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空产业的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机理研究

时间:2022-09-17 03:34:07

基于航空产业的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机理研究

摘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航空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融合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超强的产业连带作用。中国目前航空产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自国外先发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创新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具有网络协同、技术引领和制度创新的机理,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次制度创新的环境下,多元主体的系统协同创新将加快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由技术追随向技术引领的跨越。建立航空产业创新平台,将有利于推动航空产业的产业创新和动态升级。

关键词:航空产业;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机理

一、 引言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多。技术创新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他强调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0年代,索罗(Solow)将技术进步引入新古典经济学中,提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鼓励技术创新;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创新由单一的线性创新向交错的网络创新发展,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和集群共生成为持久的发展模式,建立在产业集群基础上的创新网络则是实现某一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于是,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于1987年首先提出了产业创新的概念,包括了技术和技能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国内对产业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时间较短,研究也不充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

产业创新平台(MOP)是在产业创新的理论基础上构建的网络集成系统。通过产业创新平台可以集中力量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产业创新平台能够为创新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降低其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其创新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内部创新机会诱发的创新灵感、集群内部激烈竞争产生的创新动力、集群内部资源的可获性与共享性、集群内部合作形成的创新范式。研究产业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可以为产业动态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航空产业属于典型的高科技行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尽管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与先发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打破技术壁垒的限制,建立产业创新平台,实现中国航空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寻找航空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成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二、 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机理

产业创新平台致力于为集群内部企业提供制度、技术等方面的支撑,是实现产业集群内相关主体资源整合、协同合作的功能体系;同时,产业创新平台可以有效获取外部市场和资源,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控制和内部体系的整合,优化产业链结构,降低运行成本,进而推动产业创新和动态升级。

1. 网络协同机制。产业创新平台是多主体开放式平台,其主体涵盖了利益相关的各类企业、政府、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相关服务企业等。多元化的主体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这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过程,以及多种活动的交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网络。

产业创新平台内部的企业间网络不同于市场和科层组织,是由一些独立的组织通过正式契约和隐含契约所构成的互相依赖、共担风险、长期合作的交易模式,其核心在于合作、双赢,并最终达到协同效应。产业创新平台内部主体之间形成了分工合理、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随着专业化的分工及细化,平台内部资源配置向纵深方向发展,有效的内部网络连接可以实现信息和知识的扩散,提高资源的内部交换和共享,增加单个主体的知识存量,发现并获取新知识。

产业创新平台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开放式创新正在成为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平台内部与外部的相关主体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创新平台必将加强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和与全球价值网络的链接,弥补自身的缺失或薄弱能力,构建外部创新网络。同时,产业创新平台还与外部网络中的竞争企业形成技术追赶的关系,基于技术差异引进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发适合自身条件的新技术,最终由技术追随走向技术引领。

2. 技术引领机制。后发者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赶超领先者,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增长的突破口。航空产业便是我国确定的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较晚,一直处于低端运行状态,航空设备制造业技术相对先发国家十分落后,长期以来,都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匮乏。产业创新平台为航空产业提供了引进新技术、消化吸收,并实现技术创新和引领的有效途径。技术引领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技术赶超的过程。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活动,相对于个体企业而言,作为相关或类似企业聚集体的产业集群在实现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产业创新平台就是要建立创新驱动的技术平台,实现由传统的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的突破。

3. 制度创新机制。产业创新平台的发展以技术创新引领为手段,而创新驱动的真正内在动力则是制度的创新。推动产业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而非技术自身的演进,要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以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存在为前提。

一方面,制度是顶层设计的集中体现,立足于整个产业创新平台的高度,从整体运行流程、权限职责、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产业创新平台的运行进行了规范。另一方面,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在规范平台内各主体的行为准则之余,利用制度杠杆还能获取更大的效率,智慧的制度变革可以克服企业发展中的缺陷,深层认识工作程序的内涵,在舶来技术的基础上兼顾自身特点,最终实现技术创新和赶超。

产业创新平台的制度创新机制可以分为三个的层面:一是政府层面的宏观制度创新,把国家、地区政府各种渠道的资金、专项、奖励、优惠政策等捆绑在一起,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企业层面的微观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创新,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催生新技术、创造新产业;三是产业创新平台层面的中观制度创新,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产业创新平台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产业创新与升级。

4. 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模型。产业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涉及到产业创新活动的多元化主体、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由此可以构建产业创新平台的运行模型,其反映了产业创新平台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产业创新平台的活动主体包括平台内的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技术专利等相关服务业,以及平台外的多个相互关联的产业网络;(2)产业创新平台的创新活动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3)产业创新平台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协同发展,催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最终实现产业创新。

三、 产业创新平台运行实践――以航空产业为例

1. 中国航空产业的特征。中国的航空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高附加值行业,中国的航空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中国航空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发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军用战斗机和民航飞机都与欧美国家相差一代,但中国又难以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参与转包业务级别也比较低,必须依靠多方支持研发生产,而航空产业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短期内难见效益;第三,航空产业呈现网络化发展。多主体协同发展能够更好的实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集中并发挥技术优势。

