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读者需求创新节假日报道

时间:2022-09-17 12:56:56

立足读者需求创新节假日报道

纸媒的节假日报道容易程式化、零散化,吸引力不足,长此以往,造成读者“节假日报纸不好看”的印象,采编人员也存在“节假日无人看报”的看法,不重视节假日报道,进一步削弱了节假日纸媒的影响力。厦门日报的自费订阅率超过80%,市民对这张报纸有高度的认同感。厦门日报认为做好节假日报道,是巩固、发展家庭订户的重要抓手,也是增进与读者感情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厦门日报在节假日报道上着力创新,不少活动策划已经成为报纸品牌项目,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结合厦门日报在节假日报道上的具体案例,分析纸媒节假日报道的关键元素和创新策略。

实用:给读者送贴心服务

做一张“有用”的报纸,这已是共识,但具体要怎么做才是“有用”,才能得到读者认可,不同的纸媒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厦门日报认为,节假日是读者休闲的时段,对实用、服务类信息有更强的需求,创新节假日报道的立足点之一,就是要通过具体版面的设置、活动的策划,凸显实用性。

过年贴春联,是传统习俗,但现在人们要么不贴,要么贴的是印刷的春联,手写的春联成了稀罕物。能不能给读者送手写春联呢?厦门日报先是开通热线,让读者预订,然后采访专家,讲述春联历史、故事,临近兔年春节,连续组织多名本土书法家,走进大型居民小区,现场为读者写春联,为预订的读者送春联,一时间鹭岛翰墨飘香,读者拿到手写的春联,连声称赞。一位本地作家给报社打来电话,认为手写春联活动对传承传统文化很有意义,建议设立手写春联日,将活动延续下去。

人们总在感叹现今年味淡了,那么现在人们过年最想要的是什么?不是吃喝,是玩乐。如何在玩乐上做文章,给读者送上一份文娱大餐呢?厦门日报通过精心策划,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年”活动,有大型的马戏表演,精彩的魔术时刻,也有富有闽南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南音、歌仔戏表演,还有备受年轻人喜欢的千人兔子舞等环节,热热闹闹像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庙会,成了厦门节庆活动的一个新品牌。

在策划活动的同时,厦门日报通过常规的栏目、版面设置,在节假日期间为读者送上实实在在的服务。“嘉宾接热线”栏目,每周一期,每期半版,都是邀请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事关民生的新规,接听报社的读者热线,既有新规的详细解读,又有读者具体咨询案例,点面结合,真正把政策说得让市民听得进、用得上。

比如去年厦门出台户籍新政,在厦门岛内暂住8年以上的可落户,岛外迁居岛内、亲人投靠等政策全面放宽,引起读者极大关注,报社邀请市公安局户政处相关负责人,前来接听热线,为读者解疑释惑,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原原本本用问答形式见报,让更多读者更好地了解新规。这一栏目紧扣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有的读者还主动点题,要求就某项新规请嘉宾来接热线。

同样每周一期、周末刊出的“名医热线”,则是给读者送健康:邀请名医,给读者提供健康方面的资讯。比如夏天容易中暑,有人爱用刮痧来解暑,医生接听热线,指出解暑注意事项,提醒有八种情况不宜用刮痧来解暑。“名医热线”切口小,有针对性,在主题的选择上强调时效性,报社还建立健康专家库,随时可就读者点的题,请专家来接听热线,在市民和专家之间有效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互动:提升读者参与度

相对网络等新媒体,纸媒的互动性是最弱的。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纸媒互动的“粘性”较强,读者对纸媒信任感强,一旦参与互动,会持续跟进。厦门日报认为,节假日是加强互动的良好契机,一方面节假日读者有时间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节假日有规律性,一到这个时间段,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参与度更强。

