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剖析范文

时间:2023-02-27 10:11:09

建筑材料剖析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措施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material inspection work, ensure project with the material quality is to do a good job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work of the important technical guarantee. This article through discussed the building materials quality tes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d the measure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building material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quality test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在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试验检测技术也相应地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发展。特别是近来,检测技术更加趋于成熟和先进,有关检测的标准、规范相继颁布、实施,促进了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试验过程中,检测人员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问题,既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又影响了工作效率。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1.1检验项目

建筑材料根据其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建筑功能材料。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检测、试验材料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并服从《省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编制办法》。材料检测试验项目的确定应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只检验其原始合格证明而不按规定抽样试验,或虽抽样试验但检测项目不全,都是不符台要求的。

一般说来,建筑物的可靠度与安全度主要决定于建筑结构材料,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则取决于建筑功能材料,由于建筑材料的品种繁多,因此只能根据材料的特性和所被使用的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项目有:

(1)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MgO含量检验以及细度,烧失量检验;

(2)钢材的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检验以及反复弯曲,焊接,冲击检验;

(3)砂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量,密度检验以及有害杂质含量检验;

(4)石级配,强度,压碎指标,含泥量,含水量,密度检验以及有害杂质,坚固性检验;

(5)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检验以及抗渗、抗冻检验;

(6)砂浆流动性,保水性,抗压强度检验;

(7)石灰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检验以及细度,未熟化颗粒含量检验;

(8)粘土砖抗压强度,外观尺寸偏差检验以及泛霜,爆裂,抗冻检验。

1.2取样试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

1.3试验误差 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试验的方法不正确、试验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人为因素等。尤其是试验操作人员不按照要求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往往不仅仅是误差而是错误。比如有的试验人员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当钢筋出现缩颈时便停止了,而不是将钢筋拉断,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此得到的伸长率结果是错误的,该试验也是一次人为的失误。由于钢筋没有拉断,而得到的伸长率要远远低于实际值。其原因有可能是操作人员将钢筋拉伸试验与钢筋焊接拉伸试验混淆了,钢筋焊接质量检测不需要测伸长率,因此只需要钢筋出现缩颈就可以停止。因此,必须掌握好正确的试验方法,避免出现错误。

1.4加荷速度

在常温试验条件下,如果材料作力学性能测试时加荷度较快,试件的变形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的固有强度;如测钢筋的屈服点时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会有所提高’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及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因此加荷速度应严格按照材料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当试件开始迅速变形接近破坏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测出试件最大的荷载值(钢筋拉伸至出现颈缩时可逐渐减小油门,让颈缩现象缓慢发展,直至试件断裂,以减轻试验机的振动和响声)。

1.5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在同一组试件的测定中,有时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有取舍的要求。例如在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中,当3个强度值中出现超出平均值±10%的数据应予以剔除,计算其余数据的平均值。此外,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也都有各自的数据取舍方法。

计算结果的修约按GB/T8107—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其尾数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有效位数。例如按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钢材(包括钢筋)性能的测定结果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修约。对没有具体要求的,强度值≤200N/m㎡时,修约间隔为1N/m㎡,强度值为200~1000N/m㎡时,修约间隔为5N/m㎡,强度值>1000N/m㎡时,修约间隔为10N/m㎡。另外,还应遵循计算过程中不得修约的规定。例如砂的表观密度试验,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定需做两次试验,但每次计算的表观密度值不应进行修约,只需将两次结果的平均值的尾数修约为0即可,否则会加大误差的传递,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2、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措施2.1严格材料进场检验

为了控制各种建筑材料配件的质量,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是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材料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构件、半成品材料、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且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应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否则不能认可其进入施工现场。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在选购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核查,而不能仅仅核查复印件,同类产品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要分别核查每个品种的证件,以防冒名顶替以一代十。 2.2规范要求的强制性检测

为了保证结构的质量以及安全,治理质量通病,防止伪劣材料用于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或主管部门规定,需要进行材料项目检测。目前质量检测站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粱、板、柱)混凝土标号、强度及钢筋数量、强度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加气块两项性能(外观质量及强度)检测,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3、结束语

近年来,由建筑材料质量问题直接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这与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检测规范,不仅是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运行的关键,而且对建筑工程在成本控制及节能降耗方面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赵巍.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科技资讯.2009(9)

2.时晓艳.建材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提高对策

Abstract: Material quality control and protection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nly the quality of the materials is goo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an be guaranteed. Insp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quality are described, and proposed a series of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terials; quality test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所谓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就是使用仪器和设备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评定其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抓好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检验,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从业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房屋建筑材料检测工作需要依靠精密的仪器进行作业,既要求工作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也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更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程学知识。现实中,很多从业人员由于实际经验、文化程度、个人能力、工作态度等的差别,造成检测过程出现较大的偏差,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

1.2 检测方法上,各地检测程序与标准不统一,加之各地检测仪器及检测管理系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工程材料质量的检测管理。

1.3 检测手段简单化。尽管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材料检测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纵观全国,很多地区依然沿用落后的手工填表、人工统计方法,既增加了工作的繁琐程度,又由于技术水平低下,造成很多数据出现误差,很多数据出现失真、丢失现象,给工程带来质量和安全隐患。

