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策略

时间:2022-09-17 03:47:28

试议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策略

[摘 要]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严把建筑材料检验关,确保工程质量,提出一些预防的措施或建议。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359-01

一、前言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要求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不仅要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还要按规定进行必要的试验或检测,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同时提出在质量检测中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样制度,对工程质量检测进行全方位管理。

二、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

1.钢材

(1)钢筋:《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标准中第8.2、8.3条明确规定,热轧带肋钢筋组批规则应以“四同状态”(同一厂别、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批重量≤60t为一验收批。而许多施工单位由于钢筋进货渠道多, 使用的品种规格多, 施工现场因场地所限, 管理又较乱, 不能以“四同状态”进行组批。另外, 取样时应在同一批不同捆上随机抽取2根, 每根截取端部500mm后, 截取2段, 一段做拉伸, 另一段做冷弯。而有的施工单位为了不浪费定尺的钢筋和方便起见, 直接在一根上截取或从废料堆里寻找所需规格进行试验, 因此缺乏代表性。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取样时用卷扬机将其拉直(标准方法应用轻质锤将其敲直),试验时其屈服强度不明显,极限强度偏高,伸长率降低,造成误判, 影响了检验结果。

(2)焊接试件:《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2003 第4.1.3 条规定,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实际上,有许多施工单位现场施工时,忽视焊接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可焊性试验;焊接试件取样未从成品中取,而是直接做模拟试件,有失真性。此外,不同焊接形式, 每验收批数量不尽相同。

2.水泥

(1)取样不具代表性。《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 1990中规定,施工现场取样,应以同一水泥厂、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袋装不超过200t 为一次。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20 个不同部位取等量的样品,总量不少于12kg。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的水泥因进货渠道不稳定,品种杂乱不一,为了节约试验费用、方便等,一次性提取某一品种半袋或整袋作为样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试样失真。

(2)安定性检验结果还未出来,现场已使用。水泥标准规定,水泥安定性检验必须合格, 否则为废品,禁止使用。一般安定性检验需2-3天出具检验报告,而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水泥运到施工现场立即使用,然后再取样送至法定检测单位进行试验。待安定性检验结果出具为不合格时,施工现场已浇筑混凝土或已组砌墙体,造成了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3)水泥未按所需环境要求进行堆放。

(4)出厂已超过3个月的水泥(快硬性硅酸盐水泥超过1 个月)未及时进行复检,水泥受潮成团或结硬,强度受损,仍按原强度等级使用。

(5)袋装或散装水泥未按要求严格进行计量的现象时有发生。袋装的水泥要袋袋称量或经常进行随机抽量,因为目前的袋装水泥重量负误差的偏多,且超差现象严重。例如:某工地发现所送水泥袋装较松散,随机抽查了几袋,袋上注明重量为50kg±lkg,实测重量最少的仅为44Kg。若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工程实体的混凝土构件或砖砌体砂浆强度则会直接受到影响,难以确保工程质量。

3.砂子

使用时未及时调整砂的含水率,送检以粗、中砂替代细砂,现场用砂取样失真。《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1992 规定,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粗、中砂,若采用细砂时应及时调整检测单位出具的配合比。因施工现场所用砂通常露天堆放,其含水量随空气湿度变化而变化,要控制好单位用水量(因检测单位提供的是以骨料干燥状态为准的理论配合比,应根据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情况及时调整为施工配合比,雨天时要采用快速炒干法测定砂的含水率并及时扣除),同时要对现场细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严加控制,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4.石子

碎石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规范要求,泥块含量较多,未及时调整级配、冲洗泥块,直接使用。《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1992 中第3.0.1 条规定,不宜使用单粒级配配制混凝土。如必须使用则应作技术分析,并应通过试验证明不会发生离析或影响混凝土质量。而实际上施工现场使用的石子虽不完全是单粒级配,但也不是较理想的连续级配。

5.砖

现场所使用的砖与所送检的不一致。砖因季节所致有时供不应求,许多外观质量较差、尺寸不等、表面不平、缺棱掉角的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然后再购买一些质量好的砖掺合搭配着使用,而送检时有意挑一些质量好的进行检验。例如:某施工工地晚间进砖,所运砖车为自卸的,砖快用完时,发现有较多的碎砖,一段时间后该批砖所组砌的墙体出现了裂缝。后经分析查明,所用砖抗压强度较低,自卸时,砖与砖互相碰撞影响质量,施工时用塔吊提篮吊砖至蓄水池里,片刻后提至所用场地使用,由于砖的润水根本不充分,使用后严重影响了砌体砂浆的和易性,使砖砌体砂浆强度不同程度的降低,造成墙体出现裂缝。

三、预防措施和建议

如果不能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势必造成工程中误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出现坍塌,造成经济损失。为了消除建筑材料给施工带来的质量隐患, 建议在严把建筑材料检验关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对建筑材料检验工作的认识。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领导,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2)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施工单位要建立内部土建实验室,作为企业的质量保证机构,要强制执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和取样的真实性。

(3)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建筑材料,严把进货渠道关。施工单位购买建筑材料时,应首选正规厂家,直接购进行核查厂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厂家资质,对产品要验证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

(4)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检测中心骨干作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质量检测中心具有不同的资质和营业执照,是工程(产品)质量检验、重大质量事故检测鉴定的法定单位,这些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数据负责,要制止出具只对试件(表样)负责的检测报告。

(5)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严谨作风。加强质检人员与施工物资采购人员的横向联系,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公正、廉洁的作风,对违反检测规定的行为、要给予严肃批评,甚至给予处分。

四、小结

只有提高了建筑材料的质量,严把了建筑材料的检验关,工程质量才能有保证,才能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落到实处,建筑工程质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盖明亮,建筑材料检验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河北水利,2005(3),

[2] 何灼,建筑材料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筑与工程,2007(13),

上一篇:基于水利工程浅谈防渗技术要点 下一篇:浅谈提高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