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案例对比得出的感悟

时间:2022-09-17 03:50:37

两则案例对比得出的感悟

摘 要:一堂合作教研课颠覆了我以往的教学思路,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课堂效率让我认识到学习是永远的,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我来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光的色散; 感悟; 有效

2007学年,我们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物理(试用本)》,紧跟着嘉定区桃李园、嘉一联中等学校的步伐,我们在新教材的海洋中开始冲浪。新教材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我们来说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中要渗透这些,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不得不使我们深思如何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从“乐学”走向“会学”。我们先看两个相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片段――八年级第一学期2.4光的色散。

案例一:

师:太阳光是白色的,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演示实验:用三棱镜模拟彩虹(学生观察)

师:我们能看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折射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为光的色散。这条彩色条纹称为光谱。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声):明白了。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形成光的色散现象吗?

生:不知道。

师:(图片展示)由于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对红光折射程度最小,对紫光折射程度最大。

……

师:自然界色彩缤纷,我们电视机的屏幕更是鲜艳,这些色彩是如何形成的?

生:不知道。

师:如果我们用放大镜去观察电视机屏幕的话,我们将会看到有三种颜色:红、绿、蓝,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光。三原色光按不同比例组合,能混合出各种颜色改变他们的强度,即改变他们混合比例,就能得到各种颜色。

……

师:学习完了今天的课,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彩虹是五颜六色的吗?

生:能。(学生讲解的原因还是较为不完整)

案例二:

师:相信各位同学都见过美丽而神秘的彩虹。老师先要给学生讲一个关于彩虹的传说。(一边播放动画一边讲解传说)族人指着天空中出现的彩虹,说到那就是彩虹姑娘变的,请问同学们,天空中的彩虹真的是彩虹姑娘变的吗?(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很投入的倾听着)

生:不是

师:那天空中为什么会有彩虹,通过我们今天对光色散的学习,就能对这一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师:请同学试着用所给的实验器材:三棱镜、烧瓶、手电筒、玻璃砖、手电筒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学生实验后进行交流)(教师用强平行光源演示彩虹条纹)

师:强平行光源发出白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发生了光的什么现象?

生:光的折射现象

师:白光被折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白光的色散现象,把这条彩色条纹称为光谱。

师:早在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7种色光,从而揭示了自然界颜色之谜。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光是怎样发生色散的呢?

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的视频(ppt展示) 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是否相同?

生:不相同

师:哪种色光偏转的最小?

生:红

师:那说明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程度(最小)那对紫光呢?

生:对紫光的折射程度最大

师: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为什么白光会发生色散。

生:(略)

师:展示静态画面。白光折射,各种色光偏折不同,其中红光折射角度小,而紫光的折射角度较大。棱镜对各种色光折射程度不同,这就是白光色散的原因。

……

师:了解了白光色散的知识,现在哪位同学可以科学的解释彩虹这一现象呢?

生:(发言热烈,学生语言表达完善且正确)

师:很好。我们知道彩虹一般在下雨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滴,这个水滴就像我们教室里看到的三棱镜。(播放动画解释彩虹的形成)我们自然界的的色彩多么缤纷,你们看我们电脑显示屏的颜色也十分艳丽,那么电脑显示屏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要请同学观察电脑显示屏,是由哪几种单色光组合成的?我们可以应用装有水的烧瓶,充当放大镜,紧贴显示屏观察发出的白光由几种单色光组合成。

(请个别学生上前观察并交流看到的现象)

师:这几位同学讲得都很好,其实,电脑显示屏主要由三种颜色组合成的。是红,绿,蓝。这三种颜色我们称之为光的三原色。通过改变三原色混合的比例就能得到各不相同的颜色。

书本P46 介绍了电视屏上各种颜色的由来。

红、绿、蓝点组合的亮度比例发生变化时,我们看到图像颜色也随着变化。

两个教学片段,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目标相近,但是教学效果却迥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通过上面两则案例的对比,探究其中的教学机理,我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感悟。

感悟一:创设情景,以景生情,有效地进行教学导入。

一节课的开头,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尽快入戏,一开始就像被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住一样。

一个好的开头,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精神饱满,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参与整堂课。

如果一节课的开始没有抓住学生,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中来的话,课堂的效率就会打折扣。

两则案例中,“案例二”教师通过传说的娓娓道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对学生而言是种美的享受,从学生的认真表情上不难看出,他们愿意沉浸在这种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高度的激发,对后续的教学活动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

一个好的情景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联系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力求使其自然、新颖、形象、多样,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有限的条件下,要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就得首先考虑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每节课堂的有效引入,会让学生每次充满好奇,让我们的学生对物理课充满期待。

感悟二:精心设问,提高质量,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巴尔扎克说:“问”是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师生互动的剂,是学生产生质疑和思索的推进器,是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问题的催化剂。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设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

两则案例中,“案例二”的学习效果更好,大部分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物理知识结论;而“案例一”虽然讲解了正确的知识结论,但是学生掌握的效果并不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对比两个案例的教学过程,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具体教学操作上教师存在着差异。“案例二”中教师通过ppt,结合“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是否相同?”、“哪种色光偏转的最小?”和“那说明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程度如何?”等精心的设问给学生指引恰当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注意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而“案例一”中教师则笼统地问学生“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形成光的色散现象吗?”,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去分析思考,所以造成一步被动、步步被动的局面。教师只注重物理知识的结论和结果,忽略了学生自己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学生学得比较被动,感受也不深刻。

二期课改的物理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设问的功能,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交流机会,使教学产生互动,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精心创设问题。既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终提升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汲取上述两则案例的经验和教训,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文本、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感悟三:实验教学,美化课堂教学手段,有效地营造兴趣氛围。

“案例一”中物理的结论都是教师通过讲解得出,但“案例二”中,通过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在实验中由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物理现象和规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在体验中兴趣得到了提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在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如果教师只凭讲解就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样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分析能力 下一篇:唤醒后进生的人格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