1.4 施工单位的材料采购无计划,现场堆放不规范、无标识牌、混堆,加上管理不善,当水泥、钢材等材料产生受潮、变质、锈蚀时,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材料检测不及时,不严格,漏检、错装,使不合格的材料当作合格材料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隐患。

2、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内容

2.1 试验检测项目:建筑材种类繁多,各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其检验的项目也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要求。建筑工程主要使用的材料有:水泥、钢筋、砂石料等等,比如水泥应该检测其安定性、强度、细度、凝结时间等;钢材应该检测其抗拉强度、冷弯及反复弯曲、焊接质量等;碎石主要检测其强度、级配、压碎值指标、含泥量、坚固性等;砂主要检测其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混凝土主要检测其抗压强度、和易性、塌落度等。

2.2 试样的采取: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一般是在一批材料里随即抽取不同部位的规定数量的样品作为试样。取样的位置及方法也必须符合要求,不得特意的为试验而做试样,比如在采取钢筋焊接试样时,严禁特意的制作试样。试样的数量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若数量太少、取样的方法及部位也存在偏差,那么试验的误差也就大大的增加,有时候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因此,试样采取的方法、数量、部位等都必须符合要求。

2.3 试验误差: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试验的方法不正确、试验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人为因素等。尤其是试验操作人员不按照要求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往往不仅仅是误差而是错误。比如有的试验人员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当钢筋出现缩颈时便停止了,而不是将钢筋拉断,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此得到的伸长率结果是错误的,该试验也是一次人为的失误。由于钢筋没有拉断,而得到的伸长率要远远低于实际值。其原因有可能是操作人员将钢筋拉伸试验与钢筋焊接拉伸试验混淆了,钢筋焊接质量检测不需要测伸长率,因此只需要钢筋出现缩颈就可以停止。因此,必须掌握好正确的试验方法,避免出现错误。

2.4 数据处理:有时候,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离散性比较大,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比如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时,若其中一个试件的强度值超过了平均值的10%,那么就应该剔除该数据,而直接将另外两个的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另外,混凝土及砂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都有各自的计算方法,而并非简单的将数据相加完事。计算得到的结果,尾数应该按照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其位数也必须满足要求。试验结果有时候会其预期的过大活过小,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有时候也会差距悬殊,或者同一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出现矛盾的现象,对于这些结果,必须要认真对待,必须查明原因,及时进行重新检测。

3、提高材料检测质量的对策研究

3.1 进场施工材料的检测 建筑材料进场使用前,一定要先进行检测。这些材料包括土建、水、电材料、节能材料及建筑主管单位、监理单位确定必须送检的其他建筑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建筑材料入场前主要检测材料外观、尺寸、性状、数量等等,另外还要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一一检验,相比于材料的外观部分,材料的内在质量更加重要。而按照材料检验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送检、见证取样送检、不合格复检和监督抽检。当材料进场复验出现不合格时,对于规范允许重新取样双倍复检的材料,必须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按有关规范标准重新抽取双倍试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各类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若检测不合格应禁止使用,在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共同见证下就地封存,并通知质量监督人员进行见证处理。对于允许可以重新取样双倍检验检测的材料,经监理单位见到检测合格证后方可使用,若所检测仍不合格则要对工程现场进行封存,并通知质量监督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见证处理。

3.2 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材料进场时,还应对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验收,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原材料,都必须事先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质监员在日常监督检查和工地巡查中,应将工程材料进场复验情况作为工作重点,进入现场的原材料与提交的资料在规格、型号、品种、编号上必须一致,每次检查中应认真核对施工记录和材料进场复验报告,查证材料进场复验频次、数量、报告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先用后检等问题。不同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批号的材料是否分别堆放,界限清晰,并有专人管理。对于发现问题的,应及时签发监督文书,便于追踪工程质量,对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也有很大帮助,并对责任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

3.3 试验误差的控制 试验方法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可是有个别试验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在作钢筋拉伸试验时只试验到试件出现颈缩而不将其拉至断裂,这是不正确的,这样就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差,但这是工作人员所能控制的,并不属于试验误差。钢筋不拉断,其测得的伸长率较规定的试件断后伸长率要低,与标准规定相违背,这是不允许的(钢筋焊接件由于不需要测定伸长率,可在试件出现颈缩现象后停机)。试验要求必须准确,以减少误差。

4、结束语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3篇

一、专业培养目标为纲,以教材为本,构建建材知识体系

《建筑材料》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技术课程。它既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常用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种类、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生产方法、检验方法、保管方法、验收规则及新材料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和培训应达到下列目标: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和保管知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和使用方法以及验收规则;具有正确使用和合理选用常用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能力。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新型材料不断涌现,要在短短的一学期内把这么多材料的相关知识全部掌握就显得求全责备,事实上也难以实现。那么有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字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材料知识呢?笔者的体会是:以专业要求为纲,以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为本,以性质决定用途为主线,分门别类,按照名称类别化学成分生产方法特性应用储存保管规则等顺序进行讲授,搭建建筑材料的知识体系。