“六一”节年年都有,程式化报道不外乎哪个学校举办什么活动之类的。去年,厦门日报抓住“六一”节契机,结合厦门作为最佳城市实践案例亮相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举办“畅想厦门未来”儿童绘画比赛,让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心目中未来厦门的模样。“六一”前,赛事启动,报纸持续用较大版面刊登参赛小朋友的画作,各种奇思妙想,富有童趣,引人关注,短短十来天,上千名小朋友报名参赛,一直到评奖当天,还有家长亲自赶到评奖现场送画作。儿童绘画比赛,读者参与度高,一个小朋友参赛,全家人关注,也适合纸媒的表现形式,比赛取得了双赢。

数码相机、手机的普及,使得年轻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拍照。去年春节,厦门日报开设“城市地标,春节表情”图片专栏,刊发普通读者拍到的虎年春节厦门地标的新春场景,吸引不少读者投稿。这些来稿既有景区的风光照,也有街头巷尾的生活照,成为春节期间报纸的一大看点。今年春节前后,厦门日报又开设两个图片专栏,一是“晒幸福瞬间、赢新年红包”,用照片捕捉温馨感人的瞬间,二是拍下拜年“兔手势”,送上新春寄语。两个栏目,年轻时尚,参与方式简单,紧扣年轻人的喜好,受到了读者的追捧。

博饼文化节则是每年厦门日报发行季节的互动大戏。“博饼”是厦门及周边特有的一种中秋文化习俗,投掷六个骰子,赢取大小不等的中秋会饼,深受市民喜爱。

厦门日报弘扬传统,注入时代内容,在农历8月的每个周末,走进社区,举办博饼文化节,邀请订户来博饼,现场还举办社区达人秀、法律咨询等多种活动,既为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奖品,又借此机会加强和读者的互动、沟通,了解读者的需求。报纸用较大版面,讲述每个社区的博饼故事,每个社区的特点,以及忠实读者与厦门日报的情缘。博饼文化节举办多年,深受读者追捧,成为厦门日报的一大品牌活动。

去年7月起,厦门日报又推出一项新的互动活动,每月的一个周末,开展读者开放日活动,邀请读者走进报社,参观编辑部门、印刷厂,和采编人员交流沟通。去年7月下旬,针对厦门日报副刊《花季》版的小作者们,专门举办了这样一场读者开放日的活动,这些中小学生平时热爱刊登他们作品的《花季》版,这次走进报社,和编辑交流,亲眼看到报纸的每个生产流程,大开眼界,印象深刻。

真情: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饱含真情,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厦门日报做好节假日报道的另一重要抓手。现在城市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车族也越来越多,厦门日报从去年元旦起,推出了“让爱持续一整年――爱心敬老车”活动,通过征集车友,联手社区,每个周末发动一批富有爱心的车友,用私家车带着空巢老人看厦门美景,这个活动持续了一整年,每个周末在不同社区举行,不少车友会和社区积极参与,老人则乐得合不拢嘴。一项看似简单的小活动,却让人备感温暖。

“八一”节要报,但要怎么报才有新意、吸引入?厦门日报让记者深入军营,去发现普通战士的感人故事。记者在驻厦某集军团发现这样一对人物典型:一对双胞胎,同年入伍,同年当班长,都是党员,都荣立过两次三等功,都曾被选拔参加军区组织的“猎人”集训,并双双被表彰为优秀“猎人”。记者深入军营,用镜头拍下这对双胞胎紧张的训练场面、有趣的生活细节,在去年8月1日当天,用一个版的篇幅,作了《军营双胞胎,一对好“猎人”》的图文并茂的报道,内容新颖、富有视觉冲击力,较好地刻画了新时代军人的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国庆节,大多是常规性的游玩活动报道,给人印象不深。去年国庆节,厦门日报提出不要被动记录,而要主动作为,以“十月一日上午十点”为统一时间节点,分派十路记者,走到街头、景区、火车站、商场、码头等十个地点,每个地点采访一两个主要人物,讲述他们的节日故事,分享他们的节日快乐。整个版面,用一张大的厦门岛示意图,标注出十个地点,每个地点的人物名字、感言、故事、现场图片,形式活泼,内容生动,情真意切,极具现场感,改变了以往长假报道的趋同、老套的面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作者单位:厦门日报新闻编辑中心)

上一篇:新闻摄影的“见面原则”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城市台如何面对新媒体挑战