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习的建构性对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时间:2022-09-17 06:26:18

浅议学习的建构性对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摘要:建构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本文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建构性学习模式的特点,阐述了学习的建构性对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性学习;自主学习;高校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09-03

我国高校教育近年来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建构性的学习模式则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因而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由于建构性的学习模式是近年来才兴起的,自身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对于这一模式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深入的考证和探究,从而促进更多学习者尽早形成较为系统性的而且科学合理的学习模式。

一、建构性学习模式的定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全新的认识论,建构主义的诞生对我国高校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众多建构主义者对于学习的理解都不尽相同,甚至还有很大的分歧。但是,他们对于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理解学习活动以及怎样看待学习者等方面却都有以下一些共同主张。

首先,建构主义反对那种以客观主义的经验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即,知识是由外界输入到个体学习者头脑中的),他们一般都更倾向于把知识看成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更强调了学习就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毋庸置疑,知识不仅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主要结果;尽管语言可以赋予知识以客观的形式,通过语言便可以实现知识在人们之间的传递。但是,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较好地体现了具体情境的特异性。换言之,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关键在于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并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这一重要过程,从而建构起自己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而那些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说,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意味着信息的积累,学习过程也并不是指信息的简单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一个包含了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过程。学习不仅是理解、获得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还有新旧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同时还意味着学习者要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看法和思想(即,学习知识要求学习者应把握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可以说,建构主义在较大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不难看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教师或课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学习者接受知识的理由;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不同学习历程。

其次,建构主义都强调了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而且,每个学习者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因为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也就是说,学习不应只是教师向学生单纯地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更应该是学生自己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要学会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只做一个信息和知识的吸收者。由此可见,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了学生有效的活动机会,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这对于揭示学习过程的积极主动性、克服传统教学的被动与机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而教师也不应只做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角色,教师必须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要非常注重方法的传授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最后,建构主义一般都以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知识建构的机制,都比较重视学习中的“相互作用”。当然,根据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所关注的知识建构的不同侧面,大致有个体在与其物理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实现的知识建构、个体间相互作用下的知识建构以及个体在更大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建构这三种建构方式。按照这种观点,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单纯地向学习者呈现知识内容,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也不能忽视学习者在以往的学习中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其中的关键是在于,在师生共同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索、交流和质疑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将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毫无疑问,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对于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本身在学习者的共同体之中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据此,建构主义下的学习模式也可分为若干种,其中包括“初始时的建构”、“发展中的建构”和“研究型的建构”三种,而教师在开展建构性的教学活动时,也应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二、建构性学习模式的基本理念

如上所述,在对待如何对知识进行定义的问题上,建构主义者并不认同知识是一种绝对正确的真理,而是认为任何问题的解答都是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他们认为知识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问题,在应用旧的知识时,学习者还需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只有在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基础上,学习者才能让知识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建构主义者还认为,知识要发挥其价值,关键还是要取决于那些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的个体学习者。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可靠的经验性的假设,并不能作为解决所有现实问题的可套用的模板。而建构性的学习方法则是要求学习者在自己有的观点和理念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记忆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拥有很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建构性的学习就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以学生作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最终的目标,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不断加以正确的引导。

三、建构性学习模式的特点

毋庸置疑,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生的主体性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这正是其主体性的内在根据。因此,开展建构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时,其核心就是要着重开展以学习者作为主体的知识建构活动,并真正以学习的建构性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所在。具体来说这种学习模式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建构性学习模式所具有的社会性特点。当课堂教学以建构性的学习模式为主时,这种教学活动的本身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性特征。而这种特征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教学双方当事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在建构性的学习模式下,课堂就成为了社会,而老师和学生则是社会中的两种不同的角色。其二是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具有社会性,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位置,而相互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相对纯粹的社会往活动。其三则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本身的社会性,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在学习时成为了完全具有现实社会情感的人。

2.建构性学习模式所具有的交互性特点。当师生双方在建构性的学习模式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老师和学生都要注意利用特定的情景和方法,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活动又需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组织性。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些交互活动从类别上讲又可具体分为情感上的交互活动、行为上的交互活动以及思维上的交互活动等多种活动内容,而且其交流的形式又有讨论式、会议式、对话式等。

3.建构性学习模式所具有的整合性特点。建构性的学习模式其实也是一种整合式的教学活动。不言而喻,要达到较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方能让建构性学习的意义得到彰显。在建构性的模式下进行课堂教学,我们需要分别对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以及价值观和情感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整合,在建构性模式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优势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

四、建构性的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虽然目前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观还没有形成稳定而清晰的体系,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以建构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建构性学习模式是一种老师帮助学生靠其自身能力构建起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体系的新的学习模式,这也是一个促使学习者获得学习的情感体验并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的过程。

1.建构性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影响下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无须任何外力,其学习效果也最好。但我们又应当认识到任何的兴趣都不是人们生下来就具有的,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而建构性的学习模式在这方面则正好可以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以英语教学为例,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很难认识到英语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只把它当成未来就业的一种门槛,因此也就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而事实上,英语的背后是丰富的西方文化,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把英语学习好,我们就能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的发展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对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2.建构性学习模式更注重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亦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避免培养出只会考试的机器。建构性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起自己的学习小组,定期开展类似于“头脑风暴”式的活动,学习伙伴之间不断进行合作和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取长补短,并在交流所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长期以往我们就可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而这样的合作学习本身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相合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在交流活动中的话语权,在交流前学生通常会更自主地做足学习准备工作,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目的。

3.建构性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质疑,不迷信权威。建构主义者从不认为真理是绝对的或是一成不变的。与此相对应,建构性的学习模式也非常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不会一味地只传授答案,而是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和质疑的时间。也因为这样,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迷信权威,对很多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具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也更具探索精神,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他们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龙梅.从建构主义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英语教学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4).

作者简介:刘虹(1972-),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等研究。

上一篇:文科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333”质量保证体系的... 下一篇: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