二、分清主次,理顺脉络,抓住重点,克服难点,迅捷高效地掌握主要材料知识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供中职工民建专业使用的《建筑材料》为例,该教材总共十三章内容,其中第11、12、13章为选学内容。而前十章中各章内容的多寡,知识的难易并不相同,从教材推荐的学时分配和材料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第4章水泥,第5章混凝土,第8章钢材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教学时不应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精力,而应有所侧重,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对于重点章节重点内容全面把握,弄懂钻透,在教学上安排较为充裕的学时,精讲多练,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演示实物、做演示实验、参观本地区的重点工程加强直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般章节一般内容可以适当削减教学时数,理顺脉络,勾画轮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第4章水泥是《建筑材料》的重点内容之一,该章介绍了各种水泥的生产方法、组成、特性、硬化机理、技术标准、适用范围以及储存方法等知识。在诸多知识中,以硅酸盐水泥为核心,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等五大常用水泥为重点,以五大常用水泥及其它特种水泥的应用为难点。从教学反馈来看,许多学生都觉得这一章确实重要,但要全面掌握这一章的知识又比较难。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宜昌地区丰富的建设资源,以宜昌城区的道路改造、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兴建为例引出新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条分缕析,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对全书各章各节的把握,分清主次,理顺脉络,抓住重点,剖析难点,提纲挈领,有的放矢,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手段实施,势必会促使学生多快好省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区别教学对象,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中职的生源呈现多元化。来我校就读工民建专业的学生既有初中生,又有高中生,甚至还有大专生,他们年龄有差距,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有高低,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有差别。因此,在讲授同一部分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区别教学对象,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或放或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参照,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使教师教有所教,学生学有所学,更重要的是学有所得。身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施教对象,剖析他们的学习方式,既忠实于教材,有游离于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类别的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牢,记得住,用得上。

四、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凸现理论知识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建筑材料》是一门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学以致用的原则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讲授相关章节时,应根据学校现有设备条件有选择性地开设建材试验课。建筑材料试验是本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试验,可以使学生熟悉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对常用材料的性能进行检验和评定,可以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建筑材料试验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基本的试验技术。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历年来根据现有设备情况给工民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胶砂强度试验、砂筛分试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试验、钢筋拉伸试验等试验。学生通过做这一系列试验,一方面可以验证书本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从教学情况调查和课程考核结果分析,学生对做试验是欢迎和饶有兴趣的,教学效果也很不错。除了做试验外,还可以带学生到建材厂、建材市场和建筑工地参观实习,现场认识、了解、使用和熟悉各种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特性、施工、保管方法等知识,使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无缝”接轨,将书本上抽象的材料名称具体化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直观的体验,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知识、用知识的动力和激情。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工业生态学;绿色建筑材料

由于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筑行业一直没办法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集合了当今盛行的绿色概念,在建筑中融入了和谐环境的因素,而一栋建筑的绿色程度大部分来源于建筑材料的选择。[1]本文就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物的定义,并分析了当今市场上主要的几种绿色建筑材料,为相关企业选择适当材料做出了指导。

一、绿色建筑材料的界定

绿色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绿色建材来源于生态材料,具有生态材料的各种优点,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材料十分先进;对环境的危害作用最小;并且最为舒适实用。在材料的制作工艺上,绿色材料要领先于其他种类的材料,对环境、人体的负面影响要降到最小。工业生态学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就要在绿色材料这一环上,彻底改善老旧的产业生态系统,用生态建筑的形式来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浪费,将废物的排放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准内,以尽量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所谓的环境,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要接触到的自然力量以及自然作用。所以绿色建材所涵盖的范围从单一的指标与阶段,延伸到了多部分集成的系统。因而在绿色建材的使用中,在高级工业生态系统的全程指引下,将尖端技术整合到环境的保护之中,创造舒适可靠的建筑材料。

二、绿色建材的评价和选择

1.绿色建材的评价

一款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影响到了环境,对环境的影响有多深,这些都要靠生命周期评价来探明。由于一款产品的使用必然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命周期评价就巧妙地运用到了这一点,成为了环境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产品完整的生命周期内,物质、能量环境对产品的影响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最终得到的产品评价。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之中,影响因素、产品的清单分析、产品的目标定义以及对结果的剖析这四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产品的清单分析揭示了产品的寿命中物质与能量如何进行流动,将其形象的表现了出来;而对不同影响因素的评价则总结出了清单分析的内容,并且适当补充了清单分析中没能完全表达出来的部分,涵盖了原材料的获取、生产、运输直到使用完了最后拆除的整个过程。[2]

在生命周期评价中,最初就十分精确地定义了产品的功能,然后再展开了后续的评价工作;在评价中要考虑到时间与空间有所不同,以及人体健康、资源消耗和生态等因素对材料的影响,不能盲目地以现场结果为主,还要考虑到潜在的影响因素。在功能相似的产品对比上,生命周期评价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图1就以环境指标为基础,详细评估了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结果可以大致地显现出在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内环境对其有多大的影响,并且将建筑材料的各项指标量化处理,可以轻易地将建筑材料的绿色程度显示在纸面上,便于各方判断。图1

