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慢性盆腔炎141例观察

时间:2022-09-17 04:10:09

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慢性盆腔炎141例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32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选自本院2006~2008年在我院妇科门诊经检查及B超检查以及宫腔镜检查,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明确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患者192例。包括子宫内膜炎47例,输卵管卵巢炎89例,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42例,及炎性包块14例。192例中,年龄23~48岁,平均32.4岁;已婚181例,未婚11例;病程3个月~14年,平均2.9年。随机分为治疗组 141例,对照组 51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金银花30g,蒲公英30g,丹参20g,赤芍15g,木香10g,桃仁10g,制延胡索10g,丹皮10g,生地10g,桂枝15g,党参、黄芪15g。1剂/日,水煎服,15日为1疗程,下次月经过后可再用1疗程。同时用马齿苋 30g,败酱草 30g,忍冬藤20g,制乳没各l5g,生大黄l0g,赤芍15g,棱莪术各l5g,红花l0g,用纱布包煎,煎至150ml左右,水温50℃左右,装入空生理盐水瓶内,加瓶塞后插入输液器,剪去前端穿刺针及过滤网段,石腊油输液器前端l5~20cm,病人排干净大便,取右侧卧位将输液器前端插入 l5~20cm,调节滴速40~50滴,灌注完毕后取出输液器,侧卧 10分钟,然后平卧,1小时内避免排大便,1次/日,l5天为1疗程。下次月经过后可再用1疗程。对照组口服先锋霉素Ⅵ号0.5g, 4次/日;替硝唑0.5g,2次/日。2周为 1疗程。下次月经过后可再用1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及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③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所减轻;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等无改善。

结 果

治疗组141例,痊愈108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51例,痊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经Ridit分析,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慢性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以及炎性包块。其盆腔疼痛的特点为:下腹部持续性钝痛及隐痛,也可表现为下腹部胀痛、坠痛或腰骶部坠痛,劳累或月经期疼痛加重,常伴有白带增多,月经过多或痛经等症状。长期患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精神萎靡、失眠、纳差乃至消瘦。当患者抵抗力差时,可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盆腔周围组织粘连增厚,抗炎症药物难以吸收,西药不易根治。

祖国医学认为,妇人以血为先,以调血、活血通络而言,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症瘕》首案载述:“张,久痛在络,营中之气,结聚成瘕,始而夜发,继而昼夜俱痛,阴阳两伤,遍阅医书,未尝说及络病。叶氏辨属”营络气 聚结瘕“,施以系辛润通络之法。而治某妇人”右胁攻痛作胀,应时而发,是浊阴气聚成瘕,络脉病也,宜温通营络。同书《调经》篇云:“经水涩少,渐闭,由气滞渐至血结。左右隧道不行。大便坚秘不爽,当与理气活血通络。而该病多由经行产后胞脉空虚,外感湿热毒邪乘虚而入,日久与冲任气血相搏结成瘀。因久病气血受损,或素体正气不足,难以逐邪外出,遂致绵绵难愈。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气不足是其本,湿热瘀阻是其标。本方中丹参、赤芍、桃仁、丹皮行气、活血通络;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党参、黄芪益气扶正以固本;制延胡索、木香、桂枝温经行气止痛。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共奏扶正固本、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之功,具有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之特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抗炎作用;蒲公英、金银花、桂枝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或抑菌作用;赤芍、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能改善机体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且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利于盆腔炎渗出的吸收、纤维组织的软化及粘连的松解。

在解剖方面,盆腔子宫附件与直肠邻近,直肠给药其有成份经直肠黏膜吸收,通过直肠静脉与静脉经髂内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直接作用于盆腔病变组织,局部药物浓度高,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瘀止痛药物保留灌肠对盆腔炎症以及瘀血有显著改善作用。

上一篇:以清热利湿、化瘀软坚、疏肝行气、通络止痛法... 下一篇: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