因此给细菌性感染的鉴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以前经常采用的C反应蛋白的鉴别方式,但是如果病例存在着病毒感染、手术后排异反应以及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时C反应蛋白浓度也会升高,缺陷较为明显,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实验室方法进行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或其它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以来降钙素原( PCT) 以其检验速度快、检测效果明显、特异性强等特点逐渐被临床医学所采用,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在本组的研究中,我们针对119例病例开展系统的检测方法以及统计学调查,其中6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的 PCT 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人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检测方法具有比C反应蛋白等以往的检测方法更有优势的高效性、科学性、特异性和针对性,为我们合理的区分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我们应该更加完善PCT的检测方法,使其在临床医学和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J].现代预防医学,2010,22(6):104.

[2]李秀,陈孝谦.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331-4332.编辑/孙杰

上一篇: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用于手术器械消毒的推广应用...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