2.如何正确选择绿色建筑材料

(1)选择依据

上文已指出绿色建筑材料应该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国家大规模推广可持续性建筑的大背景下,绿色建材也要跟上步伐,要有较高的资源、能源效率,控制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并且价格要能被普通大众所接受。[3]要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就要在材料的回收利用,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方面做文章。将生产中消耗尽量降低,在本地购买可以重复使用的、寿命较长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在制造过程中,自身所耗费的能量较低,能够根本的降低整个建筑过程中的能耗。材料是否含有毒性、防潮性能好坏、是否能够随时进行维修等因素都是室内空气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在绿色建筑材料当中,有一种节约用水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建筑的用水。

(2)选择步骤

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以工程项目本身为基础,在一般情况下,建筑材料的识别方式给建筑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有效依据。建筑材料的选择奠基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当地社会本身的经济、环境条件,并且要符合在法律所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绿色建筑材料的优势,制定绿色建筑材料的行业标准。依据绿色建筑材料的标准,采用法律所允许的手段来确认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为绿色建筑材料做适当分级。[4]有了建筑材料的分级系统,就可以方便地依据要求来选择项目所需要的绿色建筑材料,避免选错材料情况的出现。

三、结语

相关企业在选择绿色建筑材料的时候,以工业生态学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材料生命周期的前提下,考虑到多个因素,将绿色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响应了国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号召,促进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不同的绿色建筑材料,以其生命周期为基础进行评价,可以较为方便快捷地评估建筑材料对环境的作用,避免了在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中,环境一直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建筑的总体质量,而使建筑物出现瑕疵。(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胜方,柯刚,刘景民,范和平王洛礼;绿色高分子材料的研制与应用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2年11期

[2]李卫;城乡生态建筑之本质研究——从整体物质能量运动角度探讨城乡生态建筑的本质[J];华中建筑;2011年07期

[3]杨建荣,张颖,葛曹燕,李芳;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认证项目技术及应用[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年02期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5篇

2008年北京奥运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所谓科技奥运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渗入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中。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奥运建筑也以其宏伟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和千姿百态的设计结构为世人所瞩目,并且成为一个国家、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文以奥运场馆建筑材料中的绿色建材为例,通过对绿色建材的发展与奥运会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阐述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和奥运会这一国际性重大活动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剖析“科技奥运”的深层内涵。

一、奥运场馆建设建筑材料简介

建筑材料是建筑结构和空间的灵魂,采用不同材料的结构和围护构件,按照材料性能和力学规律围合成的室内空间,是功能与美感的高度统一,具有对于建筑功能的适应性和满足人的精神与审美要求的双重特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建筑材料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原始的土石,到天然的木条、石块,继而又出现了石材、木材。到了18世纪建筑材料中出现了水泥。1940年以后,钢材、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骨钢筋混凝土使建筑物的规模产生飞跃性发展。20世纪以后,高分子有机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智能化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带来了建筑物功能外观的根本性变革。现代社会,人类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于是,质轻高强材料、高耐久材料等的产生以及性能深化已经刻不容缓,“绿色建材”的要求也应运而生。

从80年代末期起,“环保和绿色”成为奥林匹克建筑的主旋律。因此,建筑材料的发展一定要适应生态环境和绿色建筑的需要,要符合“绿色奥运”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在历届奥运会场馆建设中的应用

应用于奥运场馆建设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其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是绿色建材。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三、建筑材料对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支持

建筑材料作为奥运会场馆建设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奥运场馆建设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另一方面,建筑材料的应用也成为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奥运会场馆建设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绿色建材、土木工程材料、工业管道和建筑环境与设备等。

1、绿色建材的支持

(1)为绿色建筑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2)改变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3)为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潜能;(4)节约资源,降低能耗;(5)降低污染。

2、土木工程材料的支持

(1)为建筑提供基础和物质保障;(2)提高施工估料准确性:(2)降低材料消耗;(3)节约成本;(4)提高建筑物质量。

3、工业管道的支持

(1)为建筑物提供各种规格的管材;(2)为建筑物内的冷热水系统、采暖系统、纯净水供应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提供材料。

4、建筑环境与设备的支持

(1)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科学的良性循环系统;(2)创造必要的日照与通风条件;(3)控制建筑区内的噪声、电磁波干扰和强电场辐射;(4)防止大气污染;(5)寻求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形态和建筑构造;(6)改善建筑的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

由此可见,合理有效地应用建筑材料,可以提高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奥运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四、奥运会场馆建设对建筑材料的推动作用

奥运会大规模的场馆建设、诸多的基础设施工程,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并且因为每一届奥运会场馆的设计需求不同,对建筑材料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推动建筑材料技术改进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科学进展的不断提高,人们迫切需要大跨度、高性能的空间去进行工业生产、体育运动、举办各式展览会。建筑所能达到的跨度,同所能达到的高度一样,是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奥运会场馆也朝着大跨度空间发展。

这就需要使用的建筑材料能满足其结构要求。随着场馆结构的不断改进,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在大跨度结构体系中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是膜材料,奥运会场馆建设推动了膜材料技术的改进。

