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土地调控新要求

时间:2022-09-17 06:44:58

适应土地调控新要求

2003年以来,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参与国家宏观调控,发挥了土地“闸门”等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当前,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中央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在做好资源管理工作的同时,更注重参与宏观调控。这无疑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

加强土地调控乃势所必然。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诸如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多与土地使用不当、资源消耗过多有关。有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就有粗放的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方式。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从土地和资源上采取措施是最容易见效的。加强土地调控,正是中央根据我国特有的资源制度、特殊的国情和特定的发展阶段作出的正确决策。

面对新的要求,我们是不是能够适应呢?应当说,在近几年的调控实践中,我们通过积极的作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正如部领导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培训班上所说,“从总体上看,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新兵’。我们存在着对参与宏观调控准备不足、能力不足的问题,存在着不大胆、不善于发挥土地‘闸门’作用的问题。”在宏观层面表现突出的许多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国土资源调控和管理去解决,而“我们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和管理的基础工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太适应的地方。”

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首先必须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知识。土地调控的实质是以对资源的利用与控制来影响经济运行,这就要求我们熟悉和掌握宏观经济走向,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联系及基本规律,充分认识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内在关系,使我们的土地利用思想与宏观经济思想融会贯通。只有加强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信息准确,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才能针对宏观调控的需要,提出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方略。如怎样加强土地政策与国家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土地规划、计划怎样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使之更加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梯度转移,有利于经济布局的优化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再如对于土地调控的关键――建设用地的供应怎样真正管好,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度扩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如何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把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都是需要通过学习研究来破解的现实课题。

适应新的要求,转变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尤为关键。土地调控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停步于固有的行政手段运用上,必须更加注重经济和技术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调控的一系列新政策,显然趋向于主要从经济动因上来解决乱占滥用土地问题。如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在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方面,把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作为基本原则,在土地成本中加大征地补偿安置费的比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提高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规定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等,都是经济手段的运用。再如今后实行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计划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依据,也都需要更加完善的技术手段。同时,随着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我们履行职能的管理方式也必须随之转变。应当看到,影响土地调控实际效果的,往往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的审批控制不力,缺乏责任意识。所以,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严把审批“闸门”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责任制度,强化依法监督管理。

适应新的要求,切实提高协调配合的能力日益迫切。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证明,土地政策只有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综合运用,土地“闸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事实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方面,在耕地资源保护方面,在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方面,在土地供应、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尤其是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方面等等,无一不涉及如农业、建设、发改委以及监察、司法等部门工作。部领导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培训班上特别提到要适应矩阵式管理的需要,注重部门协调配合,有效促进国土资源工作的开展。随着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不断熟练,对协调配合能力的提高与和谐良好工作机制、氛围的要求,就越显得迫切。

说到底,还是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以此作为根本保障,我们的国土资源管理才能真正适应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担负起土地调控这一重大使命。

上一篇:要闻点评 第9期 下一篇:耕地保护如何纳入政绩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