2. 航空产业创新平台网络协同运行。我国航空制造业正在步入一个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大跨越、大投入、多方参与、科学规划、配套联动、产业化运作的战略格局。中国已有多个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围绕总装企业形成研发、运营服务、零部件配套产品生产、教育培训、航空展览、资产注入、以及平台外相关网络等为一体的产业创新平台。航空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连带作用。因此,航空产业创新平台的网络协同运行机制不仅有利于相关企业的协同发展,更能促进相关产业的相互融合。

航空产业创新平台内部多元主体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信任感,这种统一的价值观使网络始终保持着平衡稳定的关系,使资源和信息顺畅流动。在产业创新平台内部,总装生产企业是核心,依据机场的需求,负责将零部件装配成飞机整机;同时,整个生产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支持、飞行学院的人才支持、专利机构的知识产权保护等。

航空产业创新平台外部,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一方面,与国外航空市场和国内高铁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外关联企业存在和合作。航空产业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产业,需要全球化的产品配套。因此,中国的航空产业要与全球化的网络相关联,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积极参与主流转包业务,融入世界航空产业的产业链条之中。

3. 航空产业创新平台技术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居世界第一,但装备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却与先发国家有明显的差距。201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专利申请43.2万项,是工业领域专利申请最多的行业;但发明专利申请量仅15.4万项,占总量的35.6%。与此相比,2011年外国在华专利申请为32 447项,其中发明专利31 199项,占比高达96.2%。作为集先进技术之大成的航空工业,航空产业对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但中国航空产业由于起步晚、技术转移难,技术水平与国外先发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

航空产业创新平台的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过程(见图1),企业的研发部门和高校与研究机构、航空培训部门形成交互联系的网络结点,不同的结点在网络中连成的价值链以及各链条中流动的知识、信息、生产要素等构成创新网络;与网络外部主体间的合作研发和技术转移促进网络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体系。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克服从国外进行技术转移的困难,实现技术研发合作,同时推进原始创新,激发平台内各主体的创新动力,实现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进而推动产业平台的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由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的质变。

4. 航空产业创新平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一样,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产业创新平台就是要建立创新性的制度体系,催生新技术和新产业。营造好的体制环境,激发产业创新平台内多元化主体的发展潜力,实现体制创新,成为航空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制度创新可以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见图2)。其中宏观层面指的是政府制度创新,为航空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包括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产业发展政策、进行空管体制改革等,需要政府有序、有规范、有标准的开发。实现制度改革和创新,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将有利于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观层面的制度创新是产业创新平台层面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平台的创新体系,以及完善平台内的航空科研体制。中国的航空科技长期处于引进与跟随国外技术的状态,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的航空科研规划和持续的基础研究投入。产业创新平台在创新制度上要建立完善的航空科研体系,加强建设航空研究机构,并与企业、高校等形成科研互动网络,实现航空科研体制的改革。

微观层面的制度创新指的是航空企业的制度创新,包括制定现代化的技术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产权制度等。航空企业规模较大,内部制度的创新存在较大难度,且在执行过程中错综复杂,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改进。

四、 结论及展望

航空产业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金量大、风险高等特点,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对航空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航空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差,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领先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创新平台为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动态升级搭建了一个网络集成系统。

航空产业创新平台包含多元化主体,并与平台外部网络形成互动关系。在产业创新平台内部,多元主体实现知识和资源的流动、共享和协同创新;在产业创新平台外部,通过与外部网络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吸收外部先进技术并消化创新,以达到由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的质变。整个过程都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撑,这就要求多元化主体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联动,实现航空产业创新平台的顺利运行。

有关航空产业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产业创新平台,解决航空产业创新中的主要问题,但对航空产业创新平台的运行机理缺乏实际案例的探讨,在未来的研究中将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来探讨航空产业创新平台的创新体制。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6-147.

2. 谢一风,林明,万君宝.交易成本、结构洞与产业创新平台的运作机理.江西社会科学,2012,(2):66-71.

3. 张聪群.集群创新:优势与知识溢出所产生的双重影响.宁波大学学报,2005,(18):38-42.

4. 王玉梅.基于动力学的组织知识创新联盟网络协同发展评价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119-126.

5. 杨燕,邵云飞.企业间网络协同模型的构建――基于TRIZ的扩展矛盾矩阵表.技术经济,2011,(3):30-36.

6. 任胜钢,宋迎春,王龙伟.基于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的创新绩效多因素影响模型与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4):100-109.

7. 潘葳伟,金雪军.产业创新平台:集群创新的新模式.开发研究,2009,(5):58-63.

8. 黄永春,郑江淮,谭洪波,杨以文.后发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选择与赶超路径.科学学研究,2012,(7):1031-1039.

基金项目:天津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号:TJGL12-023);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12124);天津财经大学科研发展基金启动性项目(项目号:Q1102)。

作者简介:朱雅彦,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讲师,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孟晓哲,通讯作者,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助理研究员。

收稿日期:2013-04-14。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及防范 下一篇:设计一款“终身制”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