2、推动建筑材料技术创新

随着奥运场馆建设的发展,传统建材和新型建材都面临着创新与转型。一些不适宜绿色建筑发展需求的低质高耗建材产品将被淘汰。绿色场馆的建设需要发展更多的建筑材料,针对绿色场馆的需要,需开发出新型的绿色建材产品及相关配套技术。奥运会对建筑材料技术创新的推动,产生了许多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建筑功能材料。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设过程中,首钢的废钢渣变身绿色建材筑“鸟巢”。施工中采用先进的钢渣回填技术配重抗浮,销纳废钢渣8.2万吨,不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钢渣处理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废钢渣应用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首钢自主研发出“陈化钢渣生产干混砂浆”工业,也就是用这些废钢渣生产砂浆建材,这项技术在世界冶金史上是首创。同时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钢渣干混砂浆生产线,所产干混砂浆成本低、性能稳定、强度高、无毒害。其次,是对回填技术的改进。“鸟巢”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钢渣代替传统材料以增加配重,从而抵抗地下水的浮力进行回填。

3、推动建筑材料产业发展

奥运会大规模的场馆建设、诸多的基础设施工程对于建材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随着场馆的大量建设,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建材产业的发展。国家针对奥运工程制定了相当详细的建材行业准入标准,每种产品都有相关的数据标准。越来越多的建材企业都愿意根据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产品,将最新、最实用的建筑材料应用到奥运场馆建设中。

悉尼奥运会的场馆建设为澳大利亚的建材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设计了可转向的遮阳板来调节室内温度,其赛场挑蓬采用2个双曲抛物面网壳,设以新型半透明聚碳酸复合材料面层以增加场地自然光,不仅不会被太阳直接照射,还有利于电视转播达到最佳效果。新闻中心是利用当地皇家农业协会马厩改建成的5万平方米的建筑,并没有设计机械通风,而是采用塑料膜制成的开孔管道和漏斗状通风装置,用来通风换气。

五、结论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6篇

1建筑类职业教育中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1 职业教育特点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应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市场变化。所以建筑材料教学方法应进行调整,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

1.2 生源情况变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出现了生源情况的变化,目前职业教育的生源由两块组成,一块是除了一部分兴趣爱好所至而心甘情愿地报名外,相当多数学生是对于考取重点高中有困难,或者是对高中后教育力不从心而被动报名的初中毕业生。另一块是两年大专招收的高中毕业生,也是在本科一、二、三批精选后入学的。当然,这里也不排除一部分高水平的学生。由于生源情况的变化,学生知识结构层次不同,年龄情况不同,要求建筑材料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学生的教育。

1.3 市场需求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业市场工种的细化和新型产业的诞生,市场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种和岗位,然而一部分岗位对建筑材料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商品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施工现场试验员、资料员以及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工作人员等都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岗位,适应市场需求,就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2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改变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在一线岗位从事现场和实际的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作为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讲述材料的现场应用及质量要求,多让学生参与实践环节。提高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2.2 远离黑板实现课件教学

所谓黑板教学就是指理论教学中通过黑板给学生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模式,远离黑板就是远离这种模式。黑板教学比较生硬、呆板,学生接受信息时容易疲惫、厌烦,再加上黑板上无法展示逼真的图案和材料质地,无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而课件教学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图片能够很好的将材料的形体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并且课件教学通过版面、色彩、图案以及形式转换,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加强参观、设计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让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建筑施工第一线和材料市场,了解现场材料的应用及新型材料的种类,使学生及时掌握材料的应用情况及发展的新动态。所谓设计是指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能够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进行剖析或进行模拟建筑群体,从地基—基础—主体—屋面—装修等部位让学生填充出一个建筑物模型,并说明所用材料的理由。通过设计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建筑材料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4 增加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是指把当前工程中由于材料问题出现的事故作为建筑材料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由于材料的哪些问题出现这种事故。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很好的与实际结合起来。

2.5 增强试验教学,掌握试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扩大就业面

试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试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检测内容和试验方法,可以独立完成建筑材料的取样—送检(检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试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适应建筑企业市场也能适应检测单位、商品混凝土公司、建材制品公司等相关领域,扩大了就业面。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类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材料教学方法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如何为主干课程服务,是面临的一大问题。调整建筑材料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实现课件教学,加强参观、设计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增加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通过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拓宽就业面,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开设奠定了基础,达到全面实现建筑类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红军,吕丽华,柳俊哲.关于《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设想[J].建筑工程科技信息,2004,1:165~166.

[2] 邹继雪.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31):207~208.

[3] 朱劲松.关于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199~201.

[4] 李晨洋,刘东,赵晶.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32~135.

[5] 郭玉起.高职高专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69~70.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7篇

1.1职业教育特点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整个就业市场的大众教育。因此,要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各职业院校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增加实训课程比重,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际能力。因此,学校必须积极改革建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逐步优化建筑材料教学方案。

1.2生源情况变化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职业院校的生源情况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而言,目前职业教育的生源构成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自愿接受职业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和无法顺利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另一块是两年大专教育招收的高中毕业,其知识结构较初中毕业生更系统和完善。生源构成的变化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适当调整建筑材料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3市场需求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工种的日趋细化,整个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岗位和工种。与此同时,一些建筑岗位对建筑材料的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操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必须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现代建筑类岗位的工作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其就业优势。

2建筑工程材料方法的探索

在制定建筑工程材料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时,学校应该突出能力本位特征,有机融入一些新型专业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求专业授课质量,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改变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职业院校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一线岗位从事现场和实际职业活动能力为重点,积极向学生灌输一些现代建筑工程材料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通过学习,学生将对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性能特点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此时,学校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不断提升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其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2远离黑板实验课件教学

黑板教学是一种利用黑板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直观性。但与此同时,黑板教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如信息容量有限、生硬呆板、无法展示真实的材料质地等。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疲劳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

2.3加强参观、设计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为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建筑施工第一线和材料市场,并邀请专业人员对现场材料和新型材料的应用进行讲解,使学生及时掌握和了解建筑工程材料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进行剖析,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模型。这种现场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水平的提升。

2.4增加案例分析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法是职业院校常用的一种授课方法,该方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工程材料质量不过关引发的安全事故,并运用专业知识答疑解惑,提出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出现,保障施工安全。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

2.5增强实践教学

掌握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扩大就业面。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环节,强调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整个过程,即取样-送检-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分析。实验教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了解了当前建筑市场的实际岗位需求,并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其材料检测水平,实现知识结构多元化,以进一步扩大其就业面,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课程要想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符合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就必须逐步优化其课程结构,调整建筑材料教学模式,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并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学生通过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扩宽就业面,适应社会的需求。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进入了飞跃式发展时期,国家一度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材料规格,生产标准甚至是价格都有了一定的规定,在短暂的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整个建筑资料市场的规范化,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受到世界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市场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化,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大建筑企业为了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使用各种方法降低成本,此刻,便开始出现了建筑材料的假冒伪劣,由于价格低廉,虽然明知道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但依然有许多追求暴利的企业不断使用各种劣质材料,使得建筑资料市场变得更加混乱,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已经存在着巨大的材料安全隐患,各大部门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从建筑材料的本身和管理方面,进行质量检测,并采取各种手段保证质量的可靠性,有力的促进了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的规范,但依旧需要诸多改进。

二,我国的建筑材料检测及其管理控制现状

1. 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偏低。

对建筑材料实施质量检测和控制,不仅仅需要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需要对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正确熟练的操作,减少操作失误,严格客观的记录检测数据,这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学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相关建筑材料质量标准认识不清,缺乏一定的工程业务能力,不仅仅在对质量检测设备上操作不熟练,更因为一些人为因素失去了在质量质量检测工作中的责任心和最基本的工作道德,因而,对整个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产生了及其消极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建筑材料很多检测标准难以贯彻落实,使得建筑材料检测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质量标准难以规范明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各种品牌的建筑材料,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由于建筑材料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对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比较松垮,同时,由于种类太多,品牌混乱,造成了即使是同样的建筑材料,但在生产中对质量的核定标准也不尽相同,各个建筑材料生产厂家,供应厂家,都有着自己本企业的质量标准,造成了整个市场统一的规范难以贯彻实施,形同虚设,质量检测实施困难。

3. 我国各地的质量检测方法标准各异。

实施科学严谨的监测方法,统一的检测设备,这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标准,但我国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市场上,每个区域,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质量检测工作程序,有着各自的质量评判标准,而且,每个地方研究使用的质量检测的设备机械和相应的质量检测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标准规定,但更多时候,执行的确实各地各区域,小范围的质量检测标准。标准的不统一,对整个质量检测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

4. 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者缺乏质量判别能力。

国内很多建筑材料的使用者对自己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好坏缺乏一定的专业判别能力,千万种建筑材料日益更新,变化多端,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缺乏很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时候是听取材料供应商或者生产商的引导,很容易被误导,当被误导且建筑材料出现了质量问题后,却选择忍气吞声,维权意识较差,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建筑材料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5.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落后。

虽然我国在建筑材料市场上采取了很多质量管理措施,但从整体而言,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程度很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采用,但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6. 建筑材料的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不科学。

目前,各种工程建筑的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最大的消费主体,但很多建筑企业在材料采购的标准不够严格,从材料购买,缺乏一定的专业辨别能力。同时,在各种建筑材料进入施工区后,对不同的材料缺乏统一的分类和统一的分区堆放,造成很多材料之间互相侵蚀,材料生锈变质情况严重,严重的造成了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化,使得原本合格的材料失去了质量保障。

三.我国实施建材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1.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

建筑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高品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施工的中的失误,更可以延长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可以正常发挥出正常功能,有助于保证和维护使用者的合法权利。

2.这是促进我国建材市场规范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尚不够成熟,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建筑材料市场上,比如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措施难以得到落实,市场竞争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促进我国整个经济市场的规范化合理化,必须从各个小市场开始促进规范化,建筑材料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建材的管理监测,有助于保证整个建材市场的质量,有助于贯彻落实各种质量法规,有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规范化。

四,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案和措施

1.严格材料进入标准。

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及样品一致。若不一致,应要求退回。而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就以建筑材料中钢筋的检测标准和为例,如图可知:

钢筋进入施工单位之前,要对其规格,型号等一系列基本的质量标准作出抽样检测并做好记录,通过图一图二可以分析可以得出,钢筋如果受到冷却发生弯曲,则需要核对相关的参数,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2.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材料进场后应该按照检测规范进行见证抽样送检。见证抽样送检应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样必须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督下进行,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对其真实性负责,检测报告中应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

3.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

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由于大部分建筑材料在受潮之后都会变质,所以还要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如水泥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3个月,若存放超过3个月需要取用时必须经过反复检测合格之后才能使用。

五,结束语

质量是一个工程建筑的生命和灵魂,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管理,鼓励研发新的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严格执行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化操作,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程建筑材料基本常识,更要本着公正,严格的原则,科学客观做好各种检测数据的记录保存,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工作的道德水平,严格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并采取合适措施,促进整个质量检测市场的规范化,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融 浅谈建材质量检测及控制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9期

[2]杜善伟 韩业强 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3]郎广 浅谈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 [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2年4期

[4]江陆 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及控制 [期刊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11年1期

[5]刘国强 于桂华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6]李小光 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南北桥》 -2009年9期

[7]龙涛 关于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措施探讨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1期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近几年来工程事故或灾害现场的观察发现,国内建材市场不规范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由建筑材料品质所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居住安全与社会安定的重要议题。为使建筑材料的品质得到进一步保障,同时也为满足人们对于较高居住生活品质的期望,并唤醒国内建筑业的道德意识,笔者将对建筑材料的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探究。

在当前的形势下,建筑材料的管理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笔者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筑材料在招投标过程中控制不到位

工程的建设成果通常是工程建设单位主管的业绩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的开发承接都是其获利与生存经营的关键,因此,工程的承发包无论对于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也因此常导致一些施工单位,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去取得业务,同时,有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阶段没有对相关材料进行市场调查分析,要求投标的施工单位按图纸进行计算,结果导致各施工单位对材料价格定档报价缺乏比较,不但极大影响了投标的效果,而且为工程结算留下隐患,可能会对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两方的利益造成损害。同时,建筑市场的过度低价中标令市场缺失自身免疫防范能力,是低劣产品容易蒙混过关进入工程现场的深层次原因。

二、建筑材料在进场过程中管理混乱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现场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纠正,就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防患于未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本原则,而保证建筑材料的采购及使用环节不出差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施工单位应当选择信誉高、品质好、价格合理的建材,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材料进场验收程序,依据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文件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验收和抽检。但是,现在的进场验收和使用的过程管理多数形同虚设,在一些建设工程项目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为控制成本,指定或默许一些劣质的建筑材料在工程中使用,在进场验收和抽检过程中“偷梁换柱”。当然,大部分的不合格建筑材料是由于材料中间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利用假冒产品进行牟利,或生产商盲目授权造成质量不稳定造成的,由于没有严把进场质量关,许多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流入了工地。

三、建筑材料存放及使用无序化

施工现场堆放的建筑材料应注明“合格”、“不合格”、“在检”、“待检”等产品质量状态,注明该建材生产企业名称、品种规格、进场日期及数量等内容,并以醒目标识标明。并根据建筑材料的特性进行存放,防止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改变。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免人为的造成建筑材料的质量发生变化。由于许多工地没有相关的材料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造成了现场材料堆放混乱,许多未检测合格或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由于没有被区分而被使用,或者由于存放不善造成了材料性质的变化而产生了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管理的无序化,许多材料的使用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现象。例如,有时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热气腾腾的加气块被用于砌筑;许多商品混凝土被人为掺水而导致塌落度过大;圆盘钢筋在调直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钢筋的直径和力学性能发生较大改变等情况。

四、建筑材料的检测及政府监督不完善

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利用第三方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筑材料优劣掌控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个别检测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没能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失真、失控,丧失了“质量篱笆”的功能。还有个别检测人员为了个人利用而放弃了公正公义,检测操作无原则、不规范,是导致劣质建材产品蒙混过关的关键原因。

在建筑材料的管理中,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也是把控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的环节。政府职能部门除了要制定相关的法规、规范标准外,还需对这些法规、规范标准进行监督检查。但是,由于现在的现实情况,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只能以抽巡查为主。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为例,由于监督人员数量有限,抽巡查的频次可能不会满足实际需求,在抽巡查的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监督检查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监督人员通过检查相关的资料和现场实物,按照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而抽检的结果需要另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出具,如果检测单位不能很好的把关,抽检的意义也不复存在。同时,各个职能部门没有很好的交流信息平台以及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及专业水准不一也是造成监督管理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设立建筑材料国家性法规

设立建筑材料国家性法规,确立以建材国家标准为建材品质要求的依据,以建材检验为执行方式,可以达到建材品质管理的目的。目前,针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以上海市为例,主要依据《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这些法规主要是对建筑材料的消费者和使用者进行约束,而没有从建筑材料的根源进行约束。设立建筑材料国家性法规,应首先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者进行规范。未经检验合格的建材,均应禁止销售,将劣质建材清理出市场。建材国家标准的制定也要视各种建筑材料的现实需要进行等级划分,以便使建材的生产者依据不同需求生产不同产品。国家标准确立之后,建材业者为达到国家标准,就会改进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改善生产设备,除了可以引导建材品质的提升,同时也可避免生产业者盲目生产。建立建筑材料的国家标准,可以从源头控制建筑材料的品质,而不是单一的对建筑材料的消费者(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约束和处罚。

二、提高建材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施工单位的建材管理人员普遍素质偏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对于建材的管理也处于相对粗放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建筑材料的质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建材从业人员应该加强技术业务学习,掌握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的进场验收、存放及检测等规定,建立完整的建材国家质量检验规范标准档案,并要随时掌握新的规范规章,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减轻或杜绝建筑材料存放和使用无序化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监理对建材的管理作用

监理制度在国内已经发展地相对成熟,监理人员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作用也在逐步凸显。现场监理人员首先应核查进场的材料是否属于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设工程材料,应做到避免使用本市明令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不使用被总站纳入不良企业名单单位所提供的建材产品。其次,监理人员应熟悉设计文件和建材采购合同的相关要求,验收进场材料产品名称、规格、质量指标等是否与设计要求、合同约定、技术标准相符合,核验数量及外观质量,核查相关证照与包装标志、产品标识、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品种规格、质量等级的一致性。

四、加强监督部门联动执法

建筑材料剖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民用建筑工程从数量上和规模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全国各地民用建筑事业均在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问题、环保问题、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严重干扰者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甚至威胁着施工者、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究其原因,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往往难辞其咎。在此背景下,提高对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深刻剖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为迅速改进和完善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必然举措。

1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有问题

当前,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1 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普遍不到位,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难以保证,甚至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也遭受着严重的威胁。纵观全国各地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语设置不足或位置不醒目,工人佩带安全帽不正确甚至不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安全措施不全,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不达标或不醒目,安全网不完整等问题十分普遍。

1.2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力度不足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常需要配备搅拌机等施工设备,常常造成扬尘问题,有的设备质量不合格,加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的扬尘问题,不但污染环境,更对施工现场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此外,施工现场受天气、人为等原因影响常常出现路面坑坑洼洼、生活垃圾乱丢、施工材料与工具乱堆乱放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问题。

1.3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健全

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涉及多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与工具以及纷繁复杂的施工工艺,如不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计划和健全的现场管理制度,很难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和如期完成,同时也将埋下一定的质量隐患。当前,民用建筑施工现场工序质量不合格、施工操作不合理、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不利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干扰着施工的正常秩序和既定进度。

2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对策

为提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效,应针对现有问题采取以下优化对策:

2.1 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为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班组乃至个人,做到施工与安全并举,保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执行力度;2)有计划的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使施工现场全员具备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既要的安全生产与自我保护机能,管理层人员更是要全面学习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3)制定科学的施工流程与安全管理规程,严格按照既定流程和规章制度施工,每一道工序的开展都应首先确保现场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及工程半成品和成品的安全。

2.2 加大施工现场环保管理力度

首先,为减少环境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可尽量采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其次,

现代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必然会产生很大噪音,对周围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此应合理安排调整施工时间,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应尽量避开人们的休息时间,以降低噪声污染,营造相对安静的施工环境;在施工现场的安排布置上要合理化,施工材料、机械、办公室的安排布置要科学合理,以充分发挥各项施工资源的效用,做到节能减排;此外,施工现场应采取妥善的降尘措施,如绿化、洒水等,避免扬尘对环境及现场人员造成的危害。

2.3 健全施工质量控制制度

民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制度主要包含:质量责任制度、施工技术复核制度、施工现象会议制度、施工控制制度、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制度、工程质量统计制度、工程质量事故上报、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等制度等等。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工程施工条件、施工合同、项目组织结构等因素科学制定以上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协调技术人员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序质量检测与验收等工作。将施工质量控制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班组乃至个人,以全面确保民用建筑施工质量。

2.4 提升材料与设备管理成效

要提升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的材料与设备管理成效应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就各种材料的规格、外观、性能制定明确的要求,保证材料经严格验收后再入库;2)依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特点做好材料的规划与分发工作,减少浪费与丢失现象的发生;3)严格做好建筑材料的回收工作,每项施工结束后回收剩余材料并认真核对材料的使用情况;4)采取全面的设备维护保养措施,每天开工前检查设备性能并做好调试工作,施工结束后进行及时保养,定期开展检修工作确保各类设备运行正常;5)合理调配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提升其有效利用率,在确保其工作性能的基础上提升其有效利用率。

3 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对促进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涉及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只有在充分认识现场管理重要性,认真剖析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安全、环保、质量、材料、设备等因素不断健全管理机制,有效落实管理制度,实现系统的、全面的、全过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促使民用建筑工程的实施达到预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继祖.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城市建筑.2013(6):218.

[2] 郑向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运用问题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7):261.

[3] 詹建海、茹汉钦、王超,等.关于民用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3(14):181

[4] 陈建敏.民用建筑施工工艺技术方面探讨[J].城市建筑.2013(14):64.

上一篇:抗疫剖析材料范文 下一篇:七